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瀾》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辛丑條約簽訂的七年時間為經(jīng),以四川省會成都及其近郊構(gòu)成的川西壩為緯,描繪了清朝末年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及掙扎的苦難歷程。在作品中,作者表達了對備受壓制的人們——特別是下層婦女的同情。小說還結(jié)合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推進,細膩地寫出了當時的民俗風(fēng)情、起居服飾等,增強了歷史的真實性,具有濃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薈萃名家名作,精品字里行間 選擇字里行間精裝版,收獲的不僅是閱讀 無論是“初讀”,還是“重溫”,都將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字里行間文庫”立足于經(jīng)典,但不止于學(xué)術(shù),不厚古薄今,更不偏崇西洋而輕視國粹。 ◎面向大眾,裝幀精美、價廉物優(yōu)、便于攜帶,可供隨時翻看,使鮮活的知識與文化進入貼身的口袋和隨身的行李。
李劼人(1891-1962), 四川成都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家、翻譯家。1912 年發(fā)表處女作《游園會》,1919年赴法國留學(xué),曾任《四川群報》編輯、主筆,《川報》總編輯。代表作有《死水微瀾》、《暴風(fēng)雨前》和《大波》,三部作品共同構(gòu)成了影響深遠的“大河三部曲”。
第一部分 序幕第二部分 在天回鎮(zhèn)第三部分 交流第四部分 興順號的故事第五部分 死水微瀾第六部分 余波
第一部分 序幕 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 地擺在腦際: 天色甫明,隔墻靈官廟剛打了曉鐘,這不是 正好早眠的時節(jié)?偏偏非趕快起來不可,不然的 話,一家人便要向你做戲了;等不及洗臉,又非 開著小跑趕到學(xué)堂——當年叫作學(xué)堂,現(xiàn)在叫作 私塾——去搶頭學(xué)不可,不然的話,心里不舒 服,也得不到老師的夸獎。睡眠如此不夠的一個小學(xué) 生,既 噪山雀兒般放開喉嚨喊了一早晨生書,還包得定在十 早晨中, 必有八早晨,為了生書上得太多,背不得,腦殼上挨 幾界方, 眼皮遭糾得生疼;到放早學(xué)回家,吃了早飯再上學(xué)時 ,胃上已 待休息,更被春天的暖氣一烘,對著疊了尺把厚的熟 書,安 得不眉沉眼重,萬分支持不住,硬想伏在書案上,睡 一個飽?可 是那頂討厭,頂討厭,專門打人的老師,他卻一點不 感疲倦,撐 起一副極難看的黃銅邊近視眼鏡,半蹲半坐在一張絕 大、絕笨 重的舊書案前,拿著一條尺把長的木界方,不住地在 案頭上敲, 敲出一片比野貓叫還駭人的響聲,駭?shù)媚阌膊桓宜?br /> 還每天如此,這時必有一班載油、載米、載豬到 殺房去 的二把手獨輪小車——我們至今稱之為嘰咕車,但一 般都寫 作雞公車,不免太歪曲了——從四鄉(xiāng)推進城來,沉重 的車輪 碾在紅砂石板上,車的軸承被壓得放出一派很和諧很 悅耳的 “咿咿呀呀!咿呀!咿呀!” 咿呀!只管鳴聲單調(diào),但在這時候簡直變成了催 眠曲! 老師的可憎面孔,似乎離開了眼睛,漸遠漸遠,遠到 仿佛黃 昏時候的人影;界尺聲也似乎離開了耳朵,漸細漸細 ,細到仿 佛初夏的蚊子叫,還一直要推演到看不見聽不見的境 界。假 使不是被同桌坐的年紀較大的同學(xué)悄悄推醒,那必得 要等老 師御駕親征,拿界方來敲醒。
雖只是一頃時的打盹,畢竟算過了癮。夫然后眼 睛才能 大大睜開,喊熟書的聲音才能又高又快,雖是口里高 喊著“天 地元黃”“粗陳四字”,說老實話,眼里所看的,并 不是《千 字文》《龍文鞭影》,而清清楚楚地是一片黃金色的 油菜花, 碧油油的麥苗,以及一灣流水,環(huán)繞著喬木森森,院 墻內(nèi), 有好些瓦屋的墳園。
至今還難以解釋,那片距城約莫二十來里的墳園 ,對于 我這個生長都市的小孩子,何以會有那么大的誘惑! 回憶當 年,真?zhèn)無時無刻不在想它,好像戀人似的相思,尤 其當春 天來時。
在私塾讀書,照規(guī)矩,從清早一直到打二更,是 不許休 息的,除了早午兩餐,不得不放兩次學(xué),以及沒法禁 止的大 小便外。一年到頭,也無所謂假期,除了端陽、中秋 各放學(xué) 三天,過年放半個月,家里有什么婚喪祝壽大事,不 得不耽 擱相當時日。倘要休息,只好害病。害病豈非苦事? 不,至 少在書不溜熟而非背通本不可之時。但是病也不容易 ,你只 管禱告它來惠顧你,而它卻不見得肯來。這只好裝病 了,裝 頭痛,裝肚子痛,暫時誠可以免讀書之苦,不過卻要 裝著苦 相,躺在床上,有時還須吃點不好吃的苦水,還是不 好!算 來,唯有清明節(jié)最好了,每年此際,不但有三天不讀 書,而 且還要跑到鄉(xiāng)下墳園去過兩夜。這日子真好!真比過 年過節(jié), 光是穿新衣裳,吃好東西,放潑地玩,放潑地鬧,還 快活! 快活到何種程度,可是說不出。
只記得同媽媽坐在一乘二人抬的,專為下鄉(xiāng),從 轎鋪里 雇來的鴨篷轎里,剛走出那一道又厚又高的城門洞, 雖然還 要走幾條和城里差不多同樣的街,才能逐漸看見兩畔 的鋪店 越來越低、越小、越陋,也才能看見鋪店漸稀,露出 一塊一 塊的田土,露出塵埃甚厚的大路,露出田野中間一叢 叢農(nóng)莊 上的林木,然而鼻端接觸到那種迥然不同的氣息,已 令我這 個一年只有幾度出城,而又富有鄉(xiāng)野趣味的孩子,恍 惚起來。
啊!天那么大!地那么寬平!油菜花那么黃香! 小麥那 么青!清澈見底的溝水,那么流!流得淚淚地響,并 且那么多 的竹樹!遼遠的天邊,橫抹著一片山影,真有趣!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