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民作家麥克尤恩僅有的一部奇幻少兒作品。故事講的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彼得所做的白日夢。在英美兩國,《夢想家彼得》都是以帶插圖的童書形式出版,而在許多別的國家,是以較為嚴肅的供成年人閱讀的形式出版。正如作者本人在序言中所說,我們之所以喜歡兒童書,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讀這些書時的快樂,這跟文學關系少一點,而跟愛關系多一點。
《夢想家彼得》的每一章寫完后,我都會大聲讀給我的孩子們聽,這樣做說起來很簡單:他們聽到了我們所稱的“彼得故事”的最新一段,我則得到一些編輯方面的有用評論。反過來,這種愉快的、幾乎是儀式般的交流也影響了寫作本身,也就是我變得比通常更注意大人講述每個句子的聲音,這個大人并不是或者并不簡單地說就是我。我獨自在書房里,代表這個想象出來的大人向一個想象出來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我的,或者說,不僅僅是我的哪個孩子)大聲朗讀。聽和講,我在這兩方面都想取悅他們。
我以前覺得我本能地了解兒童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得有個好故事,一個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主人公,有壞蛋可以,但并非始終都有,因為寫壞蛋太簡單化了;開頭明晰,中間有曲折,結尾叫人滿意,但并不是每次都皆大歡喜。我們都喜歡睡前故事這一概念——嘴里剛剛帶上薄荷味的氣息,充滿信任的大眼睛,給干凈被褥加溫的熱水瓶,靜靜的彩虹——誰不愿意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這樣一幕?但是成年人真的喜歡兒童文學嗎?我一直認為這種熱情有點過于渲染了,甚至是太急切了。“《燕子和鸚鵡》?比阿特麗克斯·波特?這些書棒極了!”我們真的這樣想嗎?真的仍然喜歡讀,還是我們在為失去的、幾乎忘掉了的自己說話,并為了那個自己而留著這些話?上一次你獨自縮著身子拿了本《瑞士家庭羅賓遜》看,究竟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我們之所以喜歡童書,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讀這些書時的快樂,這跟文學關系少一點,而跟愛關系多一點。在寫作和大聲朗讀《夢想家彼得》的初期,我開始覺得這樣做也許更好:忘了我們偉大的兒童文學傳統(tǒng),為成年人寫本關于兒童的書,用的是兒童也能理解的語言。在有了海明威和卡爾維諾的世紀,簡單的文字未必會讓深層次的讀者望而卻步。我希望它的主題——想象力本身——對那些拿起一本書的人來說,都有所參與。與此類似,在所有文學作品中,都存在變形這個主題,幾乎成了種執(zhí)迷。在英美兩國,《夢想家彼得》是以帶插圖的童書形式出版,而在許多別的國家,是以較為嚴肅的供成年人閱讀的書本形式出版。以前有過一種傳統(tǒng),作者把自己的書獻給命運,很像父母送一個孩子踏入世界:“去吧,小書……”到頭來,這一本很可能會寄身于兒童藏書處的一個角落安靜度日,要么湮沒無聞,但是就目前來說,我仍然希望它也許能給每個地方的人都帶來愉悅。
伊恩·麥克尤恩(1948-),本科畢業(yè)于布萊頓的蘇塞克斯大學,于東英吉利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從1974年開始,麥克尤恩在倫敦定居,次年發(fā)表的第1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學獎。此后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便與各類獎項的入圍名單互相交織,其中《阿姆斯特丹》獲布克獎,《時間中的孩子》獲惠特布萊德獎,《贖罪》獲全美書評人協(xié)會獎。近年來,隨著麥克尤恩在主流文學圈獲得越來越高的評價,在圖書市場上創(chuàng)造越來越可觀的銷售記錄,他已經(jīng)被公認英國的“國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經(jīng)成為當今英語文壇上“奇跡”的同義詞。
序
彼得其人
第一章 玩具娃娃
第二章 貓
第三章 消失膏
第四章 霸王
第五章 竊賊
第六章 寶寶
第七章 成年人
彼得沒力氣扭過頭。“沒法停。”他喘著氣說,繼續(xù)在跑。
“彼得!停下!是我,凱特!”
彼得緊捂胸口,癱倒在妹妹腳前的草地上。
“小心狗屎。”凱特看著哥哥拼命喘氣,平靜地說,“趕緊走吧。我們最好往回走,要不就遲到了。你不想惹上麻煩的話,最好拉著我的手。”
他們就一起走回學校,凱特很大方地答應——條件是彼得的星期六零花錢給她——他們放學回家后,對這件事一字不提。
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而且說話不多的人,遇到的麻煩在于學校里的老師,特別是那些不是很了解你的,他們大有可能會認為你很笨。不笨的話,就是遲鈍。沒人能看到你腦袋里發(fā)生的五花八門的事情。哪個老師看到彼得瞪著窗戶外面,或者瞪著書桌上的一張白紙,也許會以為他感到無聊,或者想不出答案,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例如,有天上午,彼得班上的同學進行數(shù)學測驗,他們要把一些很大的數(shù)字相加,需在二十分鐘內(nèi)完成。幾乎他剛開始計算頭一個數(shù)——涉及把三百五十萬零二百九十五和另外一個幾乎同樣大的數(shù)字相加——彼得就不由自主考慮起世界上最大的數(shù)字。之前一個星期,他讀到過一個數(shù)字的事,它有個很奇妙的名字——“古戈爾”,十后面一百個零。還有個更好的詞,真正迷人的——“古戈爾普勒克斯”,一古戈爾普勒克斯是十的古戈爾次方。多了不起的數(shù)字啊!
彼得由著自己的心思飄進這個奇妙的數(shù)字里面,那一串零像肥皂泡一樣,飄上了太空。他爸爸跟他說過,天文學家已經(jīng)計算出來,他們通過巨型望遠鏡能看到的幾百萬顆星星的原子總數(shù),為十后面九十八個零。世界上的全部原子加起來竟然不到一古戈爾,而一古戈爾跟一古戈爾普勒克斯比起來,只是極其微小的一點點。如果你向誰要一古戈爾裹巧克力的太妃糖,全宇宙幾乎沒有足夠的原子來生產(chǎn)這么多太妃糖呢。
彼得用手支著頭,嘆了口氣。就在這時,老師拍拍手,二十分鐘時間到。彼得所做的,只是寫下了第一個和的頭一個數(shù)字,別人全做完了。老師早就看到彼得在盯著他那張紙,什么也沒寫,在嘆氣。
此后不久,他被分到跟一群孩子一組,這些孩子就連把四和六這種小數(shù)字相加都特別困難。不久,彼得感到無聊,發(fā)現(xiàn)越發(fā)難以集中思想。老師們開始認為即使在這個特殊小組里,他的數(shù)學也太差了。他們該拿他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