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是《藥性歌括四百味》的一本闡釋性讀物,每味藥物下分原文、注釋、語譯、按語四個部分。全書以現代語言對每味藥物的品種、來源、產地、藥性、功能主治、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實用性強,適合于中醫藥工作者、醫藥院校廣大師生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主產于內蒙古、甘肅、新疆等省區。將外面栓皮剝除者稱為粉草、粉甘草,入藥較帶皮甘草為佳。本品味甘,性平(生品平而偏涼,炙品平中偏溫),歸脾、胃、心、肺經。功能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臨床常用于:①脾胃虛弱所致短氣乏力,面色萎黃,食少便溏;或中焦虛寒所致嘔利腹痛;或中氣下陷所致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均可將其作為輔助藥物,與益氣、溫中、升陽藥物配伍應用,方如四君子湯、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等。②氣虛血少所致心動悸,脈結代等,常重用本品,并與人參、生地黃、阿膠等藥配伍應用,如炙甘草湯。⑧脘腹或小腿攣急疼痛,用甘草可緩急止痛,常與芍藥同用,如芍藥甘草湯。④咳嗽咯痰,用甘草甘平潤肺,止咳祛痰,不論內傷外感,屬寒屬熱,均可應用。常配伍其它化痰止咳藥同用。⑤熱毒所致咽痛、口舌生瘡、癰癤疔毒等,用本品可清熱解毒,如咽痛,可配桔梗同用;口舌生瘡,小便淋痛,可配生地、竹葉、木通同用,如導赤散;癰癤疔毒,可配伍忍冬藤、連翹、蒲公英等同用。⑥藥物、食物中毒,在無特殊解毒藥時,可配綠豆煎湯以解其毒。⑦作為調和藥,配入復方中可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