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師表》,原名《再見,奇普思先生》,作者以極其生動、輕快的筆調描繪奇普思一生在布魯克菲爾德公學的教書生涯和他的戀愛、婚姻和為人,情意悱惻,妙趣橫生。
《夢幻街43號》講述了一個篤信自己是圣誕老人的神秘老人和一對理性至上懷疑一切的母女的故事,是童話與現實之間的一場美麗邂逅。
《紅色警戒線》講述冷戰期間,一位美國空軍基地指揮官身染重疾,偏執地認為只有通過對敵人展開全面核打擊才能最終迎來世界和平,于是他擅自下令聯隊出擊,結局卻出人意料。
總序:電影的文學性決定其藝術性
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將文字轉換成影像的能力,曾有人將劇作者分成兩類:一種是“通過他的文字,讀劇本的人看到戲在演。”還有一種是“自己寫時頭腦里不演,別人讀時也看不到戲——那樣的劇本實是字冢。”為什么會這樣,有一類人在忙于經營文字的表面,而另一類人深諳禪宗里的一句偈“指月亮的手不是月亮”。他們盡量在通過文字(指月亮的手),讓你看到戲(月亮)。
小說對文字的經營,更多的是讓你在閱讀時,內視里不斷地上演著你想象中的那故事的場景和人物,并不斷地喚起你對故事情節進程的判斷,這種想象著的判斷被印證或被否定是小說吸引你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作者能夠邀你進入到他的文字中與你博弈的門徑。當讀者的判斷踩空了時,他會期待著你有什么高明的華彩樂段來說服他,打動他,讓他興奮,贊美。現實主義的小說是這樣,先鋒的小說也是這樣,準確的新鮮感,什么時候都是迷人的。
有一種說法是天下的故事已經講完了,現代人要做的是改變講故事的方式,而方式是常換常新的。我曾經在北歐的某個劇場看過一版把國家變成公司,穿著現代西服演的《哈姆萊特》,也看過騎摩托車版的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當然還有變成《獅子王》的動畫片。總之,除了不斷地改變方式外,文學經典的另一個特征,是它像一個肥沃的營養基地一樣,永遠在滋養著戲劇,影視,舞蹈,甚至是音樂。
我沒有做過統計,是不是20世紀以傳世的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比例比當下要多
詹姆斯·希爾頓(1900-1954),英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青年時代曾就讀于劍橋大學,1933年,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出版了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第二年,希爾頓花四天時間創作出了其代表作《再見,奇普思先生》。
瓦倫蒂娜·戴維斯(1905–1961),美國著名編劇、導演。代表作有《夢幻街43號》《戰略空軍》《你注定屬于我》等。
彼得·喬治(1924-1966),出生于英國,二戰期間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成為一名飛行員。后晉升為空軍中尉。戰爭期間他所駕駛的飛機曾被擊落,而彼得幸運的與死神擦肩而過,撿回一條性命。后來再次服役,并因產生深深的絕望而自殺。代表作有《奇愛博士》等。
萬世師表
夢幻街34號
紅色警戒線
《奧斯卡經典文庫:奧斯卡經典短篇集2》:
1926年總罷工期間,布魯克菲爾德的學生們用貨車囤積了好多糧食。這次罷工結束以后,奇普思覺得情緒久久不能平復。自從大戰結束以來,他還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有一些事情發生了,而這些事情的終極意義尚未顯露。但有一點明白無誤:英國再次燃起了生命的火焰。那一年學校又恢復了演講日,當時有個美國的訪客反復強調這次罷工給國家帶來了多么大的損失,奇普思回答他:“是啊,但是——嗯——廣告嘛,總是需要花錢的。”
“廣告?”
“是啊,難道——嗯——不是廣告嗎,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廣告吧?整整一個禮拜——嗯——沒有一人傷亡,并且一槍未發!你們國家大概——嗯——就算打劫一間酒吧——嗯——也要死傷無數的吧!”
大家都笑了……笑得很開心……之后不管他走到哪兒,不管他說什么,總是伴隨著笑聲。從此他就有了很會說笑話的名聲,而大家又總是很期待聽他說笑話。會議中無論何時他站起來準備發言,甚至只是隔著桌子說話,大家都會等著,就連表情都準備好了。他們都沉浸在要被逗樂的情緒里聽他說,而奇普思也毫不費力地把大家都逗得很開心,甚至有時候他還沒講到好笑的地方大家就先笑了。“奇普思老爺子真逗”’之后他們都這么說,“真神奇,他總是能發現事情有趣的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