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內、國際會計環境劇烈變化的影響,會計教材與會計理論和實務嚴重脫節,教材普遍陳舊、老化,不能適應會計發展的新趨勢。為此,我們編寫了這套會計教材,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
本教材在使用中反響很好,并且多次重印。為了保持教材的先進性,此次我們根據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最新《企業會計準則》、2005年10月27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7年3月2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對原書進行了全面修訂,并增加了投資一章的新內容,以凸顯教材的實用性和新鮮度。
《中級財務會計》是在《初級財務會計學》基礎上的深化。它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對《初級財務會計學》中所涉及的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相關理論、方法、程序的細化和深入,是對《初級財務會計學》所建立的會計框架的充實。它所涉及的知識是財務會計中最主要的部分。
本書的作者大多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事會計教學、科研工作多年,與學術界和理論界聯系密切,掌握了比較翔實、充分的資料,對我國會計理論、學術動態、會計規范體系、會計實務現狀有較準確的把握。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堅持理論與實務并舉,既著眼于提高理論,又致力于規范實務,不僅把最新會計法律規范滲透到整個教材體系中,突出一個“新”字,而且憑著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實務能力,敏銳地捕捉學術領域的新動向,深化了對會計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由于理論與實務的不斷發展,這套會計教材擬兩年修訂一次,以保持其與會計發展的同步性。
在結構安排上,本書從財務報表的會計要素主要項目依次展開,層層遞進,最后論述財務報告。全書脈絡清晰,給人以水到渠成之感;把整本書融入主要財務報表中,有助于讀者清楚了解財務會計各個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注意篇幅控制,力求精練、簡潔,使讀者能更快地抓住本書要領。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會計與會計環境
第二節 會計職業與會計規范
第三節 財務會計基本理論框架
第四節 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第二章 貨幣資金
第一節 貨幣資金概述
第二節 現金
第三節 銀行存款
第四節 其他貨幣資金
第三章 應收賬項
第一節 應收票據
第二節 應收賬款
第三節 其他應收及預付款
第四章 存貨
第一節 存貨概述
第二節 存貨的計價
第三節 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存貨核算
第四節 按計劃成本計價的存貨核算
第五節 存貨期末估價
第六節 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核算
第七節 存貨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 投資
第一節 投資的性質與分類
第二節 交易性投資(金融資產)
第三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
第四節 可供出售投資金融資產
第五節 長期股權投資
第六章 固定資產
第一節 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第二節 固定資產增加的核算
第三節 固定資產折舊
第四節 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第五節 固定資產減值
第六節 固定資產的處置
第七節 投資性房地產
第七章 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
第一節 無形資產
第二節 其他資產
第八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第九章 流動負債
第一節 流動負債的性質與分類
第二節 應付賬款與應付票據
第三節 應付職工薪酬
第四節 應交稅費
第五節 其他流動負債
第六節 或有負債與預計負債
第十章 長期負債
第十一章 所有者權益
第十二章 收入
第十三章 費用
第十四章 利潤及利潤分配
第十五章 資產負債表
第十六章 利潤表
第十七章 現金流量表
第十八章 會計報表附注
第二章 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涉及大量的貨幣資金收付業務。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組織好貨幣資金的收支核算,是會計核算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本章主要介紹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
第一節 貨幣資金概述
一、貨幣資金的性質與范圍
(一)貨幣資金的性質
貨幣資金(Money Fund)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來購買商品或勞務,或用來償還(Pay off)債務的交換媒介。貨幣資金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以貨幣形態存在的一種資產。它是企業流動性(Liquidity)最強的流動資產,并且是唯一能夠直接轉化為其他任何資產形態的流動性資產,也是唯一能夠代表企業實現購買力水平的資產。它作為支付手段,可用于支付各項費用、清償各種債務及購買其他資產,因而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為了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企業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以便購買材料、交納稅金、發放工資、支付利息及股利或進行投資等。企業所擁有的貨幣資金量是分析判斷企業償債能力(Solvency)與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標。
由于貨幣資金的流動性強,是直接的流通貨幣,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收支頻繁、容易發生差錯和意外損失,也是被不法人員挪用、貪污和盜竊的重要目標,因此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是會計核算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