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積極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本書以大量養育科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研究結果為基礎,幫助父母理性地看待教養孩子這件事。
書中按孩子發展的全年齡段——0~2歲、2~5歲、小學階段、青春期早期、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早期,從一般問題到特殊問題,詳細備至地給出科學的指導和建議,既包括每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問題——生理發展、智力發展、語言發展、情緒發展、自我發展,也包含父母照顧孩子時面臨的主要任務和擔憂,以及父母可以采取的能幫助孩子充分發展的行動。
書中對養育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問題都進行了充分詳細的說明,諸如新生兒的哭鬧和睡眠問題,學齡前兒童的依戀關系,學齡兒童的同伴關系、校園欺凌問題,如何建立親密關系,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是什么樣,父母如何規范孩子的行為……內容和結構非常嚴謹,文字通俗流暢,案例豐富,令人眼前一亮,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父母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地方,也給了讀者思考和實踐的空間。
相比之前的版本,在第9版中新增了大量科學研究,還增加了很多貼近當下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如虎媽蔡美兒的案例分析,科技社會中如何培養親密的家庭關系,雙職工家庭、領養家庭、未婚單親家庭、離婚再婚家庭等更具挑戰性的社會情境,體現了作者極具洞察力的天賦。
生兒育女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21世紀的父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當代社會對父母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帶給許多初次為人父母的家長無限焦慮。沒有人能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但是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養育孩子的職責。
本書第9版的出版是令人興奮和富有挑戰的。在本版書中,我們增加了大量對父母的研究,包括對家庭互動的觀察、國內外對學前兒童的家庭行為的研究,以及兒童入學后的情況研究。此外,神經生理學及神經內分泌學的發展,向我們揭示了更多關于兒童和父母的挑戰及壓力的來源,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取幫助和安慰。兒童發展的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孩子在最初理解世界時的努力和能力,他們的想法在哪方面與成人類似,以及哪些是他們獨有的特征。對夫妻、未婚父母和家庭的研究讓我們認識到,所有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最后,創新性的為人父母項目正在快速增加,這些項目包括家庭內項目(涉及家庭成員、重要的朋友和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內項目(涉及社區內的所有成員)。研究的發展和項目的創新讓我們不得不進行此次修改,把新材料加入已有的章節中。
第9版有許多新特征。第一個特征,它包括更多親子關系的研究、國內外和跨文化為人父母方式的研究,以及許多與父母有關的國際政策及項目。這本書提供了很多關于美國的為人父母方式以及它們對孩子影響的觀點,增加了我們對政策及為人父母項目的了解,這對美國的父母和孩子都是很有好處的。
第二個特征,在本書中,我們越來越多地關注親子互動的社會情境。2008年的經濟衰退導致了就業率降低、父母收入的降低、無家可歸和搬家,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壓力。此外,政府收入的減少,導致為人父母項目無法獲得更多的資源去幫助家長及孩子,比如,兒童保育及娛樂。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中的孩子之間的不平等逐漸加大,一些孩子擁有許多有利條件,而另一些孩子幾乎沒有。因此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開始關注這兩種不同發展軌道上的孩子。
第三個特征與第二個特征有關,即利用家庭壓力理論對家庭進行干預,以減少與家庭壓力及父母沖突有關的消極情緒,因為這些消極情緒對家庭成員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同時我們也強調了,在社區及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各種行動支持父母,盡管在經濟衰退中更多的為人父母項目組織正在消失,而新出現的組織也很少。
第四個特征是我們比較重視以實證為基礎的新為人父母項目及干預方式,它們對個人、家庭及社區都有效。
第五個特征是增加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這樣可以以個體實際經驗的方式對研究概念或過程進行闡述。例如,我們在第4章中引用了人們想要懷孕或收養時的說明,在第15章中引用了孩子在離婚或再婚家庭中的經歷,在第16章中引用了童年時在難民營待過一段時間的一名年輕女性的回憶錄。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研究去解釋日常生活經驗,盡管各種學術性的論述中也包含了很多研究者的個人經驗。
