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成功養殖者共談:現代高效肉羊養殖實戰方案》為《中國現代養殖技術與經營叢書》中的一冊。由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旭日干教授主編,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與綜合試驗站站長集體創作。全書以現代肉羊養殖理念為出發點,用大量的“實戰方案”為案例,采取“專家與成功養殖者共談”的獨特形式,從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特征、問題與建議,肉羊品種選育與良種擴繁,肉羊的營養調控與飼料配制,肉羊飼養管理技術,肉羊疾病防治與健康養殖,肉羊屠宰與加工,肉羊生產經濟組織與規模經營,肉羊養殖經濟核算與項目投資評估等八個方面系統介紹了現代肉羊產業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
《專家與成功養殖者共談:現代高效肉羊養殖實戰方案》的突出特點是,匯集了我國肉羊產業一流的研究團隊與企業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注重貫徹國家頒發的新標準,力推體系研究的新成果,理論與典型案例相結合,創新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強,既可供肉羊養殖者決策參考,也適合養羊場各級管理者和技術人員閱讀,而且為相關院校師生了解現代養殖生產理念、技術和方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中國有著悠久的養羊歷史,早在夏商時期就有養羊文字記載,養羊歷來都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的產業,與居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綿、山羊年存欄、出欄頭數和羊肉產量均躍居世界首位,我國是名符其實的世界養羊大國。但是,肉羊養殖作為一個產業,在我國起步還是比較晚。近年來,由于市場對羊毛和羊肉的需求關系發生了變化,養羊業開始發生了重要的戰略轉型,由毛、絨用羊為主轉向肉用羊為主,羊肉生產結構由成年羊肉轉向羔羊肉,飼養方式由粗放式經營逐漸轉向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加上國家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強調發展草牧業,明確了發展節糧型草食動物的產業政策,使得我國肉羊養殖業作為一個古老而新興產業迅速的發展起來。2014年,我國綿、山羊存欄已達3億只,羊肉產量超過400萬噸。肉羊產業在改善我國人民膳食結構、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增加農牧民生產經營收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尤其是畜牧業生產結構調整等方面正顯示其巨大的貢獻。
于2009年2月正式啟動實施的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恰逢這樣一個產業發展新形勢的需求。體系下設1個研發中心,5個功能研究室和24個綜合試驗站,有22位崗位科學家及其團隊組成了一支服務于國家目標的研發團隊。六年多來,體系全體成員以肉羊產業為主線,緊緊圍繞肉羊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深入系統地試驗研究,積極探索和實踐了我國肉羊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方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在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們正認真總結“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情況。
本書是我們體系的多名崗位專家結合各自的專業和工作實際,參照已有的文獻資料編寫的,力求反映體系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全面敘述我國現代肉羊產業技術研發現狀和發展趨勢,突出了肉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及羔羊育肥等產業特點。其中,由經濟學崗位專家李秉龍教授撰寫了。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特征、問題與建議”,他同時總結出“肉羊生產經濟組織與規模經營”的實例,給出了。肉羊養殖經濟核算與項目投資評估”的模式;育種崗位專家榮威恒研究員與張子軍教授撰寫了“肉羊品種選育與良種擴繁”,就肉羊的品種特點、雜交選育給出了技術指導;飼料營養崗位專家刁其玉研究員撰寫了‘肉羊的營養調控與飼料配制’,就高效飼養技術給出了具體技術指導;疾病防控崗位專家劉湘濤研究員針對肉羊規模化養殖、羔羊育肥的產業特點,介紹了“肉羊疾病防治與健康養殖”技術要求與規范;肉羊屠宰與加工崗位專家張德權研究員就肉羊標準化屠宰與加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為肉羊屠宰與加工企業開展傳統加工工藝標準化改造提供了技術選擇;崗位專家王金文研究員圍繞規模化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基本的設計原則和具體的建設方案等等。最后由我本人對全書內容進行通讀,并對部分章節做了進一步調整和修改。相信這本書所介紹的來自生產實際的技術成果和產業經營模式等,對正在從事肉羊養殖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者會有一些啟發和幫助。
在此,感謝《中國現代養殖技術與經營叢書》編委會的大力支持,感謝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郭德征先生的積極籌劃和指導,感謝為本書提供技術資料的綜合試驗站和養羊企業及養殖戶。由于體系作為一個新的科研體制剛剛起步不久,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很多,難以拿得出很成熟的思路和經驗可總結,加上這本書的編撰時間比較倉促,我作為主編,后期的統稿審查工作也有點匆匆忙忙,書中難免有一些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和行業專家給予批評指正。
旭日干
2015年10月于北京
查看全部↓
旭日干,蒙古族,中共黨員,內蒙古大學教授。1940年8月生于內蒙古科右前旗.1965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生物系。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內蒙古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等職。
