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
中國企業如何回答總理之問
中國制造的筆能不能和國外的一樣書寫流暢?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發問。世界達沃斯年會上一支好用的圓珠筆牽動了大國總理的心。
中國號稱是世界工廠。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近一半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企業可以制造出遨游太空的神九、神十,也可以制造出創造潛海紀錄的“蛟龍”,但是卻生產不出一支好用的筆芯,就連陶瓷、中藥這些被視為國粹的產品,中國制造也和發達國家的產品有很大的差距。拋開高端儀器設備等高精尖產品不說,即使是最基礎、最普通的產品,中國企業也沒有做到極致。中國制造的問題出在哪里,中國企業該怎樣回答總理之問呢?
消費者“胃口”的升級倒逼中國企業轉型。超過13億人的龐大市場曾經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最大動力。中國老百姓“填飽肚子”式的基本需求,讓中國企業過了30多年輕松賺錢的好日子。然而,從30多年前的“缺衣少食”到如今的“酒足飯飽”,中國老百姓的“胃口”已經“變刁”了。他們不再為那些粗制濫造的產品埋單,相反卻是滿世界去尋找讓他們心動的產品。
就在許多國內企業為產品賣不出去而叫苦連天的同時,卻有大量中國游客到法國、日本和韓國瘋狂掃貨。僅2015年春節期間,就有45萬中國游客到日本購物,消費總額達60億元人民幣。中國游客喜歡購買的不僅有香水、箱包服飾等頂級奢侈品,也有像剃須刀、菜刀這樣不起眼的小商品。如何生產出老百姓喜歡的產品,是中國企業必須要做的功課。
眾多小微商機累加起來就是巨大的市場。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商品,放在一個有13億人口的國度里,都意味著巨大的銷量和利潤。就以李克強關心的“圓珠筆”為例,2011年全國“兩會”上的一份政協提案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圓珠筆達380億支。即便按中國市場每支圓珠筆1元人民幣的價格計算,數百億支圓珠筆就可以為中國企業創造數百億元的銷售收入。
目前,中國化妝品市場差不多都已被外資品牌占領,嬰幼兒奶粉在國外品牌的進攻下可謂是不堪一擊,而像高端電子產品更是基本上見不到國貨的身影。隨著跨境電商等“海淘”市場的進一步放開,中國企業在更多領域里會處于艱難境地。如果不重視這些小產品,中國企業就會把更大的市場空間拱手讓人。
好產品最終賣的都是科技附加值。一支好用的圓珠筆其實是一件“高科技”產品。生產一支圓珠筆要涉及墨水生產、筆尖珠芯材料制造等多項關鍵技術。這其中,對筆尖珠芯的要求尤其苛刻——直徑不到1毫米的不銹鋼筆尖珠芯,要具有足夠的防腐蝕性能,不能與顆粒度極小的墨水發生化學反應。由于相關技術、工藝和設備落后,中國生產的圓珠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墨水80%進口或用進口設備制造。常用的圓珠筆,美國賣199美元,中國制筆廠利潤才1美分,僅占產品售價的1/200。大量利潤落入國外公司手中。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包括陶瓷制品這樣中國曾占有優勢的領域中,中國企業所謂的“傳統工藝”也已經被國外的現代工藝全面超越。比如國際先進企業的骨瓷燒制溫度為970℃,由于瓷器在900℃左右的收縮性很小,能保持原胎模樣,其成品率達90%。但中國企業還是要1200℃、1300℃才能燒制骨瓷,成品率只有10%?萍悸浜笏斐傻漠a品質量和成本差距,致使大量中國陶瓷企業最終倒閉。華為公司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實踐表明,科技創新才是企業青春不老的真正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