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追求且有婚約的西莉亞,竟閃電嫁給一見鐘情的德莫特。他們一起經歷許多生活的磨難,終于建立一個美滿的家,但這份幸福卻超乎她想象的脆弱……原來,那個從小威脅著她、總是突然現身的槍手,這回瞄準的是……
本書初版于1934年,是克里斯蒂的半自傳小說,她親身經歷的婚變、自殺等沖擊,及對愛情的憧憬、挫折、醒悟,都在本書中有Z自剖的呈現。是克里斯蒂蒂Z具代表性的自我療愈之作。
羅莎琳德·希克斯(Rosalind Hicks,1919-2004)
早在一九三〇年,家母便以“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Mary Westmacott )之名發表了第一本小說。此次出版的這六部作品(編注:中文版合稱為“心之罪”系列)與“謀殺天后”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風格截然不同。
“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是個別出心裁的筆名,“瑪麗”是阿加莎的第二個名字,韋斯特馬科特則是某位遠親的名字。母親成功隱匿“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的真實身份達十五年,小說口碑不錯,令她頗為開心。
《撒旦的情歌》于一九三〇年出版,是“心之罪”系列原著小說中最早出版的,寫的是男主角弗農· 戴爾的童年、家庭、兩名所愛的女子和他對音樂的執著。家母對音樂頗多涉獵,年輕時在巴黎曾受過歌唱及鋼琴演奏訓練。她對現代音樂極感興趣,想表達歌者及作曲家的感受與志向,其中有許多取自她童年及一戰的親身經歷。
柯林斯出版公司對當時已在偵探小說界闖出名號的母親改變寫作一事,反應十分淡漠。其實他們大可不用擔心,因為母親在一九三〇年同時出版了《神秘的奎因先生》及馬普爾探案系列首部作品《寓所謎案》。接下來十年,又陸續出版了十六部神探波洛的長篇小說,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ABC 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和《死亡約會》。
第二本以“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筆名發表的作品《未完成的肖像》于一九三四年出版,內容亦取自許多親身經歷及童年記憶。一九四四年,母親出版了《幸福假面》,她在自傳中提到:
“……我寫了一本令自己完全滿意的書,那是一本新的瑪麗·韋斯特馬科特作品,一本我一直想寫、在腦中構思清楚的作品。一個女子對自己的形象與認知有確切想法,可惜她的認知完全錯位。讀者讀到她的行為、感受和想法,她在書中不斷面對自己,卻自識不明,徒
增不安。當她生平首次獨處——徹底獨處——約四五天時,才終于看清了自己。
“這本書我寫了整整三天……一氣呵成……我從未如此拼命過……我一個字都不想改,雖然我并不清楚書到底如何,但它卻字字誠懇,無一虛言,這是身為作者的至樂。”
我認為《幸福假面》融合了偵探小說家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各項天賦,其結構完善,令人愛不釋卷。讀者從獨處沙漠的女子心中,清晰地看到她所有家人,不啻一大成就。
家母于一九四八年出版了《玫瑰與紫杉》,是她跟我都極其喜愛、一部優美而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奇怪的是,柯林斯出版公司并不喜歡,一如他們對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所有作品一樣地不捧場。家母把作品交給海涅曼(Heinemann)出版,并由他們出版她最后兩部作品:《母親的女兒》(一九五二)及《愛的重量》(一九五六)。
