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出版社本書論述了電動車輛能量傳輸與回收技術,是電動車輛領域的一部學術專著。全書共8章。前4章介紹了電動車輛能量傳輸理論、納米能源傳輸技術和電動車輛能量傳輸測試系統等,重點介紹的能量傳輸技術包括電磁傳輸技術、納米能源技術與微系統技術等。后4章介紹了電動車輛能量回收技術,包括制動能量回收技術與壓電能量回收技術等。本書以電動車輛能量技術為核心,重點圍繞電動車輛的能源傳輸與回收技術問題,闡述了電動車輛的關鍵能源技術。本書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脈絡,為電動車輛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緒論1
11快速充電模型與技術4
12無線充電關鍵技術5
13傳輸效率關鍵技術10
14電池能量管理系統12
15制動能量回收技術14
16壓電能量回收技術15
參考文獻18
第2章電動車輛能量傳輸微系統與微結構機理20
21電動車輛能源傳輸微系統機理20
22應力/快速溫升下電池電極位錯/應力電極/空洞耦合能量傳輸技術24
23非平衡狀態下位錯/應力遷移/裂紋耦合能量傳輸定量微尺度表征26
24位錯/應變/空洞耦合能量傳輸失效表征與加載技術30
25前景與展望32
參考文獻32
第3章電動車輛磁電效應能量傳輸模型與能量系統設計36
31磁電能量傳輸模型36
32磁電能量傳輸系統鋰電池傳輸能量系統磁電效應模型39
33磁電能量傳輸系統耦合設計42
34磁電能量傳輸系統鋰電池實驗表征44
35結論與展望49
參考文獻49
第4章電動車輛能量傳輸納米能源系統與模型51
41納米能源系統傳輸基本模型51
42納米結構耦合缺陷與納米能源傳輸系統54
43Si電極的缺陷與失效機制59
44碳電極系統耦合模型與納米尺度傳輸機制表征64
45前景與展望66
參考文獻67
電動車輛能量轉換與回收技術目錄第5章電動車輛制動系統電磁能量回收技術72
51電磁系統結構設計73
52電磁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電磁機理75
53閥腔流場分析78
54電磁閥的動態響應特性實驗測試83
55電磁閥動態力學模型88
參考文獻94
第6章電動車輛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實驗技術96
61制動能量回收實驗系統與實驗方法96
62BERS的動態特性分析99
63BERS的能量傳遞特性實驗103
64制動能量回收的動態傳輸實驗108
參考文獻113
第7章電動車輛BERS的控制策略116
71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結構分析116
72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基本理論118
73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力學模型120
74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主動控制策略123
75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綜合控制策略135
76基于制動能量回收的熱力學理論142
參考文獻145
第8章電動車輛壓電能量回收技術147
81電動車輛固態壓電能量系統回收模型與技術150
82高比能量壓電能量回收電池系統的無序結構模型152
83壓電能量系統回收的智能平臺154
參考文獻163
附錄165
附錄A電動車輛能量傳輸與回收技術實驗設備簡介165
附錄B電動車輛整體宏觀運行狀況174
附錄C電動車輛能量傳輸結構180
附錄D電動車輛能量傳輸與回收硬件設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