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理論的誕生是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種對文學作品的新視角背離,甚至顛覆了當時主流的古典主義對美學和詩學的理解。浪漫主義文學理論認為體裁具有無限可變性,并堅決維護天才(genius)和創意想象力在文學中的地位。貝勒爾教授用平實易懂的語言為讀者深入介紹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理論的早期發展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的特點。
恩斯特·貝勒爾 1928年生于德國埃森,1951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65年于美國華盛頓大學出任哲學教授。1976年,貝勒爾教授創立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系,并擔任首任主任,任職逾二十年之久。他在德國浪漫主義和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研究方面著述頗豐,亦有涉獵反諷理論和尼采研究等領域。
譯者
李棠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碩士。多年從事文學翻譯和兒童文學翻譯。現居于廣州。
穆雷,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哲學博士。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翻譯研究方法論、翻譯學研究、翻譯教學研究等。主要譯著包括《翻譯的語言學理論》《諾斯洛浦·弗萊文論選集》《彗星來臨》等。
目錄
1 / 序言
ⅰ/ 縮略語檢索表
ⅲ / 早期浪漫主義年表
ⅹⅰ/ 引言
12 / 第一章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的形成及主要代表人物
13 / 耶拿與早期浪漫主義
23 / ROMANTIC與ROMANTICISM
32 / 早期浪漫派成員
53 / 案例:早期浪漫主義與法國大革命
69 / 第二章施萊格爾兄弟早期浪漫主義理論中的詩歌
71 / 想象力理論
82 / 文學作品的詩性統一
90 / 古代與現代、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詩歌
102 / 案例:施萊格爾及早期浪漫派對歐里庇得斯的責難
121 / 第三章浪漫主義詩歌理論
124 / 先驗詩歌與雙重反思
130 / 反諷與斷片
141 / 浪漫主義詩歌與新神話學
151 / 案例:歌德的《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與早期浪漫主義小說理論
165 / 第四章諾瓦利斯與早期浪漫主義理論的神秘主義維度
168 / 弗·施萊格爾與諾瓦利斯對費希特的批判
177 / 絕對唯心論
183 / 真正詩歌的本質
193 / 案例:諾瓦利斯的《亨利希·馮·奧夫特丁根》
202 / 第五章瓦肯羅德爾與蒂克的繪畫和音樂思想
205 / 《一個熱愛藝術的修士的內心傾訴》中的藝術研究路徑
211 / 繪畫思想
220 / 音樂思想
226 / 案例:蒂克的小說《施特恩巴爾德的游歷》
237 / 第六章語言、闡釋學和百科全書理論
240 / 語言理論
248 / 理解與闡釋理論
256 / 早期浪漫主義百科全書概念
262 / 案例:弗·施萊格爾的《盧琴德》
271 / 結論早期德國浪漫主義與文學現代性
276 / 注釋
297 / 精選書目
302 / 引用作品與原始來源索引
313 / 專名與人名索引
336 /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