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系列規劃教材》內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電路原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書在全面介紹電路原理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引入了有實際應用背景的電路問題,以及與后續課程有關的電路問題的分析。
《電路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系列規劃教材》主要內容包括:電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及電路定理,正弦穩態電路分析,三相電路,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周期性非正弦穩態電路分析,線性動態網絡時域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雙口網絡,非線性電路,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附錄包括網絡圖論和矩陣形式網絡方程,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書后附有習題參考答案。
《電路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系列規劃教材》可供高等學校電子與電氣信息類(強、弱電)各專業師生作為“電路原理”、“電工理論基幢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第1版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2 電路基本變量
1.2.1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2 功率和能量
1.3 電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容元件
1.3.3 電感元件
1.3.4 獨立電源
1.3.5 受控電源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2 電路基本變量
1.2.1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2 功率和能量
1.3 電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容元件
1.3.3 電感元件
1.3.4 獨立電源
1.3.5 受控電源
1.4 電路定律
1.4.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4.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5 電阻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5.1 電阻串并聯等效變換
1.5.2 電阻星形和三角形聯結的等效變換
1.5.3 含受控源電路的等效電阻分析
1.6 電源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6.1 電源的串聯和并聯
1.6.2 實際電源及其等效變換
1.7 電路基本分析方法的應用
1.7.1 典型電路分析
1.7.2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一
第2章 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及電路定理
2.1 支路電流法
2.2 回路電流法
2.3 節點電壓法
2.4 替代定理
2.5 疊加定理
2.6 等效電源定理
2.6.1 戴維南定理
2.6.2 諾頓定理
2.7 特勒根定理
2.8 互易定理
2.9 對偶原理
2.10 電路分析舉例
2.10.1 列寫電路方程
2.10.2 電路定理的應用
2.10.3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二
第3章 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3.1 正弦穩態響應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正弦量
3.2.2 相量
3.3 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1 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2 電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3 電容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4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電路的相量模型
3.5 阻抗與導納
3.5.1 阻抗
3.5.2 導納
3.6 正弦穩態電路的計算
3.7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3.7.1 RLC元件的功率
3.7.2 無源二端網絡的功率
3.8 實用電路分析
3.8.1 功率因數的提高
3.8.2 傳輸最大功率
習題三
第4章 三相電路
4.1 對稱三相電路的特點
4.2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4.3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
4.4 三相電路的功率
習題四
第5章 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
5.1 互感電壓
5.2 有互感電路的分析
5.3 空心變壓器
5.4 理想變壓器
5.5 串聯諧振電路
5.6 并聯諧振電路
習題五
第6章 周期性非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6.1 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葉級數分解
6.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6.3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6.4 濾波器
6.5 周期性非正弦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6.6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六
第7章 線性動態網絡時域分析
7.1 電路動態過程和初始條件
7.1.1 電路的動態過程
7.1.2 初始條件的確定
7.2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1 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2 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1 RC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2 RL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7.4.1 一階電路全響應的兩種分解形式
7.4.2 求解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
7.5 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6 一階電路的沖擊響應
7.6.1 單位脈沖函數和單位沖擊函數
7.6.2 沖擊響應
7.6.3 電容電壓、電感電流的躍變
7.7 一階電路對正弦激勵的響應
7.7.1 RL串聯電路對正弦電壓激勵的響應
7.7.2 RC并聯電路對正弦電流激勵的響應
7.8 線性動態網絡對任意激勵的響應
7.9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10 二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11 狀態方程
習題七
第8章 線性動態網絡復頻域分析
8.1 拉普拉斯變換及其重要性質
8.2 拉普拉斯反變換的部分分式法
8.3 兩類約束的復頻域形式
8.4 復頻域分析法
8.5 網絡函數及其應用
8.5.1 網絡函數的定義
8.5.2 網絡函數與沖擊響應
8.5.3 網絡函數的零極點分布與動態響應
8.5.4 卷積定理
習題八
第9章 雙口網絡
9.1 雙口網絡的端口條件
9.2 雙口網絡的Y參數和Z參數
9.3 雙口網絡的A參數和H參數
9.4 雙口網絡的轉移函數
9.5 雙口網絡的特性阻抗
9.5.1 雙口網絡的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
9.5.2 雙口網絡的特性阻抗
9.5.3 固有傳輸常數
9.6 雙口網絡的等效電路
9.7 雙口網絡的聯結
9.8 回轉器
9.9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九