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的作品被視為浪漫小說,我不認為這種看法公允。它們并非一般認知的“愛情故事”,亦無喜劇收場,我覺得這些作品闡述的是某些破壞力最強、最激烈的愛的形式。
《撒旦的情歌》及《未完成的肖像》寫的是母親對孩子霸占式的愛,或孩子對母親的獨占。《母親的女兒》則是寡母與成年女兒間的爭斗。《愛的重量》寫的是一個女孩對妹妹的癡守及由恨轉愛——而故事中的“重量”,即指一個人對另一人的愛所造成的負擔。
瑪麗· 韋斯特馬科特雖不若阿加莎· 克里斯蒂享有盛名,但這批作品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看到讀者喜歡,母親很是開心,也圓了她撰寫不同風格作品的宿愿。
(柯清心譯)
前言
第一卷 島
第一章 花園里的女子
第二章 喚起行動
第二卷 畫布
第一章 家
第二章 出國
第三章 奶奶
第四章 去世
第五章 母女
第六章 巴黎
第七章 成長
第八章 吉姆和彼得
第九章 德莫特
德莫特本意是好的,他厭惡麻煩和不快樂的事,但他卻想要心存善意。他從巴黎寫信給希莉亞,建議她應該過去度一、兩天假,藉此振作起來。
也許這是出于善意,也許是因為他對于回到居喪的家中感到畏怯……
然而,這點卻是他無論如何也得做的事……
要吃晚飯之前,他回到了家中。希莉亞正躺在床上迫切地等著他的歸來。辦喪事的操勞結束了,她很急于不要讓悲戚的氣氛造成茱蒂的反感。小茱蒂,這么小又生氣蓬勃,比她自己的事更重要。茱蒂曾經為外婆而哭,但是很快就忘了。小孩子本就該遺忘的。
德莫特馬上就會在這里了,然后她就可以讓一切成為過去。她滿腔熱情想著:“我有德莫特實在太好了。要不是因為德莫特的話,我會想死掉的……”
德莫特情緒很緊張,純粹是因為這種緊張才使得他進房里來說:“嗯,大家都好嗎?開朗又開心嗎?”
換了別的時候,希莉亞就會看得出造成他說話這么輕率的原因,偏偏這個時刻,這些話仿佛像是他在她臉上打了一巴掌。
她往后縮著身子,眼淚冒了出來。
德莫特向她道歉,并努力解釋。
最后,希莉亞握著他的手睡著了,看到她睡著之后,德莫特如釋重負地抽出了自己的手。
他漫步走出房間,去到茱蒂的小孩房里。茱蒂興高采烈地對他揮揮調羹,她正在喝一杯牛奶。
“哈啰,爸爸,我們要玩什么?”
茱蒂可一點也不浪費時間。
“不可以玩太吵的游戲,”德莫特說,“你媽媽睡著了。”
茱蒂很懂事地點點頭。
“我們來玩‘老小姐’。”
他們玩起老小姐游戲來。
日子像往常一樣過著。到最后,終于也還是不太像往常了。
希莉亞如常持家,一點也沒露出悲戚的樣子,但是這陣子她完全沒了原動力,她就像個停擺的鐘。德莫特和茱蒂都感覺到這種變化,兩人都不喜歡這變化。
兩星期后,德莫特要邀朋友來家里過夜,結果希莉亞在還沒來得及制止自己之前就叫了起來。
“哦,現在不行,我受不了得整天跟一個不熟的女人講話。”
但是她馬上就后悔了,跑去找德莫特跟他說她不是有意這樣不通人情的,他當然可以請朋友來家小住。于是朋友來了,但是這次作客卻并非賓主盡歡。
幾天后,希莉亞接到愛麗的來信。內容令她既驚訝又很悲痛。
我親愛的希莉亞(愛麗寫道):
我覺得應該由我自己來告訴你(要不然你可能會聽到各種亂七八糟的版本),湯姆跟別的女人跑掉了,那是我們在回國船上認識的女人。這對我來說是很傷心的打擊。我們在一起時那么幸福,而且湯姆很愛兒女。這簡直就像是一場可怕的夢。我傷透了心,不知道該怎么辦。湯姆一直是個完美的丈夫,我們甚至從來沒吵過架。
希莉亞為她朋友的遭遇感到非常難過。
“這世界上的傷心事還真多。”她對德莫特說。
“她丈夫必定是個爛人。”德莫特說,“你知道,希莉亞,有時你似乎認為我自私,但你說不定還得忍受更糟糕的呢!起碼,我是個又好又正派、不欺騙的丈夫,不是嗎?”
