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精神,從基本內涵、核心價值、經濟新常態、政治責任等方面對中國夢進行系統闡釋。內容既反映了高屋建瓴的新思維,又蘊含著尊重歷史的厚重經驗;既提煉出了相關**觀點,又體現了問題導向的務實精神,有助于廣大讀者領會貫徹中央精神,是各級領導干部學習領會中央精神重要參考讀物。
適讀人群 :各級黨員干部、廣大黨員、理論工作者等。
本書結合專家的新前沿理論觀點,并將視野拓展延伸到相關理論及實踐。
1.反映了高屋建瓴的治國理政新思維。
2.蘊含著尊重歷史的厚重經驗。
3.提煉出了相關觀點,又體現了問題導向的務實精神。
4.是各級黨組織紀念建黨95周年的重要參考讀物。
馮國權,國防大學教授,出版的作品有《當前黨員干部應當樹立的10個方面的新觀念》《改革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如何走向未來》《高層治國理政大講堂》等。
劉軍民,法學博士,現任武警廣州指揮學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副教授。參加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共產黨抵御執政風險研究》。出版多部作品,發表論文20余篇。
第一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問題點擊】
實現中國夢就要破解“中國難題”
【深度闡釋】
一、中國夢的基本內涵
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專家觀點】
鄭熙文:中國夢不是“霸權夢”
石仲泉:“四個全面”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宗寒: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視野拓展】
虞云耀:中國夢與中國共產黨
第二章堅持“四個全面”戰略總體布局
【問題點擊】
“四個全面”:蘊含著強烈的問題意識
【深度闡釋】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要目標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強大動力
三、全面依法治國是基本方略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保障
【專家觀點】
曲青山:深刻把握“四個全面”的精髓要義
羅建文、李愛軍:“四個全面”:增強“三個自信”的戰略支撐
辛鳴:“四個全面”彰顯的憂患與擔當
【視野拓展】
常紅、王普聰:外媒熱議“四個全面”:習近平推動實現中國夢的藍圖
第三章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基本內涵
【問題點擊】
習近平治國理政發展理念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深度闡釋】
一、以為民為核心價值、以擔當為政治責任、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治國理政新理念
二、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總布局各領域創新理論為支撐的治國理政新思想
三、以中國夢為戰略目標、以“四個全面”為戰略布局、以國家安全和改革強軍為戰略保障的治國理政新戰略
【專家觀點】
韓振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國平: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成就
姚桓:習近平治國理政思路的時代特征和哲學意蘊
【視野拓展】
陶文昭: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明特色
第四章把為民升華為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
【問題點擊】
習近平治國理政突出解決“民心”問題
【深度闡釋】
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專家觀點】
吳樹玲: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下的民本胸懷
薛寶生:習近平治國理政以愛民親民為民為本
李懷華:親民是秉持為民服務的宗旨
【視野拓展】
《人民日報》評論部:以“為民意識”凝聚磅礴力量
第五章把擔當提升為治國理政的政治責任
【問題點擊】
黨員領導干部要挺起“政治擔當”的脊梁
【深度闡釋】
一、擔當起對黨的責任
二、擔當起對國家的責任
三、擔當起對人民的責任
四、擔當起對世界和平發展的責任
【專家觀點】
新華社評論員:崇尚實干,把擔當精神樹起來
王庭大:強化敢于擔當這個責任
玉平:領導干部要有擔當精神
【視野拓展】
韓慶祥: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品格——問題意識、敢于擔當、剛性執行
第六章把發展作為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
【問題點擊】
五大發展理念注重解決的突出問題
【深度闡釋】
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四、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專家觀點】
華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開拓發展新境界
劉元春: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視野拓展】
尹漢寧:以多維視角認識把握五大發展理念
第七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問題點擊】
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忘初心”
【深度闡釋】
一、堅持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統一
二、堅持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三、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專家觀點】
曲青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
徐光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理論新實踐
【視野拓展】
商志曉: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視角
第八章謀劃經濟發展新常態
【問題點擊】
新常態并不意味著經濟增速一路下行
【深度闡釋】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新機遇
三、深化改革是化解新常態下新問題、新矛盾的關鍵
【專家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新理念把握引領新常態
李文: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楊英杰:以改革思維破解新常態中的難題
【視野拓展】
施芝鴻:中國發展的十個方面趨勢性的新常態
第九章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問題點擊】
走什么樣的道路才能破除矛盾是擺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深度闡釋】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根本優勢的迫切要求
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新水平的內在要求
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有力回擊社會上懷疑甚至否定這條道路各種雜音噪音的現實要求
【專家觀點】
《求是》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視野拓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高舉人民民主旗幟,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
第十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問題點擊】
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深度闡釋】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二、加強提煉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
三、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專家觀點】
烏畫、王國平:打造強大文化軟實力
張國祚:理論思維居文化軟實力之首
范玉剛:夯實根基提升主流文化傳播力
【視野拓展】
鹿永建:文化軟實力提升背后的脈絡
第十一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問題點擊】
