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現有和未來的汽車電子系統進行了全面概述。突出了汽車領域的需求,以及科技和商業模式的顯著特點,包括車載信息系統架構、多方開發過程(子系統集成,生產線管理等)、軟件工程方法、嵌入式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評估(審定,核查和測試)等內容這本書的作者有的是工業領先的專家,有的是處于汽車領域前沿的行業研究機構人員。對汽車電子通信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突出顯示了汽車世界在需求、技術和商業模式方面的鮮明特征,并在以下領域呈現了先進的方法論和技術解決方案:
?車載架構;
?多方面開發流程(子系統集成、產品線管理,等);
?軟件工程方法;
?嵌入式通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評價:確認、驗證和測試。
目錄
譯者序I
前言III
**部分 汽車嵌入式系統架構
1汽車功能域及其要求 1
1.1概述
1.2功能域
1.2.1動力總成域
1.2.2底盤域
1.2.3車身域
1.2.4多媒體、遠程信息處理與人機界面
1.2.5主動/被動安全
1.2.6診斷
1.3標準化的部件、模型及流程
1.3.1車載網絡和協議
1.3.2操作系統
1.3.3中間件
1.3.4汽車應用中的架構描述語言
1.4車載嵌入式系統的關鍵安全認證問題
1.5結論
參考文獻
2 AUTOSAR(汽車開放式系統架構)標準的應用
2.1動機
2.1.1以前軟件結構的缺點
2.1.2設置AUTOSAR
2.1.3AUTOSAR的主要目標
2.1.4AUTOSAR中的工作方法
2.2 AUTOSAR的支柱:AUTOSAR架構
2.2.1AUTOSAR概念
2.2.2分層的軟件架構
2.3AUTOSAR標準化的主要領域:BSW和RTE
2.3.1BSW
2.3.2 BSW的一致性的類
2.3.3 RTE
2.4 AUTOSAR標準化的主要領域:方法和模板
2.4.1 方法的主要目標
2.4.2 方法描述
2.4.3 AUTOSAR模型、模板及交換格式
2.4.4 系統配置
2.4.5 ECU配置
2.4.6 實施現有開發流程與調節工具
2.5 實踐中的AUTOSAR:一致性測試
2.6 實踐中的AUTOSAR:移植到AUTOSAR ECU之上
2.7 實踐中的AUTOSAR:OEM-供應商協作的應用
2.8實踐中的AUTOSAR:AUTOSAR與ECU兼容性的演示
2.8.1 演示儀描述
2.8.2 演示儀展示的概念
2.9 商業考慮
2.10 展望
參考文獻
3 智能車輛技術
3.1 概述:道路運輸及其發展
3.1.1如此美妙的產品
3.1.2安全問題
3.1.3交通擁堵問題
3.1.4能源和排放
3.1.5小結及本章介紹的內容
3.2 新技術
3.2.1傳感器技術
3.2.2傳感器融合
3.2.3無線網絡技術
3.2.4智能控制應用
3.2.5**駕駛助力
3.3 可靠性問題
3.3.1介紹
3.3.2故障安全的汽車運輸系統
3.3.3智能汽車診斷
3.4 完全自動的車:夢想還是現實?
