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應用型)“十二五”規劃教材:通信原理簡明教程》以現代通信系統為背景,以點對點的電信號通信為主線,全面介紹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內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模擬調制系統、信源編碼、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系統、數字信號的調制傳輸系統、差錯控制與信道編碼和同步原理。本書涵蓋了工科電類非通信專業對通信原理教學的基本需要,可作為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工程、檢測技術與儀表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教材。
本書內容簡潔,語言流暢,各章配有豐富的例題和習題,緊密聯系工程實際,基本物理概念敘述清楚,理論分析脈絡清晰,沒有冗長繁瑣的數學推導,讀者只要先修過微積分、電路和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等課程,就能順利地閱讀和自學。因此,本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教材或參考用書。
第1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與通信系統
1.1.1 通信
1.1.2 通信系統
1.2 信息與信息的量度
1.2.1 信息、信號與消息
1.2.2 信息的量度
1.3 信道及信道容量
1.3.1 信道的數學模型
1.3.2 信道容量
1.4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4.1 通信系統的有效性
1.4.2 通信系統的可靠性
1.5 隨機信號分析基礎
1.5.1 隨機變量與平穩隨機過程
1.5.2 信號的能量譜與功率譜
1.5.3 高斯白噪聲
習題
第2章 模擬調制系統
2.1 調制原理
2.1.1 調制的作用
2.1.2 調制方法的分類
2.2 幅度調制
2.2.1 標準調幅
2.2.2 抑制載波的雙邊帶調幅
2.2.3 單邊帶調幅
2.2.4 殘留邊帶調幅
2.2.5 相干解調與包絡檢波
2.3 幅度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2.3.1 線性調制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2.3.2 常規調幅包絡檢波的抗噪聲性能
2.4 角度調制
2.4.1 相位調制與頻率調制
2.4.2 調頻信號的頻譜和帶寬
2.4.3 調頻信號的產生和解調
2.4.4 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習題
第3章 信源編碼
3.1 信源編碼的基本概念
3.2 脈沖編碼調制
3.2.1 抽樣與抽樣定理
3.2.2 量化
3.2.3 編碼與解碼
3.3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3.3.1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原理
3.3.2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3.4 增量調制
3.4.1 增量調制原理
3.4.2 增量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習題
第4章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4.1 數字基帶信號
4.1.1 數字基帶傳輸的碼型選擇
4.1.2 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
4.2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4.2.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構成
4.2.2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特性
4.2.3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4.3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測量與調整
4.3.1 眼圖
4.3.2 均衡器
習題
第5章 數字信號的調制傳輸
5.1 二進制數字調制
5.1.1 二進制幅移鍵控
5.1.2 二進制頻移鍵控
5.1.3 二進制相移鍵控
5.1.4 二進制差分相移鍵控
5.2 二進制數字調制的抗噪聲性能
5.2.1 2ASK信號的抗噪聲性能
5.2.2 2FSK信號的抗噪聲性能
5.2.3 2PSK和2DPSK信號的抗噪聲性能
5.2.4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5.3 多進制數字調制
5.3.1 多進制幅度鍵控
5.3.2 多進制頻移鍵控
5.3.3 多進制相移鍵控
5.4 新型數字調制技術
5.4.1 正交幅度調制
5.4.2 最小頻移鍵控
習題
第6章 差錯控制與信道編碼
6.1 數字通信系統的差錯控制
6.1.1 差錯控制的手段與方式
6.1.2 幾種常用的檢錯編碼
6.1.3 差錯控制編碼原理
6.2 線性分組碼
6.2.1 漢明碼
6.2.2 循環碼
6.3 卷積碼
6.3.1 卷積碼的編碼
6.3.2 卷積碼的譯碼
6.4 先進信道編碼技術
習題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概述
7.2 載波同步
7.2.1 直接產生法
7.2.2 插入導頻法
7.3 位同步
7.3.1 外同步法
7.3.2 自同步法
7.4 群同步
7.4.1 起止式同步法
7.4.2 集中插入法
7.4.3 分散插入法
習題
附錄
附錄A誤差函數值表
附錄B貝塞爾函數值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