怎樣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
【深度闡釋】
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黨的不懈追求
二、促進公平正義是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促進公平正義就要努力使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專家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蘇超:公正是照亮社會的陽光
韓一鳴:讓公平正義光照民心
【視野拓展】
劉俊祥:西方追求公平正義的思想歷程
第十二章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問題點擊】
環境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板
【深度闡釋】
一、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二、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
三、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點任務
【專家觀點】
周生賢:向污染宣戰要打好三大戰役
劉然: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生態人的塑造
譚政:完善生態補償維護環境公正
【視野拓展】
弗雷德克虜伯:“一帶一路”傳遞生態理念
第十三章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問題點擊】
基于矛盾論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深度闡釋】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文明發展理論的時代新詮釋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血脈的新光輝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制度的新超越
【專家觀點】
何茂春: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夢也是世界夢
葉小文、陳振凱:人類命運共同體里的中國擔當
李曉偉:人類命運共同體呼喚中國方案
【視野拓展】
余建斌:當互聯網照亮命運共同體
第十四章實現強軍目標和強軍戰略
【問題點擊】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需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
【深度闡釋】
一、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
二、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
三、貫徹科技強軍戰略
【專家觀點】
曹益民:切實打牢改革強軍的堅實基礎
盧澤華: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開啟強軍夢新征程
羅崇巍:讓創新成為戰斗力的加速器
畢京京:強軍制勝的戰略智慧
【視野拓展】
《解放軍報》評論員:讀懂改革吃透改革堅定改革
第十五章堅持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問題點擊】
準確判斷國際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
【深度闡釋】
一、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制度特色和實踐特色 …
二、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時代內涵
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實踐要求
【專家觀點】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科學內涵
王新俊: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六大特點
林宏宇:新國家安全觀四大內核
【視野拓展】
顏曉峰: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中的國防和軍隊建設
第四章 把為民升華為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
為民理念集中體現為“為人民服務”。為誰治國理政,是確立治國理政理念要回答的首要問題,決定著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緊緊圍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國理政。堅持為民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問題點擊】 習近平治國理政突出解決“民心”問題
全面治理契合民心。“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習近平的講話反映了人民的渴望,是民心的濃縮。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實踐服務民心,直面人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緊貼人民最熱切的期盼,為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扶貧攻堅,紓民生之困。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總攻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扶上馬,送一程”;貧困戶孩子上高中、中職免學雜費,“先扶智,先治愚”;健康扶貧工程、電商扶貧工程步伐加快;財政投入、金融手段力度加大……攻堅戰的“政策彈藥”充足!習近平發出號令: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干,不能光喊口號,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不僅各級黨員干部熱血沸騰、枕戈待旦,民心士氣也沸騰高漲。習近平曾說,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人民群眾最開懷的笑容一定是在擺脫貧困,捧著沉甸甸的收獲時。為民心之喜,這場攻堅戰有進無退,唯有勝利!
“打虎拍蠅”,平民心之憤。貪污腐敗是人民群眾最憤慨痛恨的問題,腐敗問題愈演愈烈,必定令黨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甚至最終亡黨亡國。這三年,雷霆萬鈞之勢不減、堅韌不拔之志不墮。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隨著《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出臺,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等相繼修訂實施,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
“舌尖心肺”,解民心之憂。在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中,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內容。對于食品安全,習近平說,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在近期一次重要指示中,他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習近平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即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對于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習近平一次次強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生態環境保護“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破解發展難題指明了方向,也為治理環境開了良方。以民心訴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必將為民心所向的事業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摘編自新華網2016年2月17日,原文標題:《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民心指向》,作者:王子暉)
【深度闡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