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構造與原理:底盤、車身(下冊·第2版)》將汽車的構造與理論有機融合,以轎車為主,系統(tǒng)地介紹了現(xiàn)代汽車的總體結構、基本工作原理和各系統(tǒng)、部件的結構、工作原理與日常使用維護,突出了現(xiàn)代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如 EFI、VTEC、DLI、SVC、VCM、CCI、ECD、FSI、ISC、CAN、CISS、AT、ABS、EBD、ESP、ASR、ETS、EDS、SRS、CCS、SSS、GPS、TCS、AFS、TPMS、等)及一代高壓共軌電噴柴油機、直噴汽油機、燃料電池電動態(tài)集成控制、車載網(wǎng)絡(CAN)等新結構、新技術的介紹。
全書分上、下兩冊,共3篇19章。《汽車構造與原理:底盤、車身(下冊·第2版)》包括第2篇底盤和第3篇車身與電器,介紹了汽車的傳動系統(tǒng)、行駛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車身、儀表、照明、影音、空調、車載網(wǎng)絡CAN等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汽車構造與原理:底盤、車身(下冊·第2版)》可作為高職高專汽車類各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普通院校、職大、成人教育等汽車工程類專業(yè)教材,還可作為汽車應用、維修及中專技校的參考教材。
由廣東韶關學院汽車系蔡興旺教授主編,眾多在粵汽車專家、教師和業(yè)內(nèi)人士參加編寫的《汽車構造與原理》一書出版問世,為我國汽車類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培訓教材增添了新的品種,也為廣大從事汽車維修的人員和其他人士提供了新的技術讀物,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現(xiàn)今,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汽車來到了尋常百姓家。“汽車”拉動國民經(jīng)濟的作用日益明顯,這就需要有大量的汽車技術服務與汽車商務類人材來支持汽車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他們不僅要懂得汽車的基本結構,還要明白汽車行駛的基本理論。惟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掌握好汽車,更好地使汽車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大眾。
將汽車構造和理論融成一體編寫,這是新的嘗試。無論從教材體系的規(guī)劃、內(nèi)容的取舍深淺到文字的編排等諸多方面都要很好地進行探討。恰好,韶關學院等在廣東的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教學實踐,取得了經(jīng)驗,獲得了師生的認可。所謂實踐出真知,可以相信通過同仁們的努力,本書的出版定會受到廣大師生和有關從業(yè)人員的歡迎。
序
第2版 前言
第2篇 汽車底盤
第12章 汽車傳動系統(tǒng)
12.1 離合器
12.1.1 離合器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12.1.2 摩擦式離合器的構造
12.2 手動變速器
12.2.1 變速器概述
12.2.2 手動變速器的構造與原理
12.3 自動變速器
12.3.1 概述
12.3.2 液力變矩器
12.3.3 齒輪變速機構
12.3.4 液壓控制系統(tǒng)
12.3.5 電子控制系統(tǒng)
12.3.6 機械式無級自動變速器
12.4 萬向傳動裝置
12.4.1 萬向傳動裝置在汽車上的應用
12.4.2 萬向節(jié)
12.4.3 傳動軸和中間支承
12.5 驅動橋
12.5.1 驅動橋的結構形式
12.5.2 主減速器
12.5.3 差速器
12.5.4 半軸與橋殼
12.5.5 四輪驅動系統(tǒng)
12.6 傳動系統(tǒng)維護及常見故障
12.6.1 離合器維護及常見故障
12.6.2 變速器維護及常見故障
12.6.3 自動變速器維護及常見故障
12.6.4 萬向傳動裝置維護及常見故障
12.6.5 驅動橋維護及常見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3章 汽車行駛系統(tǒng)
13.1 車輪總成
13.1.1 車輪
13.1.2 輪胎
13.1.3 輪胎壓力監(jiān)視系統(tǒng)(TPMS)
13.1.4 零氣壓輪胎
13.2 車橋與車架
13.2.1 車橋
13.2.2 車輪定位
13.2.3 車架
13.3 汽車懸架
13.3.1 概述
13.3.2 非獨立懸架
13.3.3 獨立懸架
13.3.4 電子控制懸架系統(tǒng)
13.4 汽車行駛系統(tǒng)維護及常見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4章 汽車轉向系統(tǒng)
14.1 機械轉向系統(tǒng)
14.1.1 轉向操縱機構
14.1.2 機械轉向器
14.1.3 轉向傳動機構
14.2 動力轉向系統(tǒng)
14.2.1 液壓動力轉向系統(tǒng)概述
14.2.2 整體式液壓動力轉向器
14.2.3 轉向液壓泵
14.3 電子控制動力轉向系統(tǒng)及四輪轉向系統(tǒng)
14.3.1 電子控制動力轉向系統(tǒng)(EPS)
14.3.2 四輪轉向
14.4 汽車轉向系統(tǒng)的維護及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5章 汽車制動系統(tǒng)
15.1 汽車制動系統(tǒng)概述
15.1.1 汽車制動系統(tǒng)的分類
15.1.2 汽車制動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與工作原理
15.2 制動器