他語氣頗有些喜劇味道。希莉亞親他一下,笑了起來。
三星期后,她帶著茱蒂回到娘家房子去,得要把房子整個清理一遍,這是個讓她退避三舍的任務,但是沒有別人能做這事。
少了她母親迎接的笑容,家簡直難以想象。要是德莫特能陪她來就好了。
德莫特則試著用他的作風為她打氣。“你會真的喜歡這件事的,希莉亞,你會發現很多根本已經完全忘掉的東西。再說這個時節去那里也正是時候,轉換一下環境對你也有好處。我反而要一個人待在這里的辦公室做苦工。”
德莫特在這方面太不足了!他一貫地忽略掉情緒壓力的意義,就像匹受驚的馬兒般閃避著情緒壓力。
希莉亞叫了起來,這次破例地生氣了:“你說得好像這是去度假似的!”
他轉移目光不去看她。
“嗯,”他說,“也算是吧……”
希莉亞心想:“他不厚道……他不……”
一股寂寞如浪潮般淹沒了她,她感到害怕……
沒有了母親,這個世界多冰冷啊……
接下來幾個月,希莉亞經歷了很苦的時期。她要見律師,要處理好各種事務。
不用說,她母親幾乎沒留下什么錢。房子成了要考慮的問題:究竟是要留著還是要賣掉?房子狀況很差,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錢修理。如果不想讓整個地方完蛋的話,幾乎就得馬上花相當大一筆錢去維修。總而言之,以這房子的現狀,買家是否會考慮,很成疑問。
希莉亞舉棋不定,左右為難。
她受不了和這房子分開,然而常識又告訴她,賣掉是最好的做法。這房子離倫敦太遠了,她和德莫特沒法住在這里,就算德莫特曾有此念(希莉亞卻很肯定,德莫特根本不會受此念頭吸引)。對于德莫特而言,鄉間,是指一流的高爾夫球場。
這么說來,她堅持守著這房子,不過就是出于感情的緣故?
然而她受不了放棄這房子。米莉安曾經做出如此英勇的奮斗,為她保住這房子。是她自己很久以前勸阻母親賣房子的……米莉安當初是為了她去保住這房子,為她以及她的兒女們。
要是她保住了這房子,茱蒂會當一回事嗎?她不認為。茱蒂是那么超然事外,不受羈絆,就像德莫特。德莫特和茱蒂這類人會住某個地方,只因為那地方很方便而已。到最后,希莉亞去問了女兒。她常覺得才要九歲的茱蒂比她自己要明智又實際得多。
“賣了它你會不會得到很多錢,媽媽?”
“不會,恐怕是不會的。你瞧,這是棟老式的房子,又在很鄉下的地方,不靠近城鎮。”
“嗯,這樣的話,或許你最好保留它。”茱蒂說,“我們可以在夏天來這里。”
“茱蒂,你喜歡來這里嗎?還是你比較喜歡我們現在住的家?”
“我們現在住的家很小。”茱蒂說,“我喜歡住在多米屋大飯店,我喜歡很大很大的房子。”
希莉亞笑了起來。
茱蒂說的倒是真的。現在把房子賣掉的話,她拿不到多少錢。無疑地,就算從生意眼光來看,最好還是等到鄉間房屋在市場上沒那么滯銷時再脫手。于是她轉而著手最起碼的維修問題。或許,等這些基本維修完畢之后,她可以為布置好的房子找個房客。
這些事情的生意面很令人操心,但也讓她的心思從傷心思緒中轉移開來。
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她退避三舍的清理。如果要把房子租出去,首先就得全部清理過。有些房間已經鎖上多年,里面有很多古老的大木箱、抽屜、櫥柜,全都塞滿了過去的
回憶。
回憶……
待在這房子里是如此寂寞,如此怪異。
沒有了米莉安……
只有裝滿舊衣服的大木箱,塞滿信件和照片的抽屜……
讓人心痛……心痛得厲害。
有著鸛鳥圖案的日式盒子是她小時候的最愛。盒子里面有折疊的信件,有一封是媽媽寫的:“我的寶貝小羊兒小鴿南瓜……”熱淚滑下了希莉亞的臉頰。
一件飾有小朵玫瑰花蕾的粉紅絲綢晚裝塞在一口大木箱里,以便萬一哪天可以“改頭換面”,但結果卻被遺忘了。這是她最早穿的晚裝之一……她還記得上次穿這件晚裝時的情景:當時她是個如此不善社交、傻里傻氣急于投入社交圈的黃毛丫頭……
奶奶的信件塞滿了整整一口大木箱,八成是當初搬來住時一起帶來的。坐在三輪推車椅上的老先生照片上寫著“永遠對你專一的仰慕者”,以及其他一些潦草的縮寫。奶奶和“男人家”,永遠是“那些男人家”,就算他們已經老到了要坐在海邊的三輪推車椅上時……
一個印有兩只貓圖案的馬克杯,這是有一年她生日時,蘇珊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回到……回到過去……
為什么這么讓人心痛呢?
