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公平價值能否實現,要看社會公共利益是否得以保障與實現。因此,無論是民法上的公序良俗,還是國際私法上的公共秩序,都體現了法律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 由金彭年所著的《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對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國內和國際法律制度作了較系統研究。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學習。
金彭年,法學博士,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國際法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版權協會常務理事。1991年晉升講師,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8年晉升教授。長期專攻國際私法和仲裁法,獲教育部、司法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頒布的多項科研成果二等獎,在《法學研究》和《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中國國際私法》、《國際民商事程序法》等專著,主編《法治與發展論壇》。1995年和1999年兩次獲全國“杰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由于對教育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1996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 引 言
1.1 利益、個人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
1.2 社會公共利益的概念及特點
1.3 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與本質
1.4 社會公共利益與公共政策
1.5 法律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
2 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研究
2.1 公序良俗原則的內涵及其類型
2.2 公序良俗原則的確立
2.3 公序良俗原則的功能
2.4 公序良俗原則的司法適用
3 國際私法上的公共秩序
3.1 公共秩序概述
3.2 公共秩序保留與相關法律制度的比較
3.3 法律適用中的公共秩序
4 國際商事仲裁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4.1 國際商事仲裁概述
4.2 爭議事項的可仲裁性
4.3 仲裁程序的合法性
4.4 仲裁實體法適用中的公共秩序
5 反傾銷措施與公共利益的保護
5.1 反傾銷規則中公共利益原則及其價值取向
5.2 公共利益原則引入反傾銷立法的原因
5.3 WTO及其他成員方反傾銷規則中的公共利益條款
5.4 我國反傾銷中公共利益立法的沿革與檢討
5.5 在反傾銷應、斥中重視公共利益的抗辯
6 世貿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條款研究
6.1 GATT/WTO框架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條款
6.2 WTO法律規則體系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條款的法律特點
6.3 WTO爭端解決實踐對GATT第20條的解釋
7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