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嘗試結合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以思想史、文化史的發展為基本脈絡,以中國新時期以來在文藝理論與美學研究領域做出顯著貢獻的著名學者為研究對象,引入中國當代思想文化領域的核心論爭,旨在厘清當代中國文藝理論、文化研究及美學思潮的基本問題。
本書所收35篇文章,深入總結了文藝學和美學界重要理論家的學術貢獻,反映了相關領域領軍人物的學術研究成果所呈現的新思想、新觀念、新話語;一些文章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理論家的學術缺陷提出了看法,展示了這段時期學界思想交鋒與文化論爭融通開放的樣態,從一定層面上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藝學、美學30年來的繁榮發展風貌作了一個全景式的展示,較為完整地圖繪出了當代中國文藝學美術領域研究所達到的高度。
本書主要創新性包括:(1)深入總結重要理論家的學術貢獻,寄望以理論家專題研究的路徑,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學術史。(2)注重思想交鋒與文化論爭,自覺突破任何形式的學術話語霸權,將文藝理論及美學界的重要論爭交叉互現,拒絕任何簡單粗暴的結論,力求還原豐富的思想文化面向。(3)注重學術性和可讀性的良好結合,每位學者專論均附加一個“學者小傳”,為讀者提供更加充分的背景信息。
鄒贊,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F擔任新疆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負責人,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新疆文藝理論學會秘書長,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研究方向涉及:英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新疆區域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資助,中國博士后第八批特別資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博士后資助等課題十余項。代表性論著有《文化的顯影:英國文化主義研究》《思想的蹤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訪談錄》《穿過歷史的塵煙》《電影研究關鍵詞》(合譯)、《民族敘述:文化認同、記憶與建構》(合著)等。在《外國文學》《國外文學》《跨文化對話》《文藝爭鳴》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新疆大學第四屆青年科研獎、新疆大學教學優秀獎、新疆大學第一屆“‘新疆特色’四好老師”等獎項十余項。
序
第一編 詩學之閾
第二編 思想史與文化研究
第三編 審美之維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