社群商業引爆社群經濟社群自古就有。從人類社會的原始部落、氏族到組織、宗教、國家,它們都是獨立的社群,一個個獨立運行的生態系統。
過去,社群的存在并非主流、剛需。千百年來,人類的剛需是物質需求、安全需求,商業系統和國家才是主流。
而現在,人類滿足物質需求、安全需求之后,自然而然的剛性需求是社交。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里,社交需求是人類第三個需求層級,社交需求是對愛、感情和歸屬感的需求。
互聯網還不夠普及的時候,人們必須通過選擇在某一個地方見面、活動,以及加入某一個俱樂部,實現人與人的交流、交際和社會身份的認同,找到組織的參與感、歸屬感;而今天智能手機普及,不僅實現了時時連接、處處連接,還打破了空間的局限和六度人脈關系的桎梏,快速形成人與人連接的網絡,社群由此引爆!
社群,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人與人的快速連接、時時連接、處處連接,形成各種類型的社群。社群是否能夠健康持續發展,由諸多因素決定,如果社群不能商業變現,社群的持續發展會本能地受到影響;社群不能實現商業變現,沒有經濟數據,社群經濟便無從談起。自從小米手機短短幾年實現彎道超車;羅輯思維B輪融資估值達到13.2億元;正和島、黑馬會、酣客公社等社群的持續變現,由此,社群經濟的時代才真正到來!
小米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智能手機的改朝換代、社交網絡的移動化和社群化、B2C電商的消費習慣成熟期都讓小米給趕上了、抓住了,于是,“社群經濟+電子商務”產生了魔力,誕生了C2B手機預購模式。小米品牌和產品運營的社群化讓它的供應鏈變成動態供應鏈,讓它的營銷變成社群口碑營銷,從而在前端和后端都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只是媒體過分放大和過度聚焦于小米的社會化營銷,而忽視了小米的社群經濟模式是在通過生產關系的創新來推動生產力的變革,社群經濟不是一個營銷詞匯,不是一個短命的流行語,而是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學。
滴滴出行引發交通領域的全面變革,小米帶動手機產業變革,聯想農業帶動農業領域變革,智能家居帶動家電產業變革,社群經濟實現了人與人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產品需求的社群化給予企業研發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新的驅動力。社群經濟不是泡沫,而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到來的里程碑,聯想控股推出創投孵化器——聯想之星,聯想IT組建自己的新型公司——神奇工場,華為推出自己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海爾推動創客平臺。我們看到的是,無論是中小企業創業者,還是柳傳志、任正非、張瑞敏這些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商業教父,沒有人能回避社群經濟帶來的新經濟創造力。
從人本角度去回望,過去經濟社會的治理模式是將人類社區物化的過程,物化過程帶來了社會經濟的解構和重構,也帶來了現代化社會,一切結構化、數據化和可管理化。社群經濟是人本回歸,是現代工業社區的重構和再組織,讓技術、數據、管理為人服務,社群經濟下衍生出的分享經濟(Airbnb、Uber等)、粉絲經濟(小米、Roseonly等)、C2B(團購、眾籌等)已經讓我們尖叫,隨著創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社群經濟已經漸成雛形。
社群商業引爆社群經濟。商業總是有市場規律可循,社群一旦實現商業變現,眾多的社群一定歡呼雀躍,蜂擁而至,找尋自己的社群商業變現之道。羅輯思維賣書、賣年貨,吳曉波賣“吳酒”,新榜為用戶提供專業報告服務,盡管有的走電商之路,有的賣的是服務,但歸根到底,都是通過內容聚集用戶,搞社群運營,最終實現商業變現。
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公司,如何將用戶連接在一起,形成社群以及實現商業變現,走可持續發展的社群商業模式?擁有用戶、產品和社會資源的傳統企業,如何將用戶、產品和眾多社會資源重構社群商業模式,實現互聯網+的成功轉型?擁有眾多會員和人脈資源的商會、協會、俱樂部,如何用互聯網+重構社群商業模式,實現人脈、資源的變現及可持續發展?不管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還是互聯網公司尋求大數據的商業變現,抑或是創業者通過社群商業模式找尋創業的機遇……社群商業、社群商業模式、社群經濟,已經得到驗證,并將不斷創造出新的奇跡!
《社群商業》通過“社群商業·大勢”“社群商業·本質”“社群商業·方法”“社群商業·實踐”“社群商業·未來”這五章,全面、系統地闡述社群商業的發展趨勢、本質、方法、案例和未來的社群商業生態。這是我十多年的國際國內俱樂部和社群研究、實踐的成果,更是近兩年社群商業項目咨詢、孵化投資中的實際操作方法和行動路徑。
社群是實踐出來的,社群商業是進化來的,社群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一切都在進化,在不確定中確定社群商業的未來!
機工授權書
王旭川,清華大學高級研究員,社群研習社創始人,社群經濟研究院顧問,清華經管加速器分享經濟與社群經濟研究,實驗室導師,CBD2社群商業孵化基地聯合發起人,中國國際俱樂部聯盟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中國國際俱樂部經濟發展論壇學術主席。
近年來,致力于俱樂部、社團的互聯網化和社群的商業變現以及商業模式構建,構筑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社群商業生態。常年為多家俱樂部、社團和社群提供戰略規劃、營銷管理咨詢、商業模式架構和項目孵化,累計培訓和影響的學員近10萬人,孵化投資近10家社群商業企業。通過對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內國際俱樂部的考察、交流和游學,將俱樂部和社群的理論與實踐帶向新的高度,既注重理論研究,又進行實踐運作,名副其實的“學院派實干家”!
研究、實踐的社群商業課題和講授內容:如何創建、運營、營銷社群如何實現社群的商業變現和商業模式架構社群商業項目從50萬元到估值5000萬元的秘訣如何打造“社群爆品”如何成為“CCO社群運營官”俱樂部投資與商業模式俱樂部創新管理與實務運作平臺公司品牌規劃與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