第9版依然強調父母在孩子積極成長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降低所有形式的壓力經驗,如消極的基因、女孩的性早熟、經濟困難、歧視和偏見、離婚和自然災害對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
第9版也繼續教導父母采用細心的、回應的行為作為主要干預方式去教導孩子。這并不意味父母要接受和容忍孩子所有的行為,而是要求父母用積極的言行去改變那些需要改變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是不安全的,會傷害孩子和其他人。
盡管許多新的研究結論都強調了為人父母行為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父母在這方面得到過針對性的培訓。我們的社會要求每個人都要證明自己有開車的能力,理發師要接受培訓上崗,但是沒有哪個社會要求系統性的為人父母教育,而這實際上才是最重要的。
第9版的目的和之前的版本一樣,都是想要幫助父母及照顧者把他們對孩子的愛和關心變成有效的為人父母技巧。本書想要向讀者展示孩子的世界和憂慮,以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他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此外,本書也描述了父母的各種消極或積極感受,以幫助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最后,本書強調了社會情境對父母及孩子的影響。
為人父母的方法我從家長、臨床醫生、研究者、為人父母技巧培訓師的角度選取主題并寫了這本書。我確信,任何人只要肯付出努力和專注,就能按自己的方式成為勝任的、懂得關懷的父母。要想成為合格的父母,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對成功的渴望、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持久的耐心(因為結果可能會來得很慢)。這一切結果都是有價值的。作為一個臨床工作者,我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許多困難情境。如果有一個關愛的、支持的照顧者,孩子就可以充分地、快樂地成長,盡管他們會暫時遇到困難。
成年人努力成為合格的父母,不僅僅是孩子受益。幫助孩子成長是一段讓人緊張、興奮的經歷,會給父母自身帶來許多回報。在照顧嬰兒和幼童時,我們的精力、警覺性和反應速度都會提高。當我們處理自己面對孩子時的強烈情緒時,當我們幫助孩子學習表達和管理他們的感受時,我們的情緒自控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當我們回答年幼孩子的問題時,當我們幫助孩子學習功課時,我們的智力也會得到提升;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會變得更有活力和更豐富,進而推動我們所有的人際關系。
組織與之前的版本一樣,這本書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章節順序重新進行了調整,第三部分的章節則被重新組織成較短的章節,以針對性地談論更多具體的話題。
第一部分包括6章。第1章繼續描述為人父母過程中3個參與者(孩子、父母和社會)的重要性及互動。我們談到了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情境對父母和孩子的行為以及互動的動態影響。第2章較為深入地探究許多社會及文化因素對孩子和父母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整合進人們生活的獨特方式。
第3章描述了父母是如何從他們自己兒時的家庭成員、專業人員、朋友、媒體、歷史、科學、為人父母理論和教養專家,以及研究那里學習做父母的經驗的。第4章概括了父母如何成為父母,為健康懷孕所做的孕前準備,以及在懷孕期間為了減少壓力和促進胎兒發展所保持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本章也告訴父母,如果他們經過長達一年以上的備孕卻依然沒有懷孕時,他們可以怎么應對。
第5章集中于保持親密的家庭關系,減輕壓力,建立溫和、親密的關系,這些都是家庭生活的基礎。當建立親密的關系時,家庭成員必須盡力去處理由缺乏時間、壓力事件、家庭沖突、與抑郁和藥物濫用有關的父母問題所帶來的消極情緒。
第6章描述了父母可以采用何種方式建立健康的日常活動,促進積極的行為,控制因電視及社交媒體帶來的消極影響。本章介紹了3種針對家庭、夫妻和社區需要的為人父母項目。
第二部分的第7~11章描述了孩子從出生到成人早期的行為。每章都描述了孩子在特定階段的發展,特定的為人父母的擔憂和任務,以及父母可以采取的、幫助孩子充分發展的行動。
第三部分集中于家庭環境如何塑造孩子的發展,父母的擔憂和任務,以及在每個情境下父母可以采取的有效行動。第12章關注父母的工作如何影響他們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發現的有效為人父母的方式和策略。
第13章描述了他們依靠外界幫助成為父母時會面臨的特殊挑戰,接納孩子親生父母(盡管他們可能不一定是家庭的一員)的方式,以及面對挑戰的方式。
第14章描述了青少年父母、同居、因多種原因獨居的單身父母等特殊情況。第15章描述了離婚帶來的悲傷,以及如果悲傷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這些消極情緒對重組家庭的影響。此外,本章還描述了一些常見的困境及解決方法。第16章關注于如何幫助孩子和父母面對不利和痛苦的情境,如疾病、死亡、受害、虐待、寄養、無家可歸、自然災害及家庭成員在軍隊服役等。
