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各族故事》,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性!56個民族56朵花!為什么彝族人要過火把節?為什么天狗要吃月亮?讀《各族故事》,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與多元!★兒童母語教育第一品牌——親近母語研究院結合多年研究,精心挑選了符合現代兒童口味的各族故事,爺爺奶奶聽過,爸爸媽媽講過,多維度展現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讓孩子體驗中國之美,打下堅實的傳統文化根基!★散發著古典韻味與氣息的古老民間故事,蘊藏著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密碼:不畏艱難的勇氣、永不放棄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氣魄!锩恳黄适露继N含著祖祖輩輩千百年來積累的人生智慧,凝聚著中華人民共有的品性,培養孩子不怕輸、敢拼搏的能力,是孩子童年美好的精神陪伴!★書中生字難字全標音,無障礙閱讀!★原創精美配圖,給孩子中華美術熏陶,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提高藝術修養。★六七歲聽得懂,八九歲看得懂,八九十歲愛不釋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每天晚上坐在床頭給孩子讀一篇,當作睡前故事。
親近母語研究院是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親近母語實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研究與推廣機構。集聚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一線的優秀教師,以“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為目標,致力于為學校和家庭提供專業的兒童閱讀和母語教育綜合解決方案。
該文本由長年致力于兒童閱讀研發與教學實踐的親近母語團隊編創,各分冊主筆朱愛朝、余耀、邱鳳蓮、劉穎、丁云、邵龍霞均為一線語文教學與資深閱讀推廣人,該文本是她們日常教學課堂實踐、兒童閱讀推廣與集體研發創作的結晶。
馬頭琴
在內蒙古草原上,流行著一種獨特的樂器,它有著梯形的琴身和刻成馬頭的琴柄,人們叫它“馬頭琴”。馬頭琴的聲音時而凄婉哀怨,時而歡快明朗,令人百聽不厭。這種樂器是怎么來的呢?這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他叫—蘇和。
蘇和自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祖孫二人以放羊為生。蘇和聰明、勇敢,很受奶奶和鄰里們的喜愛。
時間就像風中的沙,轉瞬間就消失了。蘇和也漸漸長大,成了一個強壯、帥氣的小伙子,他每天都去放羊,還喜歡在放羊的時候唱歌,他的歌聲真是好聽,草原上從沒有出現過這么好聽的聲音,附近的牧民都喜歡聽他唱歌。
一天,蘇和像往常一樣出去放羊。天色漸晚,蘇和趕著羊群往家走去。經過池塘邊的小路時,羊群圍在一起不再往前走了。蘇和感到很奇怪,上前一看,發現一匹剛出生不久的小馬駒躺在地上,四肢還在不停地抖動著。蘇和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小馬駒,趕緊抱起來查看。小馬駒渾身臟兮兮的,還受了點傷。于是,蘇和抱著小馬駒來到池塘邊為它梳洗身體,清理傷口。
小馬駒在蘇和的照料下很快就恢復了活力,一天天長大。它全身雪白,美麗又健壯,是這一片草原上最漂亮的馬。它還曾經在一個夜晚趕跑一只大灰狼,保住了羊群。從那之后,蘇和與白馬更加親密了,一人一馬整日形影不離。
一年春天,草原上傳來消息,王爺的女兒要選一個最好的騎手做丈夫,因此王爺要在喇嘛廟舉行賽馬大會。誰要得了第一名,王爺就把女兒嫁給誰。鄰近的朋友都鼓動蘇和,讓他騎著小白馬去參加比賽。于是,蘇和牽著心愛的小白馬出發了。
賽馬大會開始了。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們紛紛揚起皮鞭,你追我趕,策馬狂奔,好不熱鬧。比賽結束,蘇和的小白馬跑到了最前面。大家都為蘇和歡呼喝彩。
坐在高臺上觀看的王爺也很高興,終于為乖女兒選出一個絕佳的夫婿了,連忙招手說:“快,快,請騎白馬的勇士到臺上來。”蘇和高高興興地走上臺去,王爺一看,上臺的竟然是一個窮牧民,頓時變了臉色,絕口不提招親的事兒,對蘇和說:“給你三個大元寶,留下白馬,趕緊回家去吧。”
“不行。白馬是我的好朋友,不賣!更何況我是來賽馬, 不是來賣馬的。”蘇和聽了王爺的話,立刻氣憤地說道。
王爺勃然大怒,一個小小的牧民竟敢頂撞他,他大手一揮道:“放肆,本王的意思豈是你可以違抗的!來人,給我推出去狠狠地打。”打手們一擁而上,將蘇和打得半死,幸好臨近的牧民們將他救回家才撿回一條命來,而白馬被王爺奪走了。蘇和在奶奶的細心照料下慢慢地恢復了健康,可白馬再也沒有了消息。
一天夜晚,蘇和正要上床睡覺,忽然聽到門外有聲響,他抬頭問道:“誰?”沒有人回答,過了一會聲音再次傳來,“誰呀?”蘇和又問了一句,還是沒人回答。蘇和很奇怪,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他的小白馬回來了!蘇和高興極了,卻發現白馬的身上到處都是傷,還有幾根利箭插在身上。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原來,王爺奪走白馬后非常高興,走到哪兒都騎著它,還設了一個宴會,廣邀親朋前來,好炫耀一番。
宴會這天,酒過三巡,王爺想騎著白馬威風一下,讓仆人牽來白馬,一踩馬鐙(dèng)就上了馬背。剛要勒緊韁繩, 白馬卻一個跳躍將王爺摔了下來。白馬掙脫韁繩,向城外奔去。王爺何曾這么狼狽過,爬起來大聲喝道:“抓住它,快!抓不住就射死它,決不能讓它逃了。”眾武士本想攔下白馬,但是白馬毫不屈服。眾武士見狀,拉起弓箭,一起向白馬射去。白馬身中數箭,仍堅持著跑了出去,回到蘇和的身邊。
蘇和看著白馬滿身的傷,傷心地流下淚來。他忍著心痛, 拔下白馬身上的箭。但是白馬的傷太重了,第二天就死了。蘇和非常傷心,茶不思飯不想,幾夜不能入睡。
有一天,蘇和在蒙蒙眬眬中又看到了白馬。他親切地撫摸著它。白馬靠近他說:“主人,如果你不想讓我離開的話,就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吧。”說完就消失了。蘇和猛然驚醒,想想白馬的話很有道理,就按照它的話,用它的骨頭、筋和尾做成了一把琴,給它取名叫“馬頭琴”。
蘇和常常在草原上拉起馬頭琴,當他想起與白馬一起生活的情景時琴聲便歡快美妙,當他想起白馬死去的情景時琴聲便凄婉哀怨。漸漸的,馬頭琴成為了草原牧民的安慰。他們一聽到馬頭琴那美妙的琴聲,便會忘掉一天的疲勞,久久沉醉其中。
你聽,馬頭琴聲又響起了,它正在訴說這個動人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