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嶺南逸史(插圖)》是一部“佳話”小說。內容描寫明代萬歷年間嘉應州才子黃逢玉赴從化省親途中,因種種機緣先后與莊主張瀚之女貴兒、新瑤王李小鬟、瑤王梅英之姊映雪及另一女子謝金蓮次第相遇,后屢經波折,終于與四人成就婚姻,最后黃逢玉封侯,攜四妻歸隱仙去。與其他佳話小說不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嶺南逸史(插圖)》敘才子佳人不以文才而以武略,將女私情放在刀光劍影的戰場上去演繹,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爭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可謂別開生面。
故事己遠,言情永恒。古書今讀,讓人遙想到: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的情感是如此的相通。那些多情的男女,在書卷中歌唱著清麗的夢,圍繞戀情和友誼的悲歡離合,讓現代人也同樣為之動容。拂去歷史的埃塵,我們動用了“她”寧,以特出紅顏,為閨中女子生色增輝。紅顏藍顏,才子佳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嶺南逸史(插圖)》,在愛情故事的九轉十八折之中,透露出中國文人的日常起居、應酬對答和審美情趣。關于人生和幸福的哲思論辯,也伏筆其中。它們所具有的東方式的含蓄端莊、清新大雅,都值得閱讀者給以禮遇。
《說文》:“史,記事者也。”有國史,有野史。國史載累朝實錄,贍而不穢,詳而有體,尚矣。野史記委巷賢奸,山林伏莽,自漢唐以來代有其書,大抵皆朽腐之談,荒唐之說居多。求其一二標新領異,據實敷陳。堪與國史相表里者,吾則重有取于黃子之《嶺南逸史》云。
夫文章之道,貴乎變化。變則生,生則常新而可久。《逸史》者,離奇怪變,蓋不知其幾千萬狀也。即女子也,而英雄,而忠孝,而俠義,而雄談驚座,智計絕人,奇變不窮,抑亦新之至焉者乎?且予嘗南游永安矣,見夫一門三孝坊石,猶巋然存也。西至羅旁,過九星巖,擊石鼓,淵淵有聲;登錦石.誦屈子銘,其所表見皆不虛。夫豈無《幽明錄》、《搜神記》詼諧詭怪足動觀聽者?然而不近人情,莫能征信,識者笑之。安所得如《逸史》者之千變萬化而復無事荒唐也!使其付之梨棗,傳之其人,知必有以吾言為不謬者。故序之。
時乾隆甲寅之蒲月五日,西園老人題于雙溪之草堂
第一回 黃逢玉席上賦詩 石禪師山門贈咒
第二回 花間遇佳人牽隋投宿 酒中聞大盜弄法驅兇
第三回 壓富兒唯詩一首 訪仙跡得藥兩丸
第四回 瑤王夢陸賈應兆生兒 公主興屯田率兵歸命
第五回 浪吟詩黃逢玉中計 甘作妾李小鬟招親
第六回 尋二仆上山受困 約三事梅英解圍
第七回 施毒計假寫黃瓊書 起雄師險遭力木箭
第八回 李公主大戰東蕾山 苻先鋒敗死羅旁口
第九回 三請兵激怒督府 兩招魂瞞脫梅英
第十回 尋舊盟竟成畫餅 控匪赤反自招災
第十一回 梅映雪誓志尋夫 張志龍脫危認妹
第十二回 急救夫人起三軍 運奇謀遂破六步
第十三回 怒屠三水縣 力困五羊城
第十四回 詐覆巢指東擊西 正中伏左支右詘
第十五回 事急矣梅映雪負荊 沒奈何李小鬟選將
