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獻給命運的紫羅蘭》是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一部關于人生的隨想錄,在書中,作者談命運、談生活、談處世、談愛情、談出名、談逆境、談幽默……以貼己的感悟,書寫生命的諸多面向,種種經歷演繹了世間的復雜生態。第二部分《私人照相簿》以獨特的視角,借一組組私人收藏的私家照片,并配以介紹說明性的文章來向讀者披露一段段鮮為人知的秘密。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是劉心武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一部關于人生的隨想錄
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主編。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軔作。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四牌樓》獲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陸續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節目共計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劉心武續〈紅樓夢〉》,引發國內新的《紅樓夢》熱。2012年出版《劉心武文存》40卷。除小說與《紅樓夢》研究外,還從事建筑評論和散文隨筆寫作。2014年推出新的長篇小說《飄窗》。2016年出版《劉心武文粹》26卷。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序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關于命運的隨想
生活賜予的白丁香——關于生活的隨想
紫檀木獅子——關于處世的隨想
愛情紅玫瑰——關于愛情的隨想
春在溪頭薺菜花——關于出名的隨想
風中黃葉樹——關于逆境的隨想
卻道天涼好個秋——關于幽默的隨想
藍郁金香——關于“海外奇談”的隨想
燈下拾豆——零星的隨想
私人照相簿
序
新序
影子大叔
留洋姑媽
伶人傳奇
名門之后
江山不老
后事如何
珍惜生命
不得其詳
渴望溝通
生死相依
附錄 劉心武文學活動大事記
愛情紅玫瑰——關于愛情的隨想1 晨光中,你沒有因為他或她的容光煥發而激動嗎?夕暉中,你沒有因為他或她的身影消失而悵然嗎?青春的靈魂啊,倘若你從未品味過初戀的滋味,該是多么的不幸!2 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單知道在眾人之中,他或她對你有著一種甜蜜酸辛的吸引。他或她不知道你是怎么一回事。單感覺在眾人中,你的眼光似乎有些異樣,你的面容似乎有些超常,你的話語似乎有些阻塞。你并沒有從眾人中挺身而出。 他或她并沒有從眾人中把你鉤稽出來。你的心默默地痛。他或她的心只微微有點發癢。這是朦朧的初戀。3 你們在一起游戲,漫步,交談……你有些害怕,怕家長、老師、同學、鄰居看見,怕游戲很快結束,怕腳下的路太短,怕你的話太多而他或她的話太少,怕黃昏降臨,怕明天不再能如此美妙……你的心又甜又苦。像蜜糖里拌著辣醬。他或她的心其實也差不多,但他或她只給你一個含混的微笑,仿佛他或她的心只不過飲了一杯淡茶。你從眾人當中把他或她挑了出來。他或她仿佛不經意地偏總是偶然同你相遇。這是明媚的初戀。4 青春已逝,而尚未嘗到過初戀滋味,是人生無可彌補的欠缺。人可以在青春后初戀。那滋味也許更為獨特。然而人在青春期中竟然無戀,那無論如何是一種遺憾。人在青春前、青春中、青春后都未嘗到自發愛戀的滋味,只有“搞對象”和結婚,更是人生的不足。據說“婚后戀”(先結婚,后戀愛)差可彌補人生的這一缺憾,但雖為玉石雕成的花朵,總不及自然的花蕾別有情趣。自然的花蕾多有未能綻開便從枝上萎落的,不過綴著露珠的花蕾,即使終于萎落,它的一度存在仍屬宇宙間最美妙的事情。5 初戀而發展成婚姻,并維系到白頭偕老,成為終生戀,當然是人世的佳話,然而,此種情形千中難一。初戀而未發展成熱戀,更未發展成婚戀,仿佛花蕾尚未綻開、尚未綻圓便萎落飄零;后來初戀的雙方都另有成熟之戀,另有婚嫁,乃至嗣后的婚姻和家庭都很幸福,也白頭偕老,也天倫融樂;然而那逝去的初戀依舊是人世的美事,人生的芬芳。此種情形屢見不鮮。初戀的花蕾凋落后,再無真正的戀情,只是盡人生義務般地結婚、生兒育女,維系家庭;回憶初戀只能是隱秘的痛苦,偶有懷舊的流露便會惹來屋頂下的風波,初戀,仿佛是一次失足,一種羞恥,此種情形絕非罕有,甚至頗為多見。夫妻能坦然對待對方有過初戀的事實,必是較為和諧的婚姻。夫妻雙方都能傾聽對方講述初戀經歷并予充分理解,必是相當美滿的婚姻。夫妻雙方在交流各自對初戀的緬懷時,充滿了童真和幽默,則必是富有藝術氣質的婚姻。對對方的初戀不能容忍的夫妻,他們的婚姻必不美妙。甚至那就是他們婚姻必將破裂的根本原因。