第一人稱敘述許多章節會包含一些第一人稱敘述,談論與章節話題有關的個人經驗。例如, 第4章的主題是成為父母,介紹了3本書,細致地描述了成功或失敗地過渡到父母的歷程;第15章的主題是在離婚家庭與重組家庭中如何為人父母,我們展示了一些書籍,描述了孩子對離婚和重組父母的建議,以幫助這些父母了解如何減少孩子的痛苦。
我們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的目的,是讓研究文獻中提及的枯燥概念變得更加真實,讓讀者了解這些概念與日常生活經驗之間的關系。在某些例子中,敘述者是一些研究者,他們不僅討論其自身的經驗,也會描述他們的研究和其他學者的研究。例如,第15章中,羅伯特·埃默里不僅描述了他自己的離婚經驗,也描述了他的臨床和研究工作。
問題的解決第二部分的每個章節都有一部分在談論孩子會經歷、父母必須處理的一些常見問題。由于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因而父母必須根據孩子的特點及其所處的環境,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去解決問題。第6章中介紹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明確地定義這個問題;了解孩子的看法;確保這個問題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父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與孩子保持積極的互動和共度美好的時光;考慮可能的行動;采取行動;評估結果。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開始。
為人父母的快樂除了描述父母的行為,本書也描述了父母撫養孩子時的感受。我們劃分了為人父母的不同階段,對父母的采訪為父母提供了很多他們希望事先知道的為人父母知識。本書也強調了為人父母的快樂。1948年,亞瑟·杰西爾德(Arthur Jersild)和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發現,大多數關于為人父母的研究都集中于父母的經驗,而很少關注“為人父母的快樂體驗”。到目前為止,情況還是如此。因此,我盡力在本書中調整這種不平衡的狀況。
全面覆蓋: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和為父母提供支持第9版繼續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視角,以告知讀者如何照顧每一階段的孩子。在本書的所有章節,我們都提供了有關孩子特殊需求的材料。例如,在第9章中,我們談論了小學階段的注意力問題;在第11章中,談論了青春期后期的抑郁問題。同樣地,我們在一些章節展示了為父母提供支持的材料,如為嬰兒期孩子的父母提供支持。
特點本書的新特點包括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述。在許多章節中,提供了許多對父母來說非常重要的實踐問題,例如,為人父母的最初3年最重要嗎?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發展滯后,他們應該怎么做?當夫妻雙方陷入沖突時,他們應該為了孩子在一起嗎?
前 言
第一部分 為人父母的基本概念、目標和策略
第1章 為人父母是一個過程 // 2
為什么要為人父母 // 3
為人父母的定義 // 5
為人父母是一個過程 // 5
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意義 // 19
父輩非得重復祖輩的行為嗎 // 21
成長中的孩子如何幫助父母成長 // 23
重點 // 24
練習 // 25
拓展閱讀 // 26
第2章 文化對為人父母的影響 // 27
世界的文化主題 // 28
文化價值觀的傳遞 // 31
影響美國文化的主要來源 // 34
美國的文化主題及其變化 // 37
移民家庭 // 39
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 // 46
經濟困難的影響 // 49
實踐問題:當父母的教育工作者(教導父母的人)與父母之間存在不同的價值觀時,會發生什么 // 52
重點 // 53
練習 // 54
拓展閱讀 // 54
第3章 學習如何為人父母 // 55
父母在童年時期學到了什么 // 56
從其他資源中學習 // 57
從媒體中學習 // 57
從歷史中學習 // 59
從科學中學習 // 60
從發展理論中學習 // 67
咨詢專家 // 79
為父母提供指導和支持的研究 // 80
重點 // 83
練習 // 84
拓展閱讀 // 84
第4章 成為父母 // 85
家庭的形成 // 86
父母的決定 // 88
懷孕 // 92
妊娠 // 96
實踐問題:父母希望自己有什么樣變化 // 105
對父母的支持 // 105
重點 // 106
練習 // 106
拓展閱讀 // 107
第5章 在科技社會中,培養親密的家庭關系 // 108
家庭的親密感和愉悅感受 // 109
通過相互理解和表達情緒來建立親密感 // 111
講故事 // 116
建設性地解決教養方面的沖突 // 117
突發性經濟損失對家庭的影響 // 119
管理日常壓力和消極情緒 // 121
長期沉浸在消極情緒中的父母 // 123
建立支持系統 // 129
重點 // 132
練習 // 133
拓展閱讀 // 134
第6章 支持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 135
促進兒童成長時父母的角色 // 136
父母行為的影響因素 // 137