3.4.1自動化道路車輛
3.4.2自動化道路網絡
3.4.3自動化道路管理
3.4.4路徑部署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嵌入式系統通信
4 嵌入式汽車協議綜述
4.1 汽車通信系統:特點和約束條件
4.1.1從點到點通信到多路通信
4.1.2汽車的域及其演變
4.1.3對于不同需求的不同網絡
4.1.4事件觸發與時間觸發
4.2 車載嵌入式網絡
4.2.1優先總線
4.2.2TT網絡
4.2.3低成本汽車網絡
4.2.4多媒體網絡
4.3中間件層
4.3.1中間件的原理
4.3.2優于AUTOSAR的汽車MW
4.3.3AUTOSAR
4.4 汽車通信系統的開放性問題
4.4.1優化的網絡架構
4.4.2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5 FlexRay協議
5.1 概述
5.1.1事件驅動通信與時間驅動通信
5.1.2 FlexRay的目標
5.1.3 FlexRay的歷史
5.2 FlexRay通信
5.2.1 幀格式
5.2.2 通信周期
5.2.3 靜態段
5.2.4 動態段
5.3 FlexRay協議
5.3.1 協議架構
5.3.2 Wakeup(喚醒)和Starup(啟動)協議
5.3.3喚醒
5.3.4時鐘同步
5.3.5容錯機制
5.4 FlexRay應用
5.4.1 FlexRay實施
5.4.2 FlexRay工具支持
5.5總結
5.5.1 研發的影響
5.5.2FlexRay驗證
參考文獻
6 可靠的汽車CAN網絡
6.1概論
6.1.1汽車網絡的主要要求
6.1.2網絡技術
6.1.3 CAN的特點和局限性
6.2 數據一致性問題
6.2.1CAN網絡中瞬時通道故障的管理
6.2.2數據一致性的故障
6.2.3數據不一致的概率場景
6.2.4在CAN網絡上真正實現數據一致性的解決方案
6.3CANcentrate和ReCANcentrate: CAN網絡的星型拓撲結構
6.3.1基本原理
6.3.2CANcentrate和ReCANcentrate基礎
6.3.3其他考慮
6.4CANELy
6.4.1時鐘同步
6.4.2數據一致性
6.4.3錯誤控制
6.4.4容錯支撐
6.4.5CANELy的局限性
6.5 FTT-CAN: CAN網絡上彈性時間觸發通信
6.5.1 FTT系統架構
6.5.2 雙相基本周期
6.5.3 SRDB
6.5.4 EC內的主要時間參數
6.5.5容錯特征
6.5.6訪問通信服務
6.6FlexCAN: 一種確定的、彈性的和可靠的車載網絡架構
6.6.1控制系統事務
6.6.2FlexCAN架構
6.6.3 FlexCAN如何解決CAN 的局限性
6.6.4FlexCAN應用及小結
6.7解決CAN網絡可靠性的其他方法
6.7.1 TTCAN
6.7.2使用CAN網絡的容錯時間觸發通信
6.7.3 TCAN
6.7.4ServerCAN
6.7.5 CAN網絡上容錯時鐘同步
6.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嵌入式系統軟件及其發展過程
7 汽車電子產品生產線
7.1簡介
7.2汽車產品線特性
7.2.1軟件產品線基本概念
7.2.2有關產品線工程的汽車電子的特性與需求
7.3基本術語
7.3.1軟件產品線
7.3.2變異性
7.3.3特征建模-作為可變性建模的一種形式
7.3.4討論:汽車域的特征建模
7.4汽車產品線可變性的全球協作
7.4.1小到中型的產品線的協作
7.4.2高度復雜的產品線協作
7.5部件級別的變異性
7.5.1基本方法
7.5.2與局部部件變異性有關的困難
7.5.3表示ECU要求規定中的變異性
7.5.4表現的評估
7.5.5對公共基礎的映射表現
參考文獻
8 汽車電子中軟件的復用
8.1軟件的復用:汽車OEM所面臨的挑戰
8.2汽車領域中軟件復用的必要條件
8.3支持汽車上應用軟件的復用
8.3.1流程
8.3.2 模塊化汽車軟件組件研發
8.3.3函數庫
8.3.4車載嵌入系統的發展
8.4應用實例
8.5結論
參考文獻
9 汽車嵌入式系統架構描述語言(ADL)
9.1介紹
9.2工程信息的挑戰
9.2.1減少成本和開發時間
9.2.2開發機構和信息交換
9.2.3產品的復雜性 9.2.4質量和安全
9.2.5步行工程
9.2.6復用和產品線架構
9.2.7分析和綜合
9.2.8樣機
9.3 實踐狀態
9.3.1基于模型的設計
9.3.2工具
9.3.3基于模型設計之外的問題
9.4 ADL解決方案
9.4.1汽車ADL的一般問題
9.4.2需要什么來建模
9.5現存的ADL方法
9.5.1Forsoft汽車
9.5.2 SysML
9.5.3架構與分析描述語言
9.5.4實時式嵌入式系統的建模與分析
9.5.5 AUTOSAR 建模
9.5.6 EAST-ADL
9.6結論
參考文獻
10 基于模型的汽車嵌入式系統的開發
10.1簡介和本章概要
10.1.1什么是MBD?
