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樹華,1926年10月生,黑龍江省綏化市 人。現為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內務司法委員會青少年工作組委員、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立法顧問。
著有:《青少年法學》、《青少年法學新論》、《青少年犯罪與治理機制》、《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等二十余部專著。主編有:《犯罪學通論》、《比較犯罪學》、《犯罪學大辭書》、《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犯罪控制》、《犯罪熱點透視》、《當代有組織與防治對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全書》等二十余部學術著作。譯有:《行政法概論》、《九國憲法選編》、《公害法概論》等。發表學術論文幾百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中國保護未成年人杰出公民。
第一篇 基礎概念論
第一章 小康社會的概念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第一節 何謂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思想源起
第二節 中國現代化小康之路的發展
第三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第二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及其基本內涵
第一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提出
第二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
第三章 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橫向比較
第一節 現代化范疇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化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小康社會與現代化的橫向比較
第二篇 國外犯罪論
第四章 經濟發展,犯罪增長
第一節 美國的犯罪狀況
第二節 德國的犯罪狀況
第三節 韓國的犯罪狀況
第五章 經濟增長,犯罪平穩
第一節 日本的犯罪狀況
第二節 瑞士的犯罪狀況
第六章 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
第一節 社會歷史的發展印證社會各方面因素影響犯罪狀況
第二節 現代化進程中犯罪之所以影響整個社會的主要原因
第三節 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推動暴力犯罪占優勢的社會向財產犯罪占優勢的社會轉變,并推動新型犯罪出現;犯罪主體伴隨著發生變化
第三篇 國內犯罪論
第七章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一節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二節 開始全面地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三節 “十年動亂”時期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八章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一節 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以后到1983年“嚴打”以后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對策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犯罪狀況、特點與原因
第九章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規律
第一節 在社會轉型和政策重大調整時犯罪出現高峰
第二節 從犯罪類型看,經濟犯罪日益增多,新型犯罪不斷出現
第三節 從犯罪主體看,流動人口犯罪劇增,青少年犯罪居高波動,職務犯罪攀升,重新犯罪率增高,老年犯罪、女性犯罪都在上升
第四節 從犯罪區域看,東南西北和城鄉都有明顯差距
第五節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國犯罪的發展變化與國外的犯罪規律相一致,同時具有與我國相對應的特點
第十章 城鄉結合部成為流動人口和犯罪的多發地
第一節 流動人口犯罪
第二節 城鄉結合部成為犯罪的多發地
第三節 城鄉結合部的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
第十一章 農村社會控制弱化與黑惡勢力興起
第一節 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主要特點
第二節 農村黑惡勢力向經濟領域的滲透
第三節 農村黑惡勢力向政治領域的滲透
第四節 農村封建宗族勢力的死灰復燃
第五節 農村社會基層組織的弱化
第四篇 犯罪比較論
第十二章 犯罪主體的演變與國外比較
第一節 青少年犯罪的人數激增
第二節 女性犯罪比例增加
第三節 職務犯罪的日益突出
第四節 “有組織犯罪猖獗,黑社會復活了”——從三次“嚴打”看有組織犯罪的醞釀、形成和發展
第十三章 犯罪類型的演變比較
第一節 經濟犯罪取代暴力犯罪的主流趨勢
第二節 恐怖主義犯罪的興起
第三節 毒品犯罪的肆虐
第四節 新型犯罪
第十四章 犯罪原因的演變比較
第一節 犯罪的客觀原因
第二節 犯罪的主觀原因
第五篇 犯罪防治論
第十五章 我國治理犯罪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基本內涵與某些嚴重滯后的具體措施
第三節 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全面貫徹執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
第四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新發展
第十六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戰略
第一節 預防犯罪的目的和方針
第二節 預防犯罪的政策和原則
第三節 預防犯罪規劃
第四節 預防犯罪組織
第十七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犯罪預防與治理方略
第一節 加強犯罪研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第二節 犯罪猖獗施“重典”是古今中外治理犯罪的規律
第三節 “打防結合,預防為主”使“嚴打”的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第四節 加強立法,依法進行市場管理,強化預防和控制犯罪的功能
第五節 強化政府管理職能,抓好宏觀管
第六節 強化保安措施
第七節 收繳武器和炸藥
第八節 防治流動人口犯罪必須建立打、控、管相結合的機制
第九節 組合社會資源,形成預防重新犯罪體系
第十節 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強對流動人口和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培養和道德教育
第十一節 搞好基層組織建設,創建安全文明社區,實現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
第十八章 開展社區矯正。提高矯正質量
第一節 社區矯正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社區矯正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
第三節 社區矯正的“北京模式”
第十九章 借鑒、汲取國外現代化進程中防治犯罪的經驗與教訓
第一節 借鑒國外防治犯罪的經驗
第二節 汲取國外防治犯罪的教訓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