建立合作式的家庭氛圍 // 138
健康的生活方式 // 143
從媒體中獲益 // 147
處理問題行為的工具箱 // 155
為人父母項目 // 160
實踐問題:我們如何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 163
重點 // 164
練習 // 166
拓展閱讀 // 166
第二部分 在不同發展階段如何為人父母
第7章 從孩子出生到兩歲如何為人父母 // 168
新生嬰兒 // 169
新生命在頭兩年里的發展 // 173
依戀的過程 // 178
父母照顧嬰兒時的任務和擔憂 // 180
建立最佳的喚起水平 // 181
促進自我管理 // 186
面對轉型時父母的經驗 // 188
為特殊壓力下的父母提供的為人父母項目 // 189
為人父母的智慧 // 191
重點 // 192
練習 // 192
拓展閱讀 // 193
第8章 兒童早期如何為人父母:2~5歲 // 194
身體和神經生理的發展 // 194
智力發展 // 195
語言發展 // 196
情緒發展 // 196
自我的發展 // 199
自我管理的發展 // 201
親子關系 // 202
父母對孩子能力的鼓勵 // 206
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 206
同伴關系 // 207
父母的任務和擔憂 // 208
實踐問題:當孩子有殘障或發展滯后時,父母應該怎么做 // 213
對父母的支持 // 216
重點 // 217
練習 // 218
拓展閱讀 // 218
第9章 小學階段如何為人父母 // 219
身體發展 // 220
智力發展 // 220
學校 // 221
情緒發展 // 226
自我的發展 // 228
自我管理的發展 // 230
親子關系 // 231
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 233
同伴關系 // 233
父母的任務和擔憂 // 236
促進成長的日常生活 // 236
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行為 // 237
實踐問題: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或者孩子的心理障礙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時,父母應該做什么 // 242
面對轉型時父母的經驗 // 244
對父母的支持 // 244
重點 // 245
練習 // 247
拓展閱讀 // 247
第10章 青春期早期如何為人父母 // 248
身體和神經生理的發展 // 248
智力發展 // 252
學校 // 252
情緒發展 // 253
自我的發展 // 253
自我管理的發展 // 256
親子關系 // 257
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 262
同伴關系 // 263
父母的任務和擔憂 // 265
面對轉型時父母的經驗 // 270
對父母的支持 // 270
重點 // 271
練習 // 272
拓展閱讀 // 272
第11章 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早期如何為人父母 // 273
身體發展 // 274
智力發展 // 277
學校 // 278
工作 // 279
情緒發展 // 280
自我的發展 // 280
自我管理的發展 // 284
親子關系 // 284
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 286
同伴關系 // 286
父母的任務與擔憂 // 288
實踐問題:父母如何分辨他們的孩子是否存在嚴重問題 // 294
面對轉型時父母的經驗 // 295
成年期的標準 // 295
轉型進入成年期 // 296
折疊式家庭 // 301
重點 // 301
練習 // 303
拓展閱讀 // 303
第三部分 在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中如何為人父母
第12章 為人父母和工作 // 306
理解工作、家庭及社區對父母和孩子產生影響的理論框架 // 307
工作和家庭互動的模式 // 311
為人父母的策略 // 315
日托 // 316
整合家庭和工作,并適應這種生活 // 321
改善職場父母生活的方式 // 323
實踐問題:職場父母如何照顧他們自己 // 324
重點 // 324
練習 // 325
拓展閱讀 // 325
第13章 領養家庭中的父母和使用生殖技術的父母 // 326
當父母領養孩子時 // 327
實踐問題:三步干預法能夠提高父母的敏感度,以促進孩子的安全型依戀嗎 // 334
使用輔助生殖技術的父母 // 334
重點 // 338
練習 // 339
拓展閱讀 // 339
第14章 未婚父母如何為人父母 // 340
改變家庭結構 // 340
青少年父母 // 341
未婚同居和單身父母 // 347
自愿選擇單身的母親 // 350
孩子生活中父親的角色 // 353
重點 // 356
練習 // 356
拓展閱讀 // 357
第15章 離婚和再婚家庭中如何為人父母 // 358
離婚父母 // 359
再婚 // 367
重點 // 374
練習 // 375
拓展閱讀 // 375
第16章 挑戰時期如何為人父母 // 376
系統的觀點 // 378
疾病與死亡 // 378
受害和不幸 // 384
兒童虐待 // 385
寄養家庭 // 393
災難 // 398
無家可歸的家庭 // 400
軍人家庭 // 402
挑戰模型 // 405
重點 // 406
練習 // 407
拓展閱讀 // 408
后記 // 409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