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及其流域是人類主要的生境所在,對維系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認識湖泊區域,特別是大型湖泊區域土地利用變化及其規律,開展大湖區域生態管理綜合研究,是實現湖泊區域生態系統、土地利用、生態經濟、資源管理可持續的重要途徑。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義
1.2 研究基本思路與技術方法
1.2.1 研究區域的選擇和研究基本思路
1.2.2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 研究主要內容與結論
1.3.1 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3.2 研究的主要結論
第2章 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管理研究概述
2.1 區域土地利用變化國內外研究進展
2.1.1 國外土地利用變化研究綜述
2.1.2 國內土地利用變化研究綜述
2.1.3 土地利用變化研究趨勢
2.2 區域土地利用生態管理與調控機制研究概述
2.2.1 區域土地利用生態管理調控研究現狀
2.2.2 區域土地利用管理調控與土地利用變化研究
2.3 湖泊區域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管理研究概述
2.3.1 國內外湖泊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研究概述
2.3.2 國內外湖泊區域土地生態管理研究概述
第3章 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3.1 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管理研究理論
3.1.1 土地利用變化研究基礎理論
3.1.2 土地生態管理調控研究基礎理論
3.2 區域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管理研究方法
3.2.1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方法
3.2.2 土地利用變化模型分析法
3.2.3 土地利用優化調控與生態管理的方法
3.3 土地利用變化模型研究綜述
3.3.1 國內外土地利用變化模型研究進展
3.3.2 國內外土地利用變化模型綜合比較
3.3.3 土地利用變化模型研究趨勢
3.4 “湖泊―流域”土地生態管理研究理念與方法
3.4.1 “湖泊―流域”土地生態管理的基本理念
3.4.2 “湖泊―流域”土地生態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4章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與驅動因素分析
4.1 研究區域概況及其土地利用數據庫構建
4.1.1 研究區域概況
4.1.2 鄱陽湖區空間數據庫構建
4.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數量結構變化
4.2.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類型遙感解譯分析(1985―2005年)
4.2.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數量結構比較分析(1985―2005年)
4.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空間格局變化
4.3.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類型轉移特征分析(1985―2005年)
4.3.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類型重心轉移特征分析(1985―2005年)
4.3.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類型高程與坡度分布特征與變化分析(1985―2005年)
4.4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分析
4.4.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速度分析(1985―2005年)
4.4.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程度分析(1985―2005年)
4.4.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區域差異分析(1985―2005年)
4.5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4.5.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因素定性分析
4.5.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因素定量分析
4.6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時空格局變化與驅動因素分析
4.6.1 鄱陽湖濕地區域概況
4.6.2 鄱陽湖濕地景觀格局分析
4.6.3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變化及其驅動因素分析
第5章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分析
5.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的生態響應分析
5.1.1 土地利用對景觀格局的影響
5.1.2 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5.1.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分析
5.1.4 鄱陽湖區土地景觀格局變化生態環境效應分析
5.2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格局變化的生態響應分析
5.2.1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析
5.2.2 鄱陽湖濕地生態功能相容性分析
5.2.3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與人類福祉的關系
5.3 鄱陽湖區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分析
5.3.1 評價指標體系及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5.3.2 鄱陽湖區生態環境脆弱性靜態評價
5.3.3 鄱陽湖區脆弱生態環境治理對策分析
第6章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
6.1 土地資源利用與資源環境承載力
6.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動態模擬與預測分析
6.2.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動態模擬與預測
6.2.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趨勢分析
6.3 鄱陽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動態分析
6.3.1 鄱陽湖區人口預測分析
6.3.2 鄱陽湖區社會經濟發展預測分析
6.3.3 鄱陽湖區水土資源承載力動態分析
6.3.4 鄱陽湖區生態環境承載力動態分析
6.4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變化相關性分析
6.4.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現狀分析
6.4.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變化趨勢分析
6.4.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協調度分析
第7章 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區域土地利用變化模型研究
7.1 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區域土地利用變化模型(LUC―RECC)建立
7.1.1 確定分析單元與數據來源
7.1.2 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分析
7.1.3 人均生態承載力和人均生態盈虧發展預測分析
7.2 LUC―RECC模型的應用
7.2.1 鄱陽湖區各縣鄉鎮統計及分布情況
7.2.2 鄱陽湖區各縣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分析
7.2.3 鄱陽湖區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預測分析
7.3 LUC―RECC模型的應用評價
第8章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優化調控與生態管理研究
8.1 鄱陽湖區人地關系現狀及應對策略分析
8.1.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概況
8.1.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8.1.3 鄱陽湖區人地關系發展對策――“人―地―水”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8.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生態管理的基本框架
8.2.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優化調控和生態管理的目標
8.2.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優化調控和生態管理的構成要素
8.2.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優化調控和生態管理的操作途徑
8.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生態管理的基本策略
8.3.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優化調控
8.3.2 鄱陽湖區耕地流轉與規模經營
8.3.3 鄱陽湖區濕地可持續管理
8.3.4 鄱陽湖區生態補償機制
8.3.5 鄱陽湖區生態管理與公眾參與
8.4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生態管理的基本途徑
8.4.1 加快土地整理和生態建設工程,處理好“人―地―水”的關系
8.4.2 以人為本,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居環境
8.4.3 發展濕地生態旅游,實現濕地循環經濟
8.4.4 加強可持續管理立法與實施
8.4.5 實施并不斷完善綠色GDP績效評價
第9章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生態管理實證研究
9.1 鄱陽湖濕地利用與生態管理專題研究
9.1.1 鄱陽湖濕地利用與生態管理現狀分析
9.1.2 鄱陽湖濕地利用與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9.1.3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調控對策分析
9.1.4 鄱陽湖濕地行政執法管理對策分析
9.1.5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對策分析
9.2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管理專題研究
9.2.1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概況
9.2.2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9.2.3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計算與分析
9.2.4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土地利用變化調控分析
9.2.5 基于生態足跡變化的保護區生態補償的定量分析
9.3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管理與公眾參與策略專題研究
9.3.1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戰略目標
9.3.2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管理策略
9.3.3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公眾參與策略
第10章 結論與討論
10.1 結論
10.1.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力情況
10.1.2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10.1.3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
10.1.4 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土地利用變化分析模型(LUC―RECC)
10.1.5 基于“人―地―水”協調的土地利用變化調控機制
10.2 討論
10.2.1 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環境效應問題
10.2.2 土地利用變化分析模型問題
10.2.3 土地利用變化及其調控的尺度問題
10.2.4 土地利用變化調控及其保障機制問題
10.2.5 進一步研究的建議和設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