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生產率的測量主要集中在宏觀國家或地區的比較上,而且測量工具大多運用DEA及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方法。但是,在環境持續惡化,能源約束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已有的生產率測量范疇及計算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政策制定者及企業決策者的需求。本書首先將生產率的內涵擴展到環境,能源和福利,介紹了兩種生產率的測量方法,并將其分別運用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測量及上海市行業生產率的測量中,并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揭示了微觀層面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內在關系。本書的這些成果對于環境約束條件下生產率評價具有理論價值,對于實際決策也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生產率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方法和邏輯框架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和邏輯框架(圖1—1)
1.4 研究的創新點
第2章 生產率概念的拓展研究
2.1 生產率的概念、內涵及測算
2.1.1 生產率的概念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2.1.2 生產率概念的發展歷史
2.1.3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理論及不足之處
2.2 生產率概念拓展的理論基礎
2.2.1 生產力與生產過程
2.2.2 生產率的表示——全勞動生產率
2.2.3 全勞動生產率的一般測算
2.3 生產率概念的拓展——全生產率
第3章 對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再認識
3.1 可持續發展內涵的新認識
3.2 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分析
3.2.1 環境子系統
3.2.2 福利子系統
3.3 我國環境和福利的現狀分析
3.3.1 環境現狀分析
3.3.2 福利現狀分析
第4章 距離函數和生產率指數的計算
4.1 理論基礎——兩種距離函數及其假設
4.1.1 距離函數
4.1.2 方向性距離函數
4.2 方向性距離函數的計算
4.3 Malmquist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產率指數
4.3.1 Malmquist指數
4.3.2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
4.4 方向性距離函數在本研究中的應用
第5章 基于全生產率指數的地區經濟發展評價
5.1 關鍵變量說明
5.1.1 資本存量的估算
5.1.2 人力資本存量的估算
5.2 數據描述
5.3 實證分析結果
5.3.1 生產率指數的比較分析
5.3.2 生產率指數的收斂性分析
5.3.3 地區異質性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上海市行業能源效率及增長因素分析
6.1 問題的提出
6.2 能源效率與生產率的相關研究
6.3 Fare-Primont生產率指數
6.3.1 效率與生產率分解
6.3.2 運用DEA計算生產率指數
6.3.3 數據和變量描述
6.4 實證分析結果和能源效率變化分析
6.5 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
6.5.1 Tobit模型變量的選取
6.5.2 Tobit模型及結果分析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關系研究
7.1 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內涵
7.1.1 企業環境績效內涵的再認識
7.1.2 企業經濟績效的內涵
7.2 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之間關系的理論分析
7.2.1 理論背景
7.2.2 企業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進展
7.3 基于Meta分析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之間的關系
7.3.1 數據和研究方法
7.3.2 實證分析結果
7.3.3 研究結論及不足之處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結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8.2.1 理論價值
8.2.2 實踐意義
8.3 局限性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8.3.1 局限性
8.3.2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