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導論 1
1.1 低碳相關概念 1
1.1.1 低碳、低碳經濟 1
1.1.2 碳匯、碳源 2
1.1.3 土地利用碳排放 2
1.1.4 土地低碳利用 3
1.2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相關概念 3
1.2.1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 3
1.2.2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 4
1.2.3 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 4
1.3 理論基礎 4
1.3.1 可持續發展理論 4
1.3.2 生態足跡理論 5
1.3.3 脫銷發展理論 5
1.3.4 土地報酬遞減規律 6
1.3.5 地租理論 7
1.3.6 城市土地區位理論 7
1.3.7 精明增長理論 8
1.3.8 環境庫茲捏茨曲線 8
1.4 研究進展 9
1.4.1 國外研究進展 9
1.4.2 國內研究進展 14
1.4.3 研究進展評述 18
1.5 本章小結 19
第2章湖北省中心城市概況及土地利用現狀 21
2.1 武漢市概況及土地利用現狀 22
2.1.1 武漢市概況 22
2.1.2 武漢市土地利用現狀 23
2.1.3 武漢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24
2.2 宜昌市概況及土地利用現狀 25
2.2.1 宜昌市概況 25
2.2.2 宜昌市土地利用現狀 26
2.2.3 宜昌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27
2.3 襄陽市概況及土地利用現狀 28
2.3.1 襄陽市概況 28
2.3.2 襄陽市土地利用現狀 29
2.3.3 襄陽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30
2.4 本章小結 30
第3章湖北省中心城市碳排放/碳匯量測算與分析 31
3.1 中心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結構碳排放量測算分析 31
3.1.1 武漢市主要土地利用結構的碳排放量測算分析 32
3.1.2 宜昌市主要土地利用結構的碳排放量測算分析 34
3.1.3 襄陽市主要土地利用結構的碳排放量測算分析 35
3.2 中心城市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量脫鉤分析 37
3.2.1 TAPIO模型簡介 37
3.2.2 武漢市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量脫鉤分析 39
3.2.3 宜昌市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量脫鉤分析 40
3.2.4 襄陽市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量脫鉤分析 42
3.3 中心城市低碳水平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脫鉤分析 43
3.3.1 TAPIO模型簡介 43
3.3.2 武漢市低碳水平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脫鉤分析 44
3.3.3 宜昌市低碳水平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脫鉤分析 46
3.3.4 襄陽市低碳水平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脫鉤分析 48
3.4 本章小結 印
第4章湖北省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與潛力分析 53
4.1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53
4.1.1 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53
4.1.2 評價指標體系確定 53
4.2 評價方法 56
4.2.1 評價模型選擇 56
4.2.2 評價標準設定 57
4.2.3 指標標準化處理方法選擇 58
4.2.4 指標權重確定 59
4.3 湖北省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 61
4.3.1 武漢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 61
4.3.2 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 69
4.3.3 襄陽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評價 76
4.4 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比較 84
4.5 中心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潛力分析 84
4.5.1 武漢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潛力分析 85
5.5.2 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潛力分析 87
4.5.3 襄陽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潛力分析 89
4.6 本章小結 92
第5章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與土地利用碳排放關系 95
5.1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及土地利用碳排放測算 95
5.2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與土地利用碳排放計量分析 97
5.2.1 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97
5.2.2 長期協整關系分析 98
5.2.3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98
5.2.4 脈沖響應分析 100
5.3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與土地利用碳排放計量關系結果分析 101
5.4 本章小結 101
第6章城市不同用地類型的土地低碳利用分析 103
6.1 城市不同用地類型的土地與碳排放的對應關系 103
6.1.1 土地利用類型的碳源/匯特征 103
6.1.2 城市土地利用類型與碳排放的對應關系 104
6.2 武漢市不同用地類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變化及分析 106
6.2.1 武漢市不同用地類型的士地利用碳排放變化 106
6.2.2 武漢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 108
6.3 本章小結 113
第7章城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調控路徑的效應分析及改進 115
7.1 武漢市土地利用規劃調控的效應分析及改進 116
7.1.1 規劃地類與現狀地類轉換 116
7.1.2 武漢市土地利用碳源/匯強度趨勢預測 117
7.1.3 武漢市現行土地利用規劃碳效應評估 119
7.1.4 土地低碳集約利用結構優化模型的建立及約束條件設定 120
7.1.5 武漢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結構優化方案及效應評估 122
7.2 武漢市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管控的效應分析及改進 124
7.2.1 兩變量協整分析方法簡介 124
7.2.2 武漢市建設用地擴張與碳排放增長關系分析 124
7.3 武漢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強度調控的效應分析及改進 125
7.3.1 武漢市建設用地擴張與碳排放強度的EKC關系驗證 125
7.3.2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強度管制的目標設置與碳減排效果分析 129
7.4 本章小結 131
第8章湖北省中心城市現行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政策的分析及改進 133
8.1 武漢市現行政策措施的影響 133
8.1.1 武漢市土地利用政策影響 133
8.1.2 武漢市經濟發展政策影響 136
8.2 武漢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政策改進建議 137
8.2.1 控制城市規模,加強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138
8.2.2 做好舊城改造和空間開發利用,提高城市綜合容積率 139
8.2.3 落實碳減排,增加碳增匯 139
8.3 宜昌市現行政策措施的影響 142
8.3.1 宜昌市土地利用政策影響 142
8.3.2 宜昌市經濟發展政策影響 143
8.4 宜昌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政策改進建議 145
8.4.1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145
8.4.2 加快老城區改造,建立新型工業園區 145
8.4.3 加強土地利用管理和碳排放約束,控制碳排放增長 146
8.4.4 調整工業能源體系,發展低碳經濟 147
8.5 襄陽市現行政策措施的影響 147
8.5.1 襄陽市土地利用政策影響 147
8.5.2 襄陽市經濟發展政策影響 149
8.6 襄陽市土地低碳集約利用政策改進建議 150
8.6.1 繼續加大土地利用投人強度,控制城市規模擴張 150
8.6.2 提高用地標準,促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 151
8.6.3 依靠科技發展經濟,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152
8.6.4 采取節能減排措施,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 152
8.7 本章小結 152
參考文獻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