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十一五規劃教材:統計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十一五”規劃教材之一,它適用于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教學需要,同時,可以作為廣大經濟、管理工作者學習統計知識用書。該書系統地論述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結構新,資料新,內容完善,應用性強。
為了適應不同的經營管理需要和不同的教學需求,各種類型的經濟管理著作和系列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學教材的主要職能是傳播知識,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管理類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新是形勢發展的必然。亞里士多德曾經將人類的知識分為三大類:純粹理性、實踐理性和技藝。可以說經濟管理是將這三類知識完美融合為一體的學科體系。曾幾何時,管理學在我國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學科,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許多大學教學體系中,管理學與經濟學是不加區分的,相關的大學畢業生所得到的學位幾乎都是經濟學學位。90年代之后,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與其他學科結合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管理學科體系。管理學、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學與經濟學是緊密相連的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一些大學又紛紛將前期分設的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重新合并成為經濟管理學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經濟管理”作為一個大類,在教學體系上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為了避免在教材體系上的重復建設,我們組織20多所大學的專家教授共同努力,編寫了這套“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十一五’規劃教材”。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時的。
面對經濟環境、市場狀況以及管理者和學科層次的變化,這套教材力圖貫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讀者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用語追求準確、簡明和易懂。綜合而言,這套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實用性。這套教材均配有PPT格式電子教案,讀者可在立信會計出版社網站免費下載。此外,各書的章節標題之后設有“學習目的”、“案例導讀”等,每章之后還附有“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等,有利于培養讀者的概括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統計與統計學
一、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二、統計的含義
三、統計學的含義
第二節 統計學的性質
一、統計學與有關學科的聯系
二、理論統計學與應用統計學
三、統計研究的過程
四、統計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一、統計總體和總體單位
二、統計標志和標志表現
三、統計指標
四、統計指標體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統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收集
一、數據收集的方法
二、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
三、統計調查的方案設計
四、統計數據的來源
第二節 統計數據的整理
一、統計數據整理概述
二、統計分組方法
三、頻數分布
四、頻數分布的特征類型
第三節 統計數據的顯示
一、統計表
二、統計圖
三、統計分析報告
第四節 Excel的基本操作
一、Excel簡介
二、Excel工作界面
三、輸入數據
四、編制分布數列
五、繪制統計圖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統計分析指標
第一節 總量指標
一、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二、總量指標的分類
三、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四、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
五、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總量指標
六、總量指標應用中的問題
第二節 相對指標
一、相對指標的概念及作用
二、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
三、相對指標的計算
四、計算應用相對指標的原則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數據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一節 數據分布集中趨勢的測定
一、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二、數值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三、位置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第二節 數據分布離散程度的測定
一、標志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二、極差、四分位差
三、平均差
四、方差和標準差
五、離散系數
第三節 數據分布的偏態與峰度測定
一、偏態及測定
二、峰度及測定
第四節 Excel在描述統計中的應用
一、反映集中趨勢的描述統計量
二、反映分散趨勢的描述統計量
三、反映分布趨勢的描述統計量
四、數據分析工具——描述統計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時間數列分析
第一節 時間數列概述
一、時間數列妁概念和作用
二、時間數列的種類
三、編制時間數列的原則
第二節 時間數列的分析指標
一、時間數列分析的水平指標
二、時間數列分析的速度指標
第三節 時間數列的變動趨勢分析
一、時間數列的構成與分解
二、長期趨勢的測定
三、季節變動的測定
四、循環變動的測定
第四節 時間數列的預測方法
一、趨勢外推預測
二、移動平均預測
第五節 Excel在時間數列分析中的應用
一、季節變動的測定
二、長期趨勢的測定
三、循環變動的測定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統計指數
第一節 統計指數的概念和分類
一、統計指數的概念和作用
二、統計指數的分類
第二節 綜合指數
一、綜合指數的含義
二、綜合指數的編制原理
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
第三節 平均數指數
一、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
二、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
三、綜合指數與平均數指數的關系
第四節 常用的統計指數
一、工業生產指數
二、工業產品成本指數
三、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四、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五、股票價格指數
第五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一、指數體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因素分析方法
第六節 綜合評價指數
一、綜合評價的思想
二、綜合評價指數的構建
三、綜合評價指數的編制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抽樣推斷
第一節 抽樣推斷的概念
一、抽樣的概念
二、抽樣的方式
三、抽樣推斷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抽樣誤差
一、抽樣誤差的概念
二、抽樣平均誤差
三、抽樣極限誤差
四、抽樣極限誤差的概率度
第三節 參數估計
一、參數估計的概念
二、總體參數的點估計
三、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第四節 假設檢驗
一、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
二、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三、正態分布總體的參數檢驗
四、非參數檢驗
第五節 Excel在統計推斷中的應用
一、區間估計
二、假設檢驗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第一節 簡單線性相關分析
一、相關關系的概念與種類
二、相關分析的內容
三、簡單線性相關圖表
四、簡單線性相關系數
第二節 簡單線性回歸分析
一、回歸分析的概念
二、回歸分析的內容
三、簡單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
四、估計標準誤差
第三節 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分析
一、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二、多元回歸估計標準誤差
三、多元線性相關分析
第四節 非線性回歸分析
一、指數曲線模型
二、二次曲線模型
三、雙曲線模型
第五節 Excel在回歸分析中的應用
一、利用工作表內嵌函數進行回歸分析
二、利用“回歸”分析工具進行回歸分析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統計綜合評價
第一節 綜合評價概述
一、統計綜合評價的基本步驟
二、統計綜合評價的特點
第二節 評價指標選擇與數據預處理
一、評價指標的選擇方法
二、數據預處理方法
第三節 評價結果的綜合
一、常用的權重確定方法
二、評價結果的綜合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
第一章 緒 論
【學習目的】
本章從總體上對統計學課程的基本輪廓和整體框架進行了詳細介紹,為學習好以后各章的內容奠定基礎。通過學習,應了解統計學發展過程,統計學的思想,以及統計學科的性質。正確理解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統計的含義,認識統計研究的過程和統計研究方法。重點掌握有關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包括:統計總體,總體單位,標志,指標和指標體系等,并能夠結合實際問題運用這些概念。
第一節 統計與統計學
一、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人類的統計實踐活動,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從統計實踐活動上升到理論并加以概括總結形成一門科學,卻只有300多年的歷史。一般認為,統計學產生于17世紀中葉的歐洲。統計實踐活動自人類社會初期,即還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最初的統計,是社會統計,即只是反映社會基本情況的簡單的計數工作。在原始社會,人們按氏族、部落居住在一起打獵、捕魚,分配食物時就要計算有多少人、多少食物。所以,從結繩記事開始,就有了對自然、社會現象的簡單的計量活動,有了統計活動的萌芽。
統計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管理的需要中產生和發展的。早在古代奴隸制的國家,由于賦稅、徭役、征兵的需要,就開始了人口、土地等的登記和簡單的統計工作。我國夏禹時代,中國分9個州,人口約1 335萬人,土地約2 438萬頃。到了秦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全國設36個郡,人口約2 000萬人,可見古代已有人口數字記錄。其后,各朝代又陸續出現了包括糧食儲備、農業生產資料、自然資源、土地調整、保甲戶口經常登記等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