倘這樣的婚姻竟一直維系下去,那就說明在他們追求的目的中也許什么都有,卻單單獨少一樣—情感上的幸福。6 “早戀”一詞不知為誰發明。將“早戀”作為一“社會問題”提出,更不知始于何人。凡初戀,大都在少年期、青春期,也許都可劃入“早戀”的范疇。上中學期間相戀,就屬早戀么?我絕非一個主張中學生都去談戀愛的人,然而,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他們之間倘出現花蕾般的戀情,難道就都屬社會問題、道德問題、思想問題、品格問題么?《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即使按最夸張的辦法計算他們的年齡,也絕不到18 歲,按小說中的種種暗示,他們甚至只有十四五歲,但上至革命領袖、社會賢達,下至平民百姓、庸夫凡婦,少有斥他們的戀情為“早戀”, 為“胡鬧”,為“問題”,為“堪憂”的,一出戲曲舞臺上的《紅樓夢》、一套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惹出了多少同情,那悲劇的結局惹出了多少淚水。為什么一到遠比《紅樓夢》的時代昌明的今世,我們就那么懼怕少男少女之間的戀情呢?7 我知道有不少學校教師、社會人士乃至于公安部門的人員掌握著成千乃至上萬的事例,我們的社會中確有著少年人—不僅是中學生,甚或還有小學生—“亂搞”的情形,他們小小年紀便不僅談情說愛、爭風吃醋、打情罵俏,還發生性關系,女孩子因而懷孕、墮胎乃至生出不明不白的嬰兒。這當然是一種必須正視并應力求減少、抑止的社會問題。然而,盡管做到這一點相當艱難—我們還是要劃清花蕾般的早戀同膿瘡般的早期非道德性行為之間的界限。這界限其實并不含混;ɡ侔愕脑鐟,充溢著異性間美妙的吸引,但一般并不會含有做愛的企圖;而直奔赤裸裸的性行為而去的“亂搞”,往往竟毫不知曉異性間相處的詩意和曼妙。只要細加考察,是并不難區分和澄清的。然而不少成年人懶于去做這樣的區分,他們只要一看見少男少女的親密行為,便感到驚心動魄,往往如臨大敵,急急忙忙地出面干預,雷厲風行地加以禁絕,有時更施之于從外而內的壓力,當然有時他們確也挽狂瀾于既倒,但往往他們也就如同摧殘花蕾的冰雪寒霜,在本是一片天籟的少男少女心中留下甚至一生都難以愈合的傷痕。我誠懇地奉勸普天下的父母、教師、社會工作者和一切成年人,當你發現少男少女之間出現你判定為“非正常”的親密關系時,一定要不怕艱苦地、小心翼翼地做出區分:他們究竟是在開始朦朧的初戀,還是已發生明朗的初戀,還只不過僅僅是連初戀也還談不到的無猜情誼,抑或確實是膿瘡般地受了什么壞東西的影響在那里“亂搞”?8 初戀往往如一個美麗的夢,夢醒后無比惆悵,然而亦可豁然清醒。許多人在初戀結束后都有被生活施以啟蒙之感。他們在傷逝之時,往往也就松一口氣:原來這并不是真正的愛情。初戀的經歷,可促成人去尋求成熟而穩定的愛情。人一生中可能有多次愛情,但初戀之不可重復,不可取代,不可與其他的感情經歷相提并論,并不僅僅在于它是“初次”,而是因為它既不是花朵也不是果實,它是一種未經證實的可能,一種已經證實的未必。人的情感往往就在初戀結束的那一天成熟。9 朦朧的初戀往往只是一種單戀。單戀的初戀,作為人生的一種早期感情經歷,不僅無足怪,而且往往可豐富人的情愫,細膩人的感知,精微人的思維,回憶起來,我們不免羞澀,不免自嘲,不免惆悵,然而,無可悔,無可責。單戀的初戀,應如天邊的云霞,時過而盡散,倘固執不散,則有可能構成心理疾患,嚴重的,甚或可轉為精神失常。我原住北京一所大雜院中,后院有一男子,年已50,他的弟妹,均早已成家,唯獨他仍與父母同住,乍看上去,他長相神態都還正常,細一觀察,就發現有種隨時處于夢游中的眼神—原來他少年時曾有一次機會接近了一位女電影明星,從那以后,他便處于狂熱的單戀中,他搜集所有關于那位女明星的便裝照、劇照、文章、報道,裝滿了一只碩大的箱籠,并固執地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百、百而千次地給那位女明星寄去情書……結果他不僅中途輟學,并且無法就職工作,成為了一名靠父母養活的精神病患者。據說他所單戀的那位女明星早已去世,父母也曾鄭重其事地告訴他,他卻只是傻笑,并不改其初戀。因此,我又要誠懇地提醒少男少女們,我衷心地維護你們圣潔的初戀,然而,你們又要自持不昏!尤其是那單戀的初戀,又尤其那單戀的初戀對象竟是電影明星一類的“幻影”時,可千萬不能陷溺其中而不能自拔!10 不要單戀“幻影”。除上述提及的電影明星外,凡體育明星、歌星、舞星,以及知名作家、藝術家……包括其他社會知名人士,等等,倘僅憑一次觀賞、一次神聊、一次簽名或握手,便單戀不止,戀情癡濃,都屬“幻影之戀”。也不一定都得是“星”,像有的學生暗戀有婦之夫,有的少男少女暗戀比自己大一輩的父母的同事、朋友,甚或有的愛上一附近商店的不知底細的售貨員,愛上一總在附近綠地散步的陌生獨行者……也都可納入“幻影之戀”。“幻影之戀”倘淺淺地、隱隱地、偶爾地、易消地浮現過,不足為怪,倘濃烈起來,明顯起來,經常起來,固執起來,則應自敲警鐘—那不是真正的愛戀,那是一種心理偏斜,應及時化解,應自覺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