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初級會計學”是高等財經院校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非會計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為了滿足高等院校會計教學和成人自考自學的需要,我們根據《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并結合新修訂的《公司法》和2006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編寫了這本《初級會計學》教材。
《初級會計學》的主要內容是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又主要側重于說明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本教材中我們力求做到:①體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基本規定;②盡量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按國際通行的會計理論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③按會計教學的基本規律安排教材結構和內容,做到由淺入深、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應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負責同志的特邀,我擔任了該社出版的《財務與會計本科專業精品系列教材》的總主編,負責該系列教材的總體設計,大綱審閱與組織編寫工作。將兩個專業的教材合編成一套,是一種新的嘗試。
一、兩個專業合編成一套教材的意義
綜觀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本科系列教材,發現重復與交叉的內容甚多。財務管理專業的主干課與選修課中有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等教材;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與選修課中有財務管理學、財務經濟分析學、資產評估等教材。同一大學有兩個專業,同時編兩套教材時,如何解決內容重復與交叉問題實屬困難。我們認為,由于財務與會計是兩個密切聯系的學科,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由財務首席執行官(cFO)統一領導財務工作與會計工作,因此兩個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具有較大的共融性,這就使兩個專業合編成一套教材成為可能。兩個專業合編成一套教材,學生可以根據本專業的需要有側重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上有重點的講授,這并未抹殺不同專業的區別。同時,合編成一套教材也正適應了當前財務與會計專業按大類招生,一二學年不分專業上課的實際需要。
二、教材的編寫思路
1.以本金基金分流理論貫穿合編教材
財務是本金(即資本)的投入與收益活動及其所產生的經濟關系,會計是本金與基金運動的價值信息系統。財務管理是職能性管理,會計核算是基礎性工作,二者相互依賴,共同發展。因此,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在本金運動領域的教材可以共用,而會計學專業在基金運動領域還必須編寫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和稅務會計等教材,體現自身的特點。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會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會計對象和會計要素
第三節 會計的職能和目標
第四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五節 會計確認與計量
第二章 會計方法
第一節 會計方法體系
第二節 會計科目與賬戶
第三節 復式記賬法
第四節 會計循環
第三章 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第一節 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
第二節 資金籌集業務
第三節 采購業務
第四節 生產業務
第五節 銷售業劣
第六節 財務成果業務
第四章 期末賬項調整
第一節 會計分期與會計基礎
第二節 收入的賬項調整
第三節 費用的賬項調整
第五章 會計憑證與會計賬簿
第一節會計憑證
第二節會計賬簿
第六章 內部控制與財產清查
第一節 內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內部會計控制及其應用
第三節 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
第四節 財產清查
第七章 財務報表
第一節 財務報表
第二節 資產負債尋
第三節 利潤表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 財務報表分析
第八章 會計核算組織程序
第一節 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概述
第二節 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第三節 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第四節 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第五節 日記總賬賬務處理程序
第六節 多欄式日記賬賬務處理程序
第九章 會計規范體系與會計工作組織
第一節 會計規范體系
第二節 會計機構
第三節 會計人員
第四節 會計職業道德
三、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
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各個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指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它是會計對象具體的、基本的構成要素。將會計對象劃分為各個會計要素,不僅有利于根據各個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分別制定對其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標準和方法,而且可以為合理建立賬戶體系和設計財務報表提供理論依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將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個會計要素。
(一)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
1.資產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并以各種具體形態分布或占用在生產經營過程的不同方面。作為一項企業資產,它通常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1)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資產必須是現實的,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的成因是資產存在和計價的基礎。未來的、尚未發生的事項的可能后果不能確認為資產,也沒有可靠的計量依據。
(2)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企業擁有資產,就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得經濟利益。有些資產雖然不為企業擁有,但是企業能夠支配這些資產,因此同樣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得經濟利益。例如,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等。
(3)資產能夠以貨幣進行計量。如果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就失去了會計反映的基礎,也就無法將其作為會計要素進行確認。
(4)資產預期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所謂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地流入企業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資產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單獨或與其他資產相組合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以資產交換其他資產,以資產償還債務等。
資產按其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或稱長期資產)。流動資產是指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非流動資產是指不符合流動資產確認條件的資產,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