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描述的是某些破壞力*強、*激烈的愛的形式。
羅莎琳德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獨生女
他們絕望地看著彼此,對于人生中詭譎難料的變化,為他們之間帶來這樣突然的齟齬感到大惑不解。前一分鐘他們還這么親近,似乎分享了對方的每一個念頭,下一刻卻分處兩極,因為對方不能理解自己而感到憤怒又受傷……
弗農雖是潛力無限的音樂天才,但現(xiàn)實生活上,他不夠富有,卻想保住家傳的古老宅邸;他必須工作賺錢,卻又想全心投入音樂創(chuàng)作;他與初戀情人情投意合,但戰(zhàn)爭卻拆散他們;另一個女人深愛著他,他竟在她死后才知道那是真愛,待初戀情人回頭希望復合,他卻在此時毅然決定獻身音樂……
本書初版于1930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逃離推理的*本小說。她讓既天才又庸俗的弗農不斷地陷入感情與事業(yè)的兩難,*后更讓他用一生的悲劇來成就不朽的名曲,這似乎就是克里斯蒂對人生的看法了!
◎ 巨人的面包?
本書長二十余萬字,原書名為Giants
Bread(直譯為巨人的面包)。其中《巨人》是一首偉大曲子的曲名,充滿著當時堪稱前衛(wèi)的音樂形式;而面包則是食糧的象征──意即用來喂養(yǎng)、培植不朽名作的食糧、養(yǎng)分,或者說一生的悲劇恰用來成就人生的不朽。但這個隱喻其實只是用來貫穿全書的一條絲線,內容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情多角習題與人性的故事。
◎ 兩難啊兩難!對于人生、愛情,你能要多少?又得付出多少代價?
克里斯蒂在本書中不斷地讓熱愛音樂(克里斯蒂本人也對音樂有所涉獵)的男主角弗農陷入兩難(工作的、愛情的、人生的……;即使痛苦地做了抉擇,后續(xù)的發(fā)展也常令他懊悔不已……一方面是因為弗農猶豫不決的性格,但更重要的則是因為他的貪婪──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放,卻什么都留不住!*終失去一切,只成就了不朽的《巨人》。
但話說回來,譜出不朽名作也是弗農的心愿,他達成了,借著犧牲一切,達成了!
本書雖是克里斯蒂非推理的*本小說,有著她自稱的破綻,但其實更能看出她對人生及人性*直覺反射的抒發(fā)。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1890.09.15─1976.01.12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盡管已去世三十余年,卻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人類*暢銷的作家──作品被譯成百余種語言,全球發(fā)行超過二十億冊,只有《圣經(jīng)》及莎士比亞的作品銷量在她之上。
推理小說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帶來無上的榮耀及財富。在五十余年的寫作生涯中,她共出版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故事、十八個劇本,許多作品都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影集,《捕鼠器》舞臺劇更自1952年推出至今仍在倫敦劇場上演;英王伊麗莎白二世也于1971年冊封其為女爵。
但真實生活中的克里斯蒂,也曾經(jīng)歷種種生命風暴。她因承受不了第一任丈夫外遇及母親過世的接連打擊,而于1926年發(fā)生失憶及失蹤事件;1930年再婚,嫁給比她年輕十四歲的考古學家;經(jīng)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因此除了推理小說外,她也以瑪麗·韋斯特馬科特(MaryWestmacott)為筆名發(fā)表了心之罪(crimesoftheheart)系列六本探討愛的小說。這六部作品,部部都有她個人生命的投射,是了解這位神秘女作家最重要的線索。
1976年,克里斯蒂逝世于英國牛津港,作品至今暢銷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