旭日干院士自七十年代起就致力于生殖生物學及生物高技術的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貢獻。1982-1984年赴日留學期間,進行了山羊、綿羊的體外受精研究,獲得了博士學位。1985年回國后,旭日干院士主持創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高科技研究基地一一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以牛、羊體外受精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的研究,于198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國首批“試管綿羊”和“試管牛”,并創造性地提出牛、羊“試管胚”工廠化生產和規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術路線,進行了中試開發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于2001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深入進行家畜體細胞克隆與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培育出了一批體細胞克隆牛、克隆羊和轉基因牛、羊,為提升我國養殖業科技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10多部(包括合著、合編),他指導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員近200人。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一章 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特征、問題與建議
第一節 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
一、悠久的養羊歷史與產業發展方向的轉變
二、肉羊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2000年以來羊肉價格不斷上漲
四、國家連續出臺促進肉羊產業發展的政策
第二節 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一、肉羊生產的總體特征
二、居民消費結構有所調整,羊肉及相關產品的消費比重顯著上升
第三節 我國肉羊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優良的肉用品種匱乏,肉羊良種化程度低
二、肉羊生產以家庭經營為主,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低
三、肉羊繁育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依然較弱
四、肉羊生產和加工嚴重脫節,產業化水平低
五、肉羊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偏低,缺乏相關政策支持
第四節 促進肉羊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為肉羊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通過營養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提高肉羊飼養的科學化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疫病防控,為肉羊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四、規范整頓肉羊屠宰加工業,提升羊肉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五、科學構建肉羊產業組織形式,穩步推進肉羊標準化規模經營
第二章 肉羊品種選育與良種擴繁
節 我國綿、山羊品種資源
一、肉用型綿、羊品種資源
二、我國山羊品種
三、我國地方優良品種的保護和利用
第二節 引進肉羊品種及其雜交組合
一、引進的主要肉羊品種介紹
二、肉用型羊雜交改良
肉羊雜交組合
第三節 肉羊品種選擇策略與方法
一、依據生產規模和生產目的,選擇適宜的肉羊品種
二、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肉羊品種
三、不同生產區域,肉羊品種的選擇策略
第四節 肉用種羊培育及引種方法
一、種羊的選擇
二、種羔羊、后備種羊的選擇
三、種羊的淘汰
四、引種方法
肉羊引種
第五節 肉羊繁殖技術
一、羊的繁殖現象及其規律
二、肉羊的配種方法
三、肉羊人工授精技術
四、提高肉羊繁殖率的措施
胚胎移植產業化應用典型
第三章 肉羊的營養調控與飼料配制
第四章 肉羊的飼養管理技術
第五章 肉羊疾病防治與健康養殖
第六章 肉羊屠宰與加工
第七章 肉羊生產經濟組織與規模經營
第八章 肉羊養殖經濟核算與項目投資評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旭日干,蒙古族,中共黨員,內蒙古大學教授。1940年8月生于內蒙古科右前旗.1965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生物系。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內蒙古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等職。
旭日干院士自七十年代起就致力于生殖生物學及生物高技術的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貢獻。1982-1984年赴日留學期間,進行了山羊、綿羊的體外受精研究,獲得了博士學位。1985年回國后,旭日干院士主持創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高科技研究基地一一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以牛、羊體外受精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的研究,于198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國首批“試管綿羊”和“試管牛”,并創造性地提出牛、羊“試管胚”工廠化生產和規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術路線,進行了中試開發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于2001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深入進行家畜體細胞克隆與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培育出了一批體細胞克隆牛、克隆羊和轉基因牛、羊,為提升我國養殖業科技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10多部(包括合著、合編),他指導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員近200人。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