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職業道德建設(第3版)》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道德,財經職業道德,財經職業道德規范等。
引言
第一篇 社會主義道德
第一講 道德的一般內涵
一、關于道德的一般內涵
二、關于道德的本質
三、關于道德的社會功能
第二講 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及要求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現狀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人們的道德要求
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的正確導向
第三講 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
一、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征和表現形式
二、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第二篇 財經職業道德
第一講 職業道德
一、職業和職業活動
二、職業道德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講 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
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特征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作用
四、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第三講 社會主義財經職業道德
一、財經職業工作的特點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特點
三、社會主義財經職業道德的作用
四、社會主義財經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五、社會主義財經職業道德的一般規范
六、社會主義財經職業道德建沒
第三篇 財經職業道德規范
第一講 財政職業道德規范
一、財政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二、財政職業道德規范
第二講 稅務職業道德規范
一、稅務職業道德概述
二、稅務職業道德規范
第三講 金融職業道德規范
一、金融職業道德概述
二、金融職業道德規范
三、加強金融法規建設
第四講 保險職業道德規范
一、保險職業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二、保險職業道德規范
第五講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意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原則
……
第四篇 財經職業道德修養
第五篇 完善財經職業道德建設的社會管理機制
后記
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沒有社會分工,就不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職業;沒有各種不同的職業劃分,社會分工也就無從體現。職業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是社會分工帶來的,是人類生活的客觀需要。職業并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早期只有按照性別、年齡差異形成的自然分工,沒有什么所謂的職業。雖然有人狩獵,有人捕魚,但卻沒有獵人和漁夫這些職業;雖然有人縫衣,有人做飯,但也沒有專門的裁縫與廚師。當時的人們今天參加這種勞作,明天又去干那種勞作,還沒有產生比較固定的具有專業性的社會分工。而職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由專門的人來做專門的事,不同的人扮演獲得社會承認的不同的社會角色。直到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畜牧業、手工業、商業先后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分工和交換逐漸發展,才產生了一些具有專門業務的相對穩定的職業。正如恩格斯所說,人類走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了”。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職業和行為的種類的多少及其發展程度如何,取決于當時的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不斷形成各種專業性特強的新職業和新行業。在現代科技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各種職業越來越多,專業性更強,服務范圍也日益擴大。高度的職業分化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而且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終生從事某一種職業,甚至家庭內部若干代人都從事同一職業,是常見的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高度發達的社會分工和職業分化,人們變換工作崗位就比較頻繁了。不過,這種變動--由A公司到B單位,由這種所有制單位到另一種所有制單位,由企事業單位到政府部門,并不都是職業的變動,換了工作單位,職務變了,職業卻不一定變。我們通常稱為“專家”、“專門人才”的人,其專業和職業有內在的一致性。如若職業與專業沒有這種一致性,就叫專業不對口,專業人才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來。
人的一生往往多半時間都是在職業生活中度過的。職業是人們物質利益和人生價值實現的主要形式,也是人們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