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對中國軍事史的演進軌跡進行了系統、清晰的勾勒,進而展現中國軍事文明驚心動魄的絢麗風姿。軍事是人類活動的特殊領域,以戰爭史為主體的中國軍事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炎黃二帝中原逐鹿,春秋五霸更迭混戰,戰國七雄的爭相兼并……綿延不斷的戰爭影響著國家的榮辱盛衰。
孫建民,1965年2月生,河南新安人。先后畢業于河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軍事科學院,獲歷史學學士、文學碩士、軍事學博士學位,F為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撰有《中華統一大略》(與黃樸民合著)、《中國傳統治邊理念研究》、《中國歷代治邊方略研究》、《孫子兵法解讀》(與黃樸民合著)、《孫臏與》、《世界大間諜》等著作,在《中國軍事科學》、《軍事歷史》、《軍事歷史研究》、《學術月刊》等軍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引言
第一章 原始戰爭與中華軍事文明的萌生
一原始戰爭與中華軍事文明的萌生
二原始的作戰方式與戰爭指導
三“玉石為兵”:原始的武器裝備
第二章 三代更替:奴隸制軍事的產生、發展與鼎盛
一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戰爭
二兵器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青銅兵器的出現與大量使用
三奴隸制軍事制度的不斷成熟
四“分封諸侯、拱衛王室”的國防方略
五夏、商、西周的兵種與作戰方式
第三章 中國軍事史的大變局: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
一“尊王攘夷”與爭霸戰爭
二春秋中期至戰國軍事領域的革命
三從兼并到統一
四《孫子兵法》與走向成熟的中國兵學體系
第四章 秦漢帝國的軍事
一騎兵時代的來臨
二秦漢時期的統一戰爭和鞏固統一的戰爭
三反擊匈奴
四大一統的軍事制度和國防方略
五大澤鄉·綠林·黃巾
第五章 軍閥混戰下的南北對峙
一魏武揮鞭
二東風不與周郎便
三王溶樓船下益州
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五北魏重新統一北方
六南船北馬:魏晉時期騎兵與水軍
第六章 盛世軍事
一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二太原起兵和李世民的《取關中策》
三府兵制與募兵制
四漁陽鼙鼓動地來
五周世宗北取三關
第七章 陳橋涯海須臾事——宋、遼、金、元時期作戰方式的變革
一趙匡胤的“一天下之志”與“一天下之策”
二收其精兵
三北伐燕云
四好水川鏖戰
五“海上之盟”與“靖康之難”
六泥馬渡康王
七北伐與“和議”
八重蹈覆轍的“聯蒙滅金”
第八章 明朝和清前期的軍事
一朱元璋在統一戰爭中的戰略指導
二明成祖五征漠北
三戚帥平倭
四闖王進京
五薩爾滸之戰和山海關之戰
六平定三藩
七康熙帝統一臺灣
八雅克薩反擊戰
九衛所、八旗與綠營
十明清時期火器技術的輝煌與衰落
第九章 中國近代的軍事變革
一鴉片戰爭
二英法聯軍攻進北京
三收復新疆
四恥辱的勝利
五甲午海戰
六橫掃南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
七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八“中體西用”和“師夷之長技”
九曇花一現的北洋艦隊
十從湘軍、淮軍和“防軍”、“練軍”再到新軍——中國軍隊的近代化
十一中國近代作戰樣式的演變
軍事是人類活動的特殊領域。作為人類自身歷史的重要內容,交織著文明與野蠻的軍事史,偏偏又散發著誘人的魅力。
恩格斯曾說:“戰爭比和平發達得早!彼接兄频漠a生導致人類向階級社會的門檻跨越,同時也帶來了戰爭這一“人類互相殘殺的怪物”。從此,戰爭貫穿了人類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過了人類其他一切社會活動。正如美國著名軍事史家小戴維·佐克和羅賓·海厄姆指出的:“沖突從來不是歷史進程的一種罕見現象,而是它的常見現象。戰爭既創造文明,又受文明發展的影響。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頓過。”
中國古人曾感嘆:刀兵常事而太平難得。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充滿了血與火的較量。炎黃二帝中原逐鹿,吹響了文明歷史的號角;春秋五霸更迭混戰,敲擊著奴隸制的喪鐘;戰國七雄的爭相兼并,則共同奠基了封建帝國的大廈。此后,從秦始皇武力統一華夏,到清軍人關建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歷代皆以武力建立政權。可以說,戰爭帶來的勝利的榮耀和失敗的恥辱,影響到國家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