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評論》由四川大學近代法文化研究所主辦,計劃每年出版1卷,公開發行。四川大學近代法研究所和《法律史評論》依托于四川大學四川大學“211工程”項目中國區域歷史與文化科研平臺、四川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專門史以及四川大學法學院法律史學省級重點學科,立足西南,面向全國,旨在推動學術交流,開展學術爭鳴,倡導理論創新,繁榮近代法史學研究。
論文 春秋時期禮法二元結構的原因探析 南宋糾紛解決的法律文化特質 ——以《名公書判清明集》立嗣案件為視角 論明代官員在田租征收中的法律責任 論清末出洋考察大臣達壽的憲政觀 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之“保安處分章”識小 近代中國刑法術語的輸入與定型 ——《大清新刑律》對曰本刑法術語的移植及改造 民國初年司法諸相:司法轉型與試法的人們 ——以江寧地方司法檔案為例 憲政視角下的南京國民政府之農業金融制度史論 ——從地權理論到制度文本 原生與繼受之間:民國時期基層社會律師問題研究 裂變與碎片:民國婦女離婚權利研究 1948年《埃及民法典》制訂的歷史考察舊文勘校專題:法律解釋 常識的法律解釋 論法律之解釋 論法律解釋權 論法律解釋之本質 法律解釋論 法律解釋上之英美法源書評 言于史,志存今 ——評俞江《近代民法學中的私權理論》 皇權的政治危機與法律的工具性:解讀《叫魂》的 政治與法律 經典的另一種解讀方式:讀《風與草:喻中讀(尚書)》 歷史需要書寫,抑或是演繹? ——讀《歷史與變革——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程》 法律儒家化過程中的女性 ——讀《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 變革與連續:《中國近代民事司法變革研究——以奉天 省為例》讀后感 歷史語境之下的法律史研究 ——李艷君《從冕寧縣檔案看清代民事訴訟制度》讀后 源于本土的“海外中國” ——史景遷《王氏之死》讀后 批判與構建:評大木雅夫《東西方的法觀念比較》 “傳統”的進路:法律“文化類型”研究視角的轉向 ——《梁治平自選集》讀后 傳統與變遷:馬作武《法律史思辨錄》讀后 中國傳統法觀念考察:《情理法與中國人(修訂版)》讀后檔案選錄 民國新繁縣司法檔案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