第10章 非線性電路
10.1 非線性電阻元件特性
10.2 解析分析法
10.3 圖解分析法
10.3.1 曲線相交法
10.3.2 曲線相加法
10.4 分段線性化分析法
10.5 小信號分析法
10.6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十
第11章 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
11.1 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的概念
11.2 均勻傳輸線的微分方程
11.3 均勻傳輸線的正弦穩態解
11.4 行波
11.5 波的反射與終端匹配的傳輸線
11.6 無損耗線的正弦穩態解
習題十一
附錄A 網絡圖論和矩陣形式網絡方程
附錄B 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2 電路基本變量
1.2.1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2 功率和能量
1.3 電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容元件
1.3.3 電感元件
1.3.4 獨立電源
1.3.5 受控電源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2 電路基本變量
1.2.1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2 功率和能量
1.3 電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容元件
1.3.3 電感元件
1.3.4 獨立電源
1.3.5 受控電源
1.4 電路定律
1.4.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4.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5 電阻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5.1 電阻串并聯等效變換
1.5.2 電阻星形和三角形聯結的等效變換
1.5.3 含受控源電路的等效電阻分析
1.6 電源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6.1 電源的串聯和并聯
1.6.2 實際電源及其等效變換
1.7 電路基本分析方法的應用
1.7.1 典型電路分析
1.7.2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一
第2章 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及電路定理
2.1 支路電流法
2.2 回路電流法
2.3 節點電壓法
2.4 替代定理
2.5 疊加定理
2.6 等效電源定理
2.6.1 戴維南定理
2.6.2 諾頓定理
2.7 特勒根定理
2.8 互易定理
2.9 對偶原理
2.10 電路分析舉例
2.10.1 列寫電路方程
2.10.2 電路定理的應用
2.10.3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二
第3章 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3.1 正弦穩態響應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正弦量
3.2.2 相量
3.3 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1 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2 電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3 電容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4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電路的相量模型
3.5 阻抗與導納
3.5.1 阻抗
3.5.2 導納
3.6 正弦穩態電路的計算
3.7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3.7.1 RLC元件的功率
3.7.2 無源二端網絡的功率
3.8 實用電路分析
3.8.1 功率因數的提高
3.8.2 傳輸最大功率
習題三
第4章 三相電路
4.1 對稱三相電路的特點
4.2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4.3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
4.4 三相電路的功率
習題四
第5章 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
5.1 互感電壓
5.2 有互感電路的分析
5.3 空心變壓器
5.4 理想變壓器
5.5 串聯諧振電路
5.6 并聯諧振電路
習題五
第6章 周期性非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6.1 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葉級數分解
6.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6.3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6.4 濾波器
6.5 周期性非正弦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6.6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六
第7章 線性動態網絡時域分析
7.1 電路動態過程和初始條件
7.1.1 電路的動態過程
7.1.2 初始條件的確定
7.2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1 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2 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1 RC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2 RL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7.4.1 一階電路全響應的兩種分解形式
7.4.2 求解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
7.5 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6 一階電路的沖擊響應
7.6.1 單位脈沖函數和單位沖擊函數
7.6.2 沖擊響應
7.6.3 電容電壓、電感電流的躍變
7.7 一階電路對正弦激勵的響應
7.7.1 RL串聯電路對正弦電壓激勵的響應
7.7.2 RC并聯電路對正弦電流激勵的響應
7.8 線性動態網絡對任意激勵的響應
7.9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10 二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11 狀態方程
習題七
第8章 線性動態網絡復頻域分析
8.1 拉普拉斯變換及其重要性質
8.2 拉普拉斯反變換的部分分式法
8.3 兩類約束的復頻域形式
8.4 復頻域分析法
8.5 網絡函數及其應用
8.5.1 網絡函數的定義
8.5.2 網絡函數與沖擊響應
8.5.3 網絡函數的零極點分布與動態響應
8.5.4 卷積定理
習題八
第9章 雙口網絡
9.1 雙口網絡的端口條件
9.2 雙口網絡的Y參數和Z參數
9.3 雙口網絡的A參數和H參數
9.4 雙口網絡的轉移函數
9.5 雙口網絡的特性阻抗
9.5.1 雙口網絡的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
9.5.2 雙口網絡的特性阻抗
9.5.3 固有傳輸常數
9.6 雙口網絡的等效電路
9.7 雙口網絡的聯結
9.8 回轉器
9.9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九
第10章 非線性電路
10.1 非線性電阻元件特性
10.2 解析分析法
10.3 圖解分析法
10.3.1 曲線相交法
10.3.2 曲線相加法
10.4 分段線性化分析法
10.5 小信號分析法
10.6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十
第11章 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
11.1 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的概念
11.2 均勻傳輸線的微分方程
11.3 均勻傳輸線的正弦穩態解
11.4 行波
11.5 波的反射與終端匹配的傳輸線
11.6 無損耗線的正弦穩態解
習題十一
附錄A 網絡圖論和矩陣形式網絡方程
附錄B 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