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緊圍繞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熱點問題,以物聯網的理論、應用與標準演化為核心,比較全面和系統地介紹了物聯網的基本原理和基于IPv6與移動IPv6技術構建物聯網的最新成果。本書全面介紹了與物聯網有關的技術標準,描述了物聯網的基礎知識,演示了物聯網在應用中的諸多實例,并列出了可供延伸閱讀的大量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前 言
作者簡介
譯者序
第1章 物聯網概述
1.1 概述
1.2 物聯網應用實例
1.3 IPv6的功能
1.4 發展領域和標準化建設
1.5 當前研究的領域
附錄1.A: 相關文獻
參考文獻
第2章 物聯網定義與架構
2.1 物聯網定義
2.1.1 一般性認識
2.1.2 ITU-T電信標準化部門對物聯網的認識
2.1.3 工作定義
2.2 物聯網體系架構
2.3 節點的基本功能
參考文獻
第3章 物聯網應用實例
3.1 概述
3.2 智能計量/先進計量基礎設施
3.3 電子醫療/體域網
3.4 城市自動化
3.5 汽車運用
3.6 家庭自動化
3.7 智能卡
3.8 移動物體的跟蹤與監控
3.9 被動空中監視系統/“鋼環”攝像監視系統
3.10 控制運用實例
3.11 其他應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物聯網基本機制與關鍵技術
4.1 物聯網對象與服務的識別
4.2 物聯網結構特性
4.2.1 環境特征
4.2.2 流量特性
4.2.3 可擴展性
4.2.4 互操作性
4.2.5 安全和隱私
4.2.6 開放體系結構
4.3 物聯網關鍵技術
4.3.1 設備智能
4.3.2 通信能力
4.3.3 移動性支持
4.3.4 設備能量
4.3.5 傳感器技術
4.3.6 RFID技術
4.3.7 衛星技術
參考文獻
第5章 物聯網標準演化
5.1 概述
5.2 適用于RPL ROLL的IETF IPv6路由協議
5.3 CoRE約束應用協議
5.3.1 背景
5.3.2 消息傳輸模型
5.3.3 請求/響應模型
5.3.4 中介和緩存
5.4 表述性狀態轉移
5.5 ETSI M2M
5.6 機器型通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服務需求
5.6.1方法
5.6.2 MTC體系架構參考模型
5.7 CENELEC
5.8 IETF基于低功耗WPAN的IPv6技術(6LoWPAN)
5.9 ZigBee IP (ZIP)
5.10 智能物體中的IP技術(IPSO)
附錄5.A:傳統的數據采集與監控(SCADA)系統
參考文獻
第6章 第1/2層連接:物聯網的無線技術
6.1 物聯網/M2M中的WPAN技術
6.1.1 Zigbee/IEEE 802.15.4
6.1.2 消費電子射頻協議(RF4CE)
6.1.3 藍牙與藍牙低功耗規范
6.1.3.1 規范概述
6.1.3.2 規范細節
6.1.3.3 藍牙HDP
6.1.4 IEEE 802.15.6 WBAN
6.1.5 IEEE 802.15 WPAN TG4j MBAN
6.1.6 ETSI TR 101 557
6.1.7 NFC
6.1.8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及相關協議
6.1.9 WPAN技術對比
6.2 物聯網/M2M中的蜂窩移動網絡技術
6.2.1 概述與動機
6.2.2 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6.2.3 LTE141
6.2.3.1 LTE概述
6.2.3.2 核心網
6.2.3.3 接入網
6.2.3.4 漫游
6.2.3.5 互連
6.2.3.6 協議架構
6.2.3.7 多QoS管理
6.2.3.8 信令
6.2.3.9 向4G/LTE的演進路線
附錄 6.A 物聯網中的非無線技術:電力線通信
參考文獻
第7章 第3層連接:物聯網中的IPv6技術
7.1 概述與動機
7.2 尋址能力
7.2.1 IPv4尋址與問題
7.2.2 IPv6地址空間
7.3 IPv6協議簡介
7.4 IPv6隧道
7.5 IPv6的IPsec
7.6 首部壓縮方案
7.7 IPv6服務質量(QoS)
7.8 IPv6的遷移策略
7.8.1 技術方法
7.8.2 IPv6環境下的家庭寬帶服務
7.8.3 部署時機
參考文獻
第8章 第3層連接:物聯網中的移動IPv6技術
8.1 概述
8.2 協議細節
8.2.1 通用機制
8.2.1.1 MIPv6基本操作
8.2.1.2 IPv6擴展協議
8.2.1.3新IPv6目的地選項
8.2.1.4 新型IPv6 ICMP消息
8.2.1.5 移動IPv6安全
8.2.2 新IPv6協議:消息類型和目的地選項
8.2.2.1 移動性首部
8.2.2.2移動性選項
8.2.2.3 家鄉地址選項
8.2.2.4 類型2路由首部
8.2.3 對IPv6鄰居發現機制的修改
8.2.3.1 修改的路由通告消息
8.2.3.2 修改的前綴信息選項
8.2.3.3 新的通告間隔選項
8.2.3.4 新的家鄉代理信息選項
8.2.3.5 對發送路由通告的改變
8.2.4 對各種IPv6節點的要求
8.2.5 通信對端節點運行
8.2.5.1 處理移動性首部
8.2.5.2 分組處理
8.2.5.3 迂回可路由性過程
8.2.5.4 處理綁定
8.2.5.5 緩存替換策略
8.2.6 家鄉代理節點運行
8.2.7 移動節點運行
8.2.7.1 分組處理
8.2.7.2 家鄉代理地址發現機制
8.2.7.3 移動性支持
8.2.8 MIPv6與IPv4和移動IPv4(MIP)的關系
參考文獻
第9章 基于低功耗無線個域網的IPv6技術(6LoWPAN)
9.1 背景/引言
9.2 6LoWPAN的目標
9.3 基于IEEE 802.15.4傳輸IPv6分組
參考文獻
附錄A 英文縮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