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中國歷代法書名碑原版放大折頁: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定 價:¥26
中 教 價:¥19.50 (7.50折)
庫 存 數: 0
本系列叢書精選歷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頁的形式,有別于市面上的其他書法類圖書,是本社黑白版《中國歷代法書名碑原版放大折頁》(常銷,暢銷)的彩色升級版。既可用于學校、書法培訓中心,也可為書法愛好者自學使用。
名家主編,形式便利,版本精良,高清放大,印刷精美,絕不反光。
主編古鐵,原名胡紫桂,系中國書協第四屆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新聞出版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湖南省書協副主席。
淺談蔡襄書法 胡海成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長期任職于朝廷,為官剛正不阿,頗有政績,為世所重,死后獲贈吏部侍郎,謚忠惠。工楷、行、草、隸,又自創飛白、散草。蔡襄多才多藝,不僅在書法上享譽當時,于茶藝及荔枝栽培亦深有研究。其所撰《茶錄》是繼茶圣陸羽的《茶經》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論茶專著,《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果藝栽培學專著,他另有《蔡忠惠集》傳世。《宋史》卷三百二十有傳。 關于蔡襄書法的師承,雖然歷來文獻少有記載,但我們還是能從他為數不多的傳世作品中窺見端倪。其小楷筆畫含蓄內斂、結體寬博、舒展大方、古意盎然,呈一派晉唐風流,整體風格與王羲之及虞世南比較接近,對魏晉及唐代書法應該是下過不少功夫的,如《茶錄》《荔枝譜》;其中楷及大楷雍容大度、勁健渾厚,主要取法顏體,又不時露出褚遂良、柳公權等唐代書法好手的痕跡,代表作有《顏真卿告身帖跋》《謝賜御書詩表》《萬安橋碑記》等;而其行書和行草書,風流婉轉、婀娜多姿,又不乏剛勁端莊,主要取法二王以及虞世南,從遺世作品來看,這類作品占了很大比例,多以尺牘形式出現,如《腳氣帖》《扈從帖》等。 蔡襄所生活的年代,去唐未遠,前人所留下的書跡,應是不難尋得的;再則,他曾參與朝政,又與宋綬、歐陽修等人交好,尤其是宋綬,書畫收藏豐富,且與蔡襄亦師亦友,關系非常親密,他們常在一起討論書法;此外,朝廷曾命侍書郎王著主持刊刻《淳化閣帖》,頒賜近臣,對促進書法的良性發展,對開闊書家的視野,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再加上蔡襄在書法上的稟賦以及勤奮,其作品流露出迥異于時人的晉唐信息,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蔡襄并非食古不化、死守晉唐之人。他在追求古趣的同時,也有所創新。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蔡襄草書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云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在當時萎靡的書壇現狀下,他的創新異軍突起,給書法界注入了新的養分,使其成為宋代『尚意』書風的奠基者。正因如此,其書在當時就已享盡盛名,為人所贊譽。《宋史·蔡襄傳》稱他:『工于書,為當時第一,仁宗尤愛之。』歐陽修在《歐陽文忠公集》說『君謨書獨步當世……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八分、散隸、正楷、行押、大小草,眾體皆精』。 蘇軾的《評書》也稱:『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但由于蔡襄頗自惜,不輕易書與人,如許將《蔡襄傳》說:『公于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故其殘章斷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朱長文《續書斷》也說:『(蔡襄書)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尺牘,人皆藏以為寶。仁宗深愛其跡……』因此存世作品較少,確為憾事。其流傳下來的作品大都為尺牘。 本書選取的十一札尺牘,創作時間大多在1051年至1063年之間,是蔡襄中晚期作品,且書體多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整體風格。 《思詠帖》《陶生帖》和《虹縣帖》均作于1051年,前兩札為草書,后一札為行書。兩札草書面貌各有不同,《思詠帖》整體結構較平和,行距疏朗,字間留白較多,顯得空靈蘊藉;雖時有細線出現,但是由于線條凝練,并不顯得疲軟;其間雜有少數行書,也與整體相協調,通篇娓娓寫來,不激不厲,優雅十足,有懷素《小草千字文》遺風。而《陶生帖》相對來說塊面、欹正、大小對比較強烈,行距大大縮緊,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通篇書寫速度較快,卻又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得不止,二王氣息較多。《虹縣帖》以行書寫就,也有少數草書摻雜其中,行筆流暢自然,點畫瘦勁,布局疏朗,于不事雕琢的筆觸之中,又能謹守法度,與大令多有暗合。 作于1052年的《暑熱帖》為行書翰札,此札由唐人上溯魏晉,又有李西臺筆意,可以看出蔡襄取法的多面性。而其中所流露出的很有個性特點的顫掣筆法以及結構,如首列『通』字的捺,第二列『謁』字的橫折鉤,第三列『可』字的橫以及其后的『鎖』『謹』等字,大大地啟發了后來的黃庭堅,甚至被黃庭堅直接挪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離都帖》《安道帖》作于1055年,為行草書。此兩帖線條越發厚重、沉凝、古樸大方,又不乏流麗、婀娜。《安道帖》更是澀勁十足,濃淡并用,虛實相生,揮灑隨意卻又從容得體。宋葛立方《韻語陽秋》云:『其(蔡襄)變體出于顏平原。』此札與魯公尺牘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腳氣帖》《謝郎帖》作于1060年。《腳氣帖》上承魏晉,法度謹嚴,不少字法和筆法直接來自閣帖,又加入了許多筆墨意趣,顯得遒勁婉約、古意盎然,值得細細品賞、玩味,是蔡襄行草中的精品。《謝郎帖》在蔡襄的各種尺牘作品中顯得有點另類,因為這件作品融入了楷、行、小草、章草四種字體,各種字體卻又相處融洽,仿佛一體,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