15.2.1 鼓式制動器
15.2.2 盤式制動器
15.2.3 制動器間隙自動調整裝置
15.2.4 駐車制動器
15.3 制動傳動裝置
15.3.1 機械傳動裝置
15.3.2 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15.3.3 真空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15.3.4 氣壓制動傳動裝置
15.4 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ABS)
15.4.1 ABS概述
15.4.2 ABS電子控制部分主要組成
15.4.3 典型制動壓力調節(jié)方式
15.5 驅動防滑系統(tǒng)(ASR)
15.5.1 驅動防滑系統(tǒng)概述
15.5.2 驅動防滑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5.6 電子穩(wěn)定程序(ESP)
15.6.1 電子穩(wěn)定程序概述
15.6.2 電子穩(wěn)定程序的組成
15.6.3 電子穩(wěn)定程序的工作原理
15.7 電動機制動系統(tǒng)簡介
15.8 制動系統(tǒng)的維護及常見故障
15.8.1 制動系統(tǒng)的維護
15.8.2 制動系統(tǒng)的常見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篇 汽車車身與電器
第16章 汽車車身及附屬裝置
16.1 車身本體與門窗
16.1.1 車身本體
16.1.2 車身開啟件
16.1.3 車門
16.1.4 車窗
16.1.5 車身本體與門窗的日常維護
16.2 車身附屬裝置
16.2.1 座椅
16.2.2 刮水器
16.2.3 風窗洗滌器
16.2.4 風窗除霜(霧)裝置
16.2.5 后視鏡
16.2.6 遮陽板
16.3 車身安全防護裝置
16.3.1 保險杠
16.3.2 安全帶
16.3.3 安全氣囊
16.3.4 其他汽車安全技術
16.4 汽車電子巡航控制系統(tǒng)
16.4.1 巡航控制系統(tǒng)的作用
16.4.2 電子巡航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6.4.3 電子巡航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部件
16.4.4 巡航控制系統(tǒng)使用維護
16.5 汽車電子導航系統(tǒng)
16.5.1 汽車導航的意義
16.5.2 汽車導航的分類
16.5.3 汽車導航系統(tǒng)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6.5.4 汽車GPS導航過程
16.6 汽車貨箱
16.6.1 欄板式貨箱
16.6.2 專用貨箱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7章 汽車空調
17.1 汽車空調概述
17.1.1 汽車空調的組成
17.1.2 汽車空調的布置
17.1.3 汽車空調的類型
17.2 手動空調
17.2.1 制冷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7.2.2 制冷系統(tǒng)主要部件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7.2.3 空調控制系統(tǒng)
17.2.4 汽車供暖、通風系統(tǒng)
17.3 自動空調
17.3.1 自動空調的組成及作用
17.3.2 自動空調的工作過程
17.4 汽車空調的維護及常見故障
17.4.1 汽車空調的日常維護
17.4.2 汽車空調的常見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8章 汽車儀表、照明與影音系統(tǒng)
18.1 汽車儀表
18.1.1 汽車儀表的作用及組成
18.1.2 汽車儀表的分類
18.1.3 汽車儀表主要部件結構與工作原理
18.1.4 汽車儀表的維護與常見故障
18.2 汽車照明系統(tǒng)
18.2.1 照明系統(tǒng)的功用與組成
18.2.2 前照燈及控制裝置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8.2.3 汽車照明新技術
18.2.4 照明系統(tǒng)的維護與常見故障
18.3 汽車信號裝置
18.3.1 信號裝置的作用與組成
18.3.2 信號裝置主要部件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8.3.3 信號裝置的維護與常見故障
18.4 汽車影音系統(tǒng)簡介
18.4.1 汽車影音概述
18.4.2 汽車影音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與原理
18.4.3 汽車影音系統(tǒng)的使用維護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9章 汽車總電路及車載網(wǎng)絡(CAN)
19.1 傳統(tǒng)汽車總電路
19.1.1 汽車電路特點
19.1.2 汽車電路圖
19.2 車載網(wǎng)絡(CAN)
19.2.1 車載網(wǎng)絡(CAN)的含義及意義
19.2.2 CAN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9.2.3 汽車CAN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
19.3 汽車總電路及車載網(wǎng)絡(CAN)的維護與常見故障
19.3.1 汽車電路的使用維護
19.3.2 汽車電路的常見故障
19.3.3 汽車CAN總線的常見故障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在第二軸中部一側,還裝有一根較短的倒擋軸。它是固定式軸,倒擋齒輪6空套在倒擋軸上,它可在倒擋撥叉的作用下左右移動。
2.動力傳遞路線
該變速器有5個前進擋位和1個倒擋位。操縱變速桿,