為什么這么可恨地讓人心痛?
如果她不是一個人在這房子里就好了……要是德莫特能陪她就好了!
但是德莫特一定會說:“為什么不干脆連看都不要看,一把火通通燒掉就好?”
這么明智,然而她就是做不到……
她打開了更多原本鎖住的抽屜。
詩。一張張紙上的詩,褪了色的花體字寫成的,她母親還是個黃花閨女時的字跡……希莉亞一首首看了。
充滿感傷,矯揉造作,完全是那個時代的風格。是的,但是有些內容——有些峰回路轉的想法,某個突如其來的原創句子——使得這些詩成為她母親的風格。米莉安的腦子,那個快速、急如飛鳥的腦子……
“約翰生日時送給他的詩……”
她父親,滿臉大胡子、快活愜意的父親……
有張銀版照片,呈現出他年輕時胡子刮得一干二凈、表情一本正經的樣子。
年輕時——逐漸變老——多神秘啊,這一切多令人害怕啊!有沒有哪個特別的時刻里,你會比其他時刻更像自己呢?
未來……希莉亞,會往未來的哪里去呢?
嗯,情況很明顯,德莫特比較有錢了……有大房子住……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再生兩個。疾病、孩子的病痛,德莫特變得有點難相處,對于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所遇到的阻力更加不耐煩……茱蒂長大成人,活潑、充滿決心、活得很投入……德莫特和茱蒂一起……她自己,則變得比較胖了,人老珠黃,父女倆用帶點好玩的嘲弄態度對待她……“媽,你是挺傻的,你知道……”對,失去了容貌之后,就更難遮掩你的傻氣了。(腦中回憶突然閃現:“希莉亞……答應我,你要永遠這么美。”)對,可是如今那已經過去了。他們會在一起活很久,久到美貌之類的事都失去了意義。德莫特和她彼此愛對方入骨,他們基本上不是同一類的人,卻互屬于對方。她愛他,因為他如此不同,雖然現在她已經清楚知道他對事情會有怎樣的反應,卻仍不知道、也永遠不會知道“為什么”他有這樣的反應。也許他對她也有同感。不,德莫特就只是接受事物,卻從不去思考它們,在他看來這似乎徒然浪費時間而已。希莉亞心想:“這是對的,嫁給你愛的人絕對是對的。金錢和外物不算什么。就算我們得住在很小的村舍里,我得要自己煮飯、做家務。有了德莫特,我就會永遠幸福的。”但是德莫特不會變窮的,他是個成功人士,會繼續成功下去的。他是那種人。當然,他的消化不良倒是會惡化下去。他會繼續打高爾夫……而且他們會一直這樣下去,也許在道頓西斯或者其他類似的地方……她則永遠沒得開眼界了,去看遠方的事物:印度、中國、日本;俾路支省的荒野;波斯,那里的地名宛如音樂:伊斯法罕、德黑蘭、設拉子……
她全身顫栗了一下……要是一個人可以自由的話——相當自由——什么都沒有,身無長物、沒有房子、沒有丈夫或孩子,沒有什么牽絆著你,綁住你,扯著你的心……
希莉亞心想:“我想跑掉……”
米莉安也曾這樣覺得。
盡管愛丈夫和孩子,有時卻也曾想要抽身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