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大系:驕傲的姑娘》收錄了保爾?海澤**經典的四篇小說,書中描述的中的女孩均美麗善良,敢作敢為,她們往往勝過男子,在生活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始終閃爍出人性中美和善的光彩。本書內容明顯有著理想化的傾向,內容上求美、求善,不愿描寫人生的黑暗面。在形式上也追求和諧與完整,構思布局精巧別致,故事情節起伏多變,充滿了戲劇性和浪漫色彩;自然景物的描繪也真實生動,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國**富于創造力的文學天才,媲美梅里美、都德的中短篇小說大師
頒獎辭 瑞典學院常務秘書 C·D·威爾遜
得到本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有好幾位作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卻同樣負有盛名,但是瑞典文學院已經決定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其中一位作家。而且他的提名得到了德國六十多位來自哲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學者的支持,這個人就是保爾·海澤。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們腦海中對于青春與年輕的記憶一定會被喚起,特別是在他的短篇小說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讓人驚喜的文學素養。盡管如今的他早已上了年紀,但卻依然精神十足,充滿活力。如果評委會決定將這個獎頒給一部**具有文學代表性的作品,那么我們一定無法忽視他的存在。在評委會面前,年齡并不是問題,影響評判的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作品的真正價值。
1830年,保爾·海澤出生在柏林。他的父親卡爾·威廉·海澤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威廉·海澤的性格堅強而迷人,給幼年的海澤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海澤的母親是一位猶太人,她想盡辦法保留住海澤身上那種活潑而樂觀積極的性格。或許是因為受到家庭無微不至的關愛,海澤對于大自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因為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他的學生生涯也結束得特別快,他在柏林學習過一段時間,而后去了波恩大學研究浪漫小說語言學,并在1852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在這之后,海澤用自己獲得的獎學金到意大利旅游,從而學會了意大利語并精通意大利文學。緊接著他的一位支持者蓋伯爾為他介紹了一位藝術史學者的女兒瑪格麗特·庫格勒,不久之后他便與這位女士訂了婚。在他找不到工作的時候,蓋伯爾又一次幫助了他,給了他在物質上的極大幫助。蓋伯爾還為他介紹了一個掛名教授的工作,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參與國王在晚上召開的文學會。1854年5月15日,他迎娶了瑪格麗特,并與妻子在慕尼黑定居,除了有時會去他一生所鐘愛的意大利短期旅行外,他的一生基本上都在慕尼黑度過。在這之后他變成了文化圈中的核心人物。在海澤的傳記中對他這段婚姻的描寫,只說了在瑪格麗特去世之后,他又娶了迷人的安娜·舒巴特。
在1855—1862年這段時間里,海澤完成了他第一本散文體小說,總共分成四部分,憑借此書他成了這類書的著名作家。海澤所有的小說中,《驕傲的姑娘》(1853年)尤其值得推薦;《安德雷亞·德爾芬》(1859年)則有著濃郁的威尼斯情懷;給人帶來震撼感的《尼瑞娜》(1875年),則講述的是萊奧帕爾迪①的故事;海澤還有寓意深刻的《一位母親的畫像》(1859年)以及不可思議地描繪詩人的小說《馬利翁》(1855年)。在他的小說中,海澤堅持自己的嚴謹性,不趨炎附勢、刻意地去創造出某種氛圍。在海澤的關于《小說的文學價值》一書中,他寫道:“一部文學作品應該能夠展現人物的生活狀態,但并非是瑣碎的生活片段,應該能夠展現其人性方面的另一面。那些視野狹隘的故事內容要緊湊。”
全世界都應當承認的是,海澤是現代心理小說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在他的小說中,一般看不到太強的傾向性。這或許就是我們特別喜愛他那兩部以客觀見長的小說——《人間孩童》(1872年)和《在天堂》(1875年)的原因。這兩部小說討論的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人間孩童》說的是要在狹隘的教條里尋找到自身的立足點,《在天堂》說的是與清教徒的對抗方法。這兩部小說中處處體現出了海澤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天堂》中還提到了慕尼黑的藝術家。而《反潮流》(1904年)中,海澤極為勇敢地用反抗的姿態,與難以根除的偏見相對抗。《維納斯的誕生》(1909年)中有一種獨特的顯露在外的青春氣息,這本于1909年出版的書用了雙重的手法,一方面在禁欲主義精神里面盡力地維護藝術的自由,另一方面對世俗化的自然主義進行批判,這體現了他一生所堅持的對于美的追尋態度。
