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作者多年一線優化經驗,闡述了TD-LTE系統各項關鍵技術在現網中的實踐應用效果,從現場實際需求的角度提出針對性優化措施;此外,本書首創性地提出從3GPP協議架構結合多年網絡優化實踐的基礎上探討網絡優化的未來發展,結合了大數據分析方法,對傳統網絡優化進行升級,書中對已總結出的場景識別、參數推薦、集中式鄰區、PCI、功率參數等課題進行了自動優化的探討。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移動通信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的人員、網絡規劃設計工程師、網絡優化工程師、系統運營管理人員,移動互聯網分析工程師、大數據研發人員、客戶感知分析人員、咨詢公司行業分析師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專業的師生。
立足用戶使用感知,以網絡優化為主線, 結合多維度專業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抓手帶動分析能力提升 完善網絡優化分析方法論,實現LTE網絡優化實踐進階系統學習:基于測量報告的網絡覆蓋、接入性能分析及網絡結構評估方法 TD-LTE特有的上行覆蓋、干擾問題分析及其增強解決方案 速率優化提升專題中涉及的重疊覆蓋、交叉干擾分析 4G 新技術的應用實踐:AMC、SPS、IcIc、CA等 LTE分層網絡參數鄰區優化及VoLTE容量、質量與時延分析 首創性地對智能網絡優化(SON)進行全面闡述,包括PCI、ANR、MRO、TAC、場景精準識別
由于頻譜資源的獨特優勢,TD-LTE吸引到了全球主流產業資源更多的投入。越來越多的主流運營商加入TD-LTE陣營,包括傳統FDD運營商,如日本軟銀;所有系統設備廠家都推出了TD-LTE商用解決方案;主流的芯片廠家都推出了多模多頻單芯片融合方案,支持各種制式(支持FDD的同時也支持TDD)。在網絡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嘗試建設運營TDD與FDD LTE融合組網,相關LTE的新技術層出不窮,需要在現網試驗過程中積極總結經驗。 LTE網絡是純IP網絡,在支持現有通信業務以及高速寬帶的視頻、實時語音類業務時,單純的無線網絡優化已不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在實際的LTE網絡優化過程中,對培訓中介紹的各種LTE關鍵技術(如OFDMA、MIMO等)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需要進一步了解針對實際問題的各種LTE優化工具。本書首創性地對網絡優化自動化SON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對其中已開發完成的PCI、ANR、MRO、TAC、場景精確識別等算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給出了試點驗證的效果,以加深讀者的理解。 基于實用為主、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理念,本書詳盡地闡述了測量報告、深度覆蓋評估、MR定位、上行能力,以及ICIC、CA等新技術原理,給出了上述技術在現網使用中的驗證效果。在本書的最后一章,對目前熱門的分層網技術、鄰區優化以及VoLTE的容量、質量及時延優化進行了專題分析。本書專注于TD-LTE現網優化,針對實際優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對新技術、特殊場景、信令與參數、語音數據業務端到端優化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涉及的專題分析都給出來自現網的實際優化案例,以加深讀者的理解。 與已面市的同行業書籍明顯不同的是,本書從無線優化工程師的角度出發,以實際應用為主,對涉及的理論知識及推導過程介紹較少。在整體架構上突出了針對各種凸顯的LTE實際問題的分析,積累多專業共同定位分析某一具體問題的優化方法,逐步完善網絡優化分析方法論,實現LTE網絡優化實踐進階。 本書主要由張陽、郭寶、王國治、何珂、劉大洋編寫。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同志還有徐曉東、王西點、程楠、趙文娟、沈驁、劉毅、石建、王明君、劉波、李武強、仇勇、張建奎、陳康、顧安、徐林忠、劉少聰、秦炎、周徐、王曉琦、孫磊、卞恒坤、陳平、白彪玉、丁文博、劉極翔等。此外,中興通訊公司陳波、彌岳峰,華為公司趙治琳、李聰對本書的出版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張陽,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英國布魯內爾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TD-LTE/TD-SCDMA網絡優化工作。長期關注跟蹤一線實際優化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出版專著2部,在國內外通信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在中國移動集團公司首屆LTE維護技能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全國第二名)。