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塑造機理:成就卓越城市品牌的原理和方法》對城市品牌塑造問題進行了深入和系統研究,以實例對城市品牌塑造及評估理論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思路,全書共分三部分,研究結構如圖所示。第一部分從城市競開始,討論城市品牌的興起問題,該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對城市品牌的塑造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討論城市品牌的價值評估問題。
范小軍,江西南昌人,獲上海交通大學安秦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F任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學院副教授,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
主要研究方向:渠道戰略、品牌管理和企業競爭戰略。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垂直戰略關系的渠道價格決策研究”一項,負責省級課題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參與完成企業咨詢課題七項,其中品牌咨詢課題兩項。現已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軟科學》、《外國經濟與管理》、《國際貿易問題》、《市場營銷導刊》、《企業經濟》等重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第一部分 城市品牌的興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國內外城市品牌發展現狀
第三節 城市品牌相關研究
第四節 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新穎性
第二章 城市發展與城市競爭力
第一節 城市發展與城市競爭
第二節 城市競爭力理論
第三節 城市競爭力評價方法
小結
第三章 城市經營、城市營銷與城市品牌
第一節 城市競爭力與城市經營
第二節 城市營銷
第三節 城市品牌的興起
第四節 城市品牌的內涵
小結
第二部分 城市品牌的塑造
第四章 城市品牌的塑造機制
第一節 城市品牌系統
第二節 城市品牌塑造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城市品牌塑造的資源
第四節 城市品牌塑造的觀點與驅動力
第五節 城市品牌的目標受眾分析
第六節 城市品牌的塑造過程與途徑
第七節 城市品牌的傳播
第八節 我國城市品牌塑造中的問題
小結
第五章 城市品牌的定位策略
第一節 城市品牌定位的內涵
第二節 城市品牌定位的原則、視角與實施要點
第三節 城市品牌定位的類型
第四節 城市品牌定位的流程
第五節 城市品牌定位的模型
小結
第六章 城市品牌的塑造善評估
第一節 城市品牌塑造的社會公眾目標
第二節 城市品牌的作用
第三節 城市品牌塑造狀況評估模型
小結
第七章 城市品牌價值評估
第八章 長江三角洲城市品牌塑造與價值評估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這一巨變的主要體現之一就是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領導人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趕超戰略。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導致生產要素最大化地配置于重工業部門,這在生產要素的價格及流通上就必然要作出一系列的政策扭曲,如低利率、低原料價格、低工資政策等。其中一項重要政策就是以農業為工業資金來源的主要途徑,即壓低農產品價格以保證重工業發展的低成本擴張。實行這一戰略的結果是,城鄉差別被人為地擴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確立了通過改革開放促進發展和現代化的方針,將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這使城市化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時期。據國家統計局2004年10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化已進入加速發展期,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根據統計,2003年中國共有建制市660個,其中直轄市4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15個,地級市267個,縣級市374個。同期,中國總人口為12.9億,其中市鎮人口為5.2億。城市的發展對于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著帶動和輻射作用,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尤為巨大。為此,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綜合實力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顯示,2003年中國100強城市市區人口達到了1.94億,占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的56.7%;地區生產總值達6.1萬億元,占全部生產總值的80.2%。綜合實力進入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天津市、南京市、大連市、杭州市、沈陽市和哈爾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