不管怎么說,海澤不單單只是一個小說家和中篇小說作家,他同時也是德國**為著名的抒情詩人之一。他合理地運用韻文,將小說的風格明朗化。他使用了一種叫作“三行體”的詩體,在他的這些作品中,《火怪》(1879年)讓人印象格外深刻。盡管他的重心未放在戲劇上面,但是他在創作戲劇方面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科爾伯格》(1865年)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哈德里恩》則經典而可愛。在這部戲劇中,海澤用一種特別的手法來表達哈德里恩的快樂與悲傷。
海澤有著十分獨特的品位。盡管他非常喜歡朋友易卜生的《覬覦王位的人》和《海爾格蘭的海盜》,但是卻對《群鬼》和此后象征主義戲劇沒有任何興趣。他有很深厚的音樂功底,但是相比較之下,他對瓦格納的喜愛就遠比不上對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勃拉姆斯這些人的喜愛。
每當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海澤都能保持自我獨立。當時他的一位朋友蓋伯爾給威廉國王寫了一封信,闡明希望自己生活的德國能夠在普魯士的領導下完成統一。作為一名宮廷詩人,蓋伯爾被停職了。得知此事的海澤也寫了一封請辭信,他的內心無比贊同蓋伯爾所說的每一句話,而他也愿意為朋友分擔一部分不幸。
同時,海澤在意大利也享有盛名。他那些完美的翻譯作品在德國刮起了一陣意大利文學的風潮。比如萊奧帕爾迪、曼佐尼①、佛斯哥洛②、蒙蒂③、巴利尼④、朱斯蒂⑤這些人的作品被普遍閱讀,并廣受好評,這無疑應當歸功于他。
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認為海澤是一個頭戴桂冠、被命運之神垂青的人,那么就是大錯特錯了。在生活上,作為一個父親,因為失去幾個孩子,海澤長時間地陷入喪子之痛當中,他用詩來抒發自己的悲痛之情,那些基調低沉的曲子因他的悲傷而散發出無限的魅力。
保爾·海澤
Paul Heyse(1830-1914)
1830年生于德國柏林,父親是著名的語言學教授,母親則來自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海澤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學熏陶,曾在柏林和波恩接受教育,學習古典語言,獲博士學位。
海澤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創作戲劇近70部、長篇小說9部、中短篇小說達180多篇。重要的作品有劇本《科爾伯格》《哈德里安》,長篇小說《人間孩童》《在天堂》,中篇小說《驕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安妮娜》等。其中,中短篇小說創作成就尤為突出,為他贏來了世界聲譽,被譽為“歌德再世”。海澤于19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頒獎辭
致答辭
驕傲的姑娘.1
安妮娜 29
特雷庇姑娘.67
死湖情瀾.111
保爾·海澤及其作品.183
保爾·海澤獲獎經過.197
保爾·海澤作品年表.201
這個時候,他們正在這片海域的中心地帶,周圍看不到半點船影。那座島已經被他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后,若隱若現的海岸線就在前方,炎熱的感覺卻還沒有褪去,這里只剩下深沉的沉寂,就連白色的海鳥也不愿意飛到這里來覓食。安東尼諾向周圍掃視了一圈,心里有了數。忽然間,他的臉慘白得像一匹白綾,把槳放了下來。勞蕾娜不由得把頭轉了過來,看著他,有些緊張,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害怕。
“這事兒今天必須得做個了斷,”安東尼諾的氣勢很猛烈地說,“我受夠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居然沒有為此而死去。你說,不認識我?莫非你沒看到我發瘋似的與你擦身而過,滿腹的言語想要對你傾吐嗎?而你呢,卻故意板著那張惡狠狠的嘴臉,無視我的存在。”
“我們有什么好說的呢?”她輕忽怠慢地說道,“我的確是知道你想和我交往,可是……我不想讓別人莫名其妙地在我背后胡說八道,我不想出嫁,不只是你,我誰都不愿嫁。”
“誰都不嫁?你不會一輩子都這樣的。是那個被你拒絕的畫家嗎?哼!那個時候,你還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姑娘。總有一天你會感到孤獨的,那時,以你的脾氣,你肯定會找個人隨隨便便就把自己給嫁出去的。”
“天曉得將會怎么樣。或許,我會愿意嫁人,但這跟你有什么關系呢?”
“跟我有什么關系?”他重復了一遍,字字句句都是抱怨,然后放下木槳,從凳子上跳了起來,使得小船左右搖擺。“跟我有什么關系?你心里不是不知道,還問我?我希望你對待別人,也是這樣,否則他將死得凄涼悲慘!”
“我答應過你嗎?是你在發瘋,跟我沒有關系,你有什么權利這樣約束我?”
“嗷,”他提高了分貝說,“是的,沒有哪一條法律是這樣寫的,我知道,我對你沒有不軌之心,這是擁有這種權利的理由,這跟我享有升入天堂的權利如出一轍。你覺得我會眼巴巴地看著你和別的男人一起進入教堂,和那些姑娘們一起對我聳聳肩膀嗎?我非得承受著這種痛苦嗎?”
“無所謂。你想嚇唬我,沒門兒。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你不會一直這么說的,”他全身開始顫抖起來,“我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我才不會讓你這樣倔強、頑固的人作踐、糟蹋呢。你要明白,此刻,你在我的手里,你只能選擇乖乖地聽話。”
勞蕾娜稍稍地動了動身子,一直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