第十六回 假助戰一鼓解圍 真講和三軍釋甲
第十七回 愿征寇假公濟私 忌成功散兵歸寨
第十八回 張貴兒女扮男裝 盤把總傳消寄信
第十九回 悲分散千里尋兒 話團圓斷腸問卜
第二十回 龍川被劫 礤頭強招
第二十一回 謝金蓮哭訴衷腸 張貴兒感剖心腹
第二十二回 斬鐵牛貴兒勸進 施號令藍能制官
第二十三回 破涌口益信奇謀 封軍師盡付兵柄
第二十四回 五軍會剿 十縣同殃
第二十五回 報父仇黃讓獻策 感皇恩逢玉興師
第二十六回 說黃允只身通信 誅藍能八面埋伏
第二十七回 蕩平寇盜 表奏朝廷
第二十八回 神宗帝大封功臣 東安侯一家歸隱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嶺南逸史(插圖)》:
第一回 黃逢玉席上賦詩 石禪師山門贈咒 詞日: 寇老吟山日,楊郎試闕時。
淡黃衫子尚嬌癡,怎不教人疑? 月老原非謬,藍橋自有期。
而今神咒當繩絲,怪煞是禪師。
——調寄《巫山一段云》從來有正史,即有野史;正史傳信不傳疑,野史傳信也傳疑,并軼事亦傳也。故耳聞目見之事,正史有之,人人能道之,不足為異。若耳所未聞、目所未見之事,人聞之見之,未有不驚駭,以為后人懸空造捏出來的,不知其實亦確有所見、確有所聞之事也。不信者,特為耳目所限耳。
就如大禹王岣嶁山碑一事,朱夫子因至其地不曾尋得,遂謂無其事,系好事者造說的。其后,宋嘉定中,蜀士因樵人引至其所,竟以紙向碑上打出七十二個字來,刻在夔門觀中。可見,天下奇奇怪怪、平平常常的事,不經人道過,也無從得知:一經人道來,切勿謂正史上無,我目中不曾見、耳中不曾聞,便不去信他也。
在下今說出一個卻又正史、府志、省志、縣志、《羅浮志》、《赤雅外志》莫不詳載,野人遺老莫不熟聞,新奇鬧越的事來,恐怕看官看了,還要道正史可不有,我這野史必不可無也。正是: 漫言舊史事無訛,野乘能詳也不磨。
拈就零星成一貫,問君費了幾金梭。
話說神宗萬歷年間,廣東省潮州府程鄉縣,東行百五十里,有一桃花村。四面皆是高山,中間一段平地,林壑秀美,清泉流出,鏘鏘有聲。居住百十人家,皆依山臨水,遍種桃竹梅柳,映帶左右。每遇春日融和,鳴鳥上下;黃童白叟,怡怡其間。有古桃花源氣象,故亦名桃源。居人有黃、張、龍、蕭、楊、盧、許、謝諸姓,皆真誠樸實,耕田樂道,不慕浮名。
弦誦之聲,時時與巖雞竹犬,沁人心耳。真個: 萑苻無警亦無爭,此地誠然一玉京。
巖下雞鳴春晝永,洞中風暖管弦清。
烏歌棠蔭心知樂,犬臥花叢夢不驚。
漫道武陵仙窟在。讓他和氣滿前楹。
今單表內中一個士人,姓黃名瓊,字逢玉。自幼聰明俊拔,無書不讀,詩詞歌賦,無所不曉:而又天生神力,善使雙劍。家中祖傳一雙龍泉寶劍,他舞動起來,初時還似兩條白龍,蜿蜒上下,舞到鬧越處,竟是一團白雪,在地下亂滾,也不見劍,也不見人。
其父思齋公,愛惜如玉;又因他齒如編貝、眼若曙星,亭亭如玉筍般,故以“瓊、玉”兩字命名。正是: 凝眸山水皆添秀,倚笑花枝不敢妍。
莫作尋常珠玉看,劍仙人是李詩仙。
一日,重陽佳節,天氣晴朗,思齋公動了個登高念頭。思量近處名山,唯長耳山最高,可以遠眺,且其中奇峰怪石,古跡甚多,盡可游目騁懷。遵命健仆黃漢挑了酒盒,攜了逢玉,逶迤往長耳山來。其山斗拔,自山腳至頂,壁立有三五里遠。三人攀藤附葛,緣著個小徑而上。真是: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