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成長階梯:教育教學工作理論與實踐》共分“教學篇”和“教育篇”兩部分內容,教學和教育的實踐、研究及心得是《小學語文教師成長階梯:教育教學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編創重點。“教學篇”主要包括“語文教學方法及設計實務”、“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語文教師的自我修養”三方面內容,對業務實踐進行精研和解析。“教育篇”著重講述“班級管理工作實務”、“如何建立積極的家校互動”和“班主任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三方面內容,分別對班集體管理、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的結合和教育工作者的個人提升進行了針對性的闡釋。《小學語文教師成長階梯:教育教學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編寫旨在為廣大新人行的教師、中途轉崗的教師提供直接幫助,并為對不同教法感興趣的同行們提供有效參考。同時也可供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有興趣的學生家長們提供參考。
《小學語文教師成長階梯》這本書是一個教語文的班主任教師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思考和研究編撰的一本東西。它通俗、淺顯,可操作性強,便于參考和借鑒。
語文向來是必須重視的主要學科。尤其在小學階段,識字、寫字、閱讀、表達的好習慣將為孩子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必要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態度、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貫穿了低、中、高整個學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兒童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一顆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的心。其實,不論是教育還是教學都要如此。教師需要既能刻苦學習和研究,又能善于思考和實踐,并且保持專注和高效,要苦干也要巧干。
這本書的教學篇共有五個部分,分享了語文教學的案例分析、教學敘事、說課、備課方案、作文教學、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培養、語文教師自我修養等方面的研究和體會,還分享了品社課、生命教育課、探究課的教學設計、活動方案、項目設計等等。最后分享了做語文班主任教師的幸福體會——朗誦和筆桿子優勢。其中,最喜歡“語文教師的自我修養”這部分內容,里面既有參加各種活動的創作,也有有感而發的個人感悟;既有嚴肅的培訓體會,也有教研方面的獲獎文章。內容豐富、真實,全都是來自校園文化和教研所得,便于借鑒和參考。作為一位帶班型語文教師,興趣愛好多一點,閱讀欣賞多一點,發現美好的情懷多一點,都能使自己的教學生涯更有趣。
袁媛,1974年生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本科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長期在上海地區執教小學語文科目,同時擔任多年小學班主任。喜歡閱讀、思考和寫作,喜歡探索和分享教育、教學心得,喜歡并擅長組織編寫小朋友們的作文選。
自1993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一直執教小學語文課改新教材,迄今已有22年。對語文新教材潛心精研、積極創新,先后多次獲得全國和地方語文教學專業比武獎項。2003年至2015年間,先后多次榮獲“手拉手中國青少年作文大賽”、“上海市小學生優秀作文征文活動”、“長三角地區小學生征文競賽”等語文學科重大比賽的優秀指導獎項。
在長達22年的執教期間,長期擔任小學一至五年級走讀和住宿班班主任,班級組織及管理理論基礎深厚,實踐經驗極其豐富。1997年榮獲上海市虹口區“優秀園丁獎”,所帶中隊榮獲上海市虹口區“優秀雛鷹中隊”稱號;2013年榮獲上海市靜安區“優秀中隊輔導員”稱號,所帶中隊榮獲上海市靜安區“優秀中隊”稱號和“自動化小隊”稱號。
序
前言
【教學篇】
第一章 語文教學方法及設計實務
第一節 教學實踐——說課、教案及反思
第二節 學習設計備課方案
第三節 教學案例分析及練習設計
第四節 教學敘事
第二章 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
第一節 班級閱讀活動的指導與開展
第二節 作文教學從興趣人手
第三節 精心設計善于總結教學相長
第三章 語文教師的自我修養
第一節 教學工作隨筆
第二節 培訓體會與感想
第三節 教研文章采擷
第四節 創作源于生活專業源于努力
第四章 其他學科的相關實踐
第五章 語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相輔相成
【教育篇】
第六章 班級管理工作實務
第一節 班主任工作計劃
第二節 評優和申報
第三節 中隊承辦的升旗儀式流程
第四節 中隊編隊改選及小干部培養及競選
第五節 主題班會案例
第六節 各年段的學生評語
第七章 接新班及家校互動
第一節 接新班
第二節 家校溝通
第三節 突發事故及危機應對
第八章 班主任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第一節 德育研修
第二節 教育隨筆
第三節 班主任工作小結
后記
《小學語文教師成長階梯:教育教學工作理論與實踐》:
說教學策略
一、從情趣人手,引導學生愉快學習
基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憑興趣和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本課的設計力求以“趣”字引路,愉快學習。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激發學生學文識字的興趣,逐步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例如:由看圖說話引出排隊、報數、開會。圖文結合,使學生學得開心,掌握得快速。再如:由指導讀燕子的叫聲“嘰——嘰——”,引出“報數”,讓一橫排小朋友起立,像小燕子一樣報報數。在動一動、演一演中理解詞義。符合《課標》指出的課程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歷,豐富學習經驗。
二、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盡管學生年齡小,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圖文出現后,讓他們觀察、聽聽、說說,在嘗試和探索中自主解決學習問題,嘗到跳一跳摘到葡萄的快樂。例如:自己用編順口溜、猜字謎等不同的方法記字形。小朋友們躍躍欲試;樂此不疲。這也為他們在課外獨立識字打下了基礎。
由于學生在入學前已經學過一些拼音,但是讀音還不到位。因此,本課在教學復韻母時特別注意方法的指導。本單元又肩負著識字和拼音的雙重任務。因此必然和傳統的拼音教法有所不同。例如:學習復韻母時,讓學生觀察后說說自己的發現;又如:以倒讀等形式訓練拼讀,避免因為第一次學習復韻母,集中出現時能認讀,單獨出現時易混淆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自由練讀,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這些剛踏人校門不久的一年級新生,尚處于識字的起步階段。因此直觀、形象的教學必不可少。而信息技術正有直觀、形象的優勢。例如:動畫引入,秋色天地和大樹,黃葉飄落,幾只小燕子飛過,停在電線上。學生被畫面吸引,聯系生活經驗說出了燕子要南飛,并通過觀察多媒體,用象形、做動作等辦法記字形。如“飛”的字形就像一只飛翔的小鳥。利用視頻創設情景,播放課件顯示小鳥和“飛”字,當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橫折彎鉤”像鳥的身體,而“撇”、“點”則像鳥的翅膀時,小鳥的翅膀和“飛”的撇點同時閃爍,非常形象,便于記憶。通過觀察多媒體,找到橫中線和豎中線上的筆畫,能夠加深印象,有助于正確描摹。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若僅僅采用分析字形、分解字形結構的方法進行漢字教學,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旨在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快速記憶。以多媒體為交流平臺,化解教學難點,減小教學坡度,提高記憶效果,體現現代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提供學習平臺,關注拓展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兒歌內容穿插了一次想象說話的訓練。請小朋友們觀察想象,電線上面排好隊的小燕子們在“開會”的時候,可能會說些什么。另外,在課程結束前,給學生推薦課外朗讀的資料,圖文對照。既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閱讀的興趣,又使課內知識得到了延展。通過多種途徑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