10.1.2本章概要
10.2汽車嵌入式系統推動MBD
10.2.1 MBD在汽車嵌入式系統研發中的角色
10.2.2 MBD方法
10.2.3 MBD的驅動因素
10.2.4 MBD方法的潛在好處
10.3 背景、關注和要求
10.3.1 對MBD的語境要求
10.3.2 MBD工作解決的產品關注點
10.4 MBD技術
10.4.1建模語言:抽象、關系和行為
10.4.2分析技術
10.4.3合成技術
10.4.4 工具
10.5 MBD藝術與實踐簡介
10.5.1 汽車實踐簡述
10.5.2研究和相關的標準化工作
10.6 在工業領域采用MBD的準則
10.6.1 戰略問題
10.6.2采用MBD :流程和機構方面的考慮
10.6.3期望的MBD技術屬性
10.6.4對MBD常見的反對聲音及缺陷
10.7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驗證,測試和定時分析
11 汽車控制軟件測試
11.1引言
11.1.1動態測試
11.1.2目前的做法
11.1.3構造測試流程
11.1.4基于模型與基于代碼的測試
11.2 測試活動和測試技術
11.2.1測試活動
11.2.2汽車控制軟件中典型的測試設計技術
11.2.3汽車控制軟件的測試執行技術案例
11.2.4汽車控制軟件示范式測試評估技術
11.3開發過程中的測試
11.3.1 基于代碼開發過程中的測試
11.3.2 在基于模型開發過程中的測試
11.3.3 OEM和供應商之間的接口與互動
11.4 測試計劃
11.4.1創建測試計劃
11.4.2 測試等級的選擇
11.4.3 測試對象的選擇
11.4.4 集成策略
11.4.5 測試環境
11.5 總結
參考文獻
12 基于FlexRay應用模塊的測試和監控
12.1 基于FlexRay應用模塊介紹
12.1.1 系統架構
12.1.2 FlexRay協議
12.2 測試與監控目標
12.2.1 測試和監控標準
12.2.2 測試和監控操作方案
12.3監控與測試方法
12.3.1 基于軟件的驗證
12.3.2 基于硬件的驗證
12.4 測試方法討論
12.4.1 基于軟件的測試方法
12.4.2 基于硬件的測試方法
12.5 結論
參考文獻
13 基于CAN網絡的汽車通信系統的時序分析
13.1 簡介
13.1.1 歷史
13.1.2 應用
13.1.3章節編排
13.2 CAN
13.2.1 拓撲結構
13.2.2 幀
13.2.3 幀仲裁
13.2.4 錯誤檢測
13.2.5 位填充
13.2.6 幀傳輸時間
13.3 CAN調度
13.4 調度模型
13.5 響應時間分析
13.5.1充分響應時間測試
13.5.2的響應時間測試
13.5.3 案例
13.6 時序分析綜合誤差影響
13.6.1 簡單誤差模型
13.6.2 修正響應時間分析
13.6.3 廣義確定性誤差模型
13.6.4 概率誤差模型
13.7 整體分析
13.7.1 屬性繼承
13.7.2 整體調度問題
13.7.3 案例
13.8 中間件和幀封裝
13.9 總結
參考文獻
14 主要性能提升方式:使用偏移方式調度CAN信息
14.1 概述
14.2 偏移分配算法
14.2.1設計假說與記號
14.2.2記號
14.2.3 WCRT分析的工具支持
14.2.4算法描述
14.3 實驗設置
14.4 WCRT上使用偏移的優勢
14.4.1 有無偏移的WCRT比較
14.4.2 成效的解釋:網絡負載分布更合理
14.4.3 部分偏移的應用
14.5 偏移可允許更高的網絡負荷
14.6 結論
參考文獻
15 汽車域的形式化方法:TTA(定時觸發架構)概況
15.1簡介
15.2感興趣的話題
15.2.1 中心守護者的故障屏蔽功能
15.2.2 組成員和派系失效(策略)
15.2.3 時鐘同步
15.2.4 啟動和整合
15.3 建模方面
15.3.1 建模計算
15.3.2 建模時間
15.3.3 建模故障
15.4 驗證技術
15.4.1 定理證明
15.4.2 模型檢查
15.5 前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