郭寶,中北大學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全國勞動模范,山西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技術專家,長期從事一線移動網絡優化,擁有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申請發明專利16項,出版專著4部,國內外通信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八十余篇。王國治,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先后在廣州聯通、朗訊中國和浙江移動從事CDMA核心網及TD/LTE無線網維護優化工作,擁有豐富的網絡IT支撐建設維護經驗。曾負責中國移動數據規范、網管功能和網優平臺功能規范編制工作。榮獲浙江移動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發表論文多篇并擁有多項發明專利。何珂,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博士,技術專家,主要從事移動網絡優化、物聯網應用等工作,有豐富的科技成果轉化經驗,獲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二類科技創新成果多項,申請發明專利多項,在國內外通信期刊、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劉大洋,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本科,中山大學工程碩士,中國移動集團網優專家,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主持并參與多項集團級重大科研項目,《基于大數據的移動通信網絡立體覆蓋系統》《TD-LTE現網電磁兼容EMC測試裝置》等項目獲得集團科技創新一等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申報國家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多篇論文論著。
第1章網絡優化的未來發展【工程師筆記】網絡優化的未來發展1.1 SON功能標準化推進情況1.1.1 3GPP中的SON功能1.1.2 SON標準化進展1.1. 3網絡優化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1.2 MRO試點1.2.1 MRO功能1.2.2 MRO場景1.2.3 MRO過程1.2.4 MRO試點效果1.3 基于大數據的場景精確識別1.3.1 場景精確識別方法1.3.2 場景精確識別試點1.4 ANR、PCI、TAC自動優化1.4.1 ANR自動優化1.4.2 PCI自動優化1.4.3 TAC區域自動優化第2章 基于測量報告的網絡優化實踐【工程師筆記】測量報告是優化的法寶2.1 測量報告(MR)的概念2.1.1 測量報告的定義2.1.2 操作維護中心采集測量報告的技術要求2.1.3 MRO與MRE文件測量項2.1.4 二維測量報告統計數據2.2 基于MR的優化專題分析2.2.1 基于MR的覆蓋性能分析2.2.2 基于MR的接入性能分析2.3 基于MR的定位技術2.3.1 定位技術概述2.3.2 基于MR指紋庫的定位方法2.3.3 城區深度覆蓋性能分析第3章 TD-LTE網絡上行能力研究【工程師筆記】TD-LTE的上行能力3.1 上行干擾分析3.1.1 TD-LTE上行干擾現狀3.1.2 F頻段上行干擾分類3.1.3 E頻段上行干擾分類3.2 上行覆蓋分析3.2.1 TD-LTE上行覆蓋增強技術原理3.2.2 TD-LTE上行覆蓋增強技術增益3.2.3 TD-LTE上行覆蓋增強技術效果3.3 上行功控分析3.3.1 PUCCH、SRS、PRACH功控3.3.2 PUSCH信道功控3.3.3 PUSCH功控參數第4章 LTE速率優化專題【工程師筆記】速率是不是越快越好4.1 LTE速率的基本概念4.1.1 TD-LTE的速率指標4.1.2 TD-LTE理論速率計算4.1.3 速率優化方法4.2 速率優化案例分析4.2.1 重疊覆蓋導致低速率案例4.2.2 干擾導致速率降低4.2.3 時隙配比不當導致下行不能達峰值第5章 TD-LTE新技術【工程師筆記】如何看待關鍵技術5.1 AMC原理及QoS算法5.1.1 下行AMC5.1.2 上行AMC5.1.3 QoS優先級算法5.2 半永久性調度(SPS)5.2.1 SPS原理5.2.2 SPS功能實現5.3 ICIC原理5.3.1 ICIC原理簡介 5.3.2 PRB隨機化5.4 CA原理5.4.1 CA原理簡介 5.4.2 CA試點效果第6章 TD-LTE專題優化【工程師筆記】通信發展的技術恐慌6.1 PCI專題優化6.1.1 基于路測數據的PCI優化算法6.1.2 PCI/PRACH聯動優化分析6.2 D F分層網專題優化6.2.1 LTE業務熱點擴容與F D組網方案研究6.2.2 分層網容量優化與駐留策略分析6.3 鄰區專題優化6.3.1 ANR鄰區優化及實施驗證6.3.2 基于多數據源的234G鄰區優化6.4 VoLTE容量及質量6.4.1 VoLTE容量研究6.4.2 語音質量計算方法研究6.5 VoLTE注冊與時延6.5.1 VoLTE注冊分析6.5.2 VoLTE時延優化縮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