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清華大學收購一批珍貴的戰國竹書(簡稱清華簡),約2500枚,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其價值可與孔壁中書、汲冢竹書相媲美,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推動了古史的深入研究。該書主要從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經典傳播、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政治格局、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思想世界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綜合性研究。
劉成群,1978年生,河北高陽人。2002年在山西大學新聞系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12年在清華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郵電大學民族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著有《元代徽州理學家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及散文集《時光的蹤跡》,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
序言
引論
一、 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
二、 李學勤的“釋古”理論
三、 清華簡的形制與內容
四、 清華簡真偽問題辨析
五、 關于清華簡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經典傳播
一、 清華簡《蟋蟀》詩與戰國時代楚地之《詩》學
二、清華簡《書》類文獻探微
三、 清華簡《筮法》與先秦《易》學陰陽思想的融入
四、 清華簡《系年》的體例與性質
五、 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文體性質再探
第二章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政治格局
一、 清華簡《湯處于湯丘》與商湯始居地考辨
二、 清華簡《封許之命》“侯于許”試探
三、清華簡《系年》與周宣王“不藉千畝”問題再探討
四、清華簡《耆夜》與“西伯戡黎”
五、 清華簡與畢公、畢公世系
第三章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思想世界
一、 清華簡與墨學管窺
二、 清華簡《耆夜》與戰國儒士的“隆周”傾向
三、 清華簡《殷高宗問于三壽》與孔荀之間的學術連接
四、 清華簡與戰國時代的黃老之學
五、 清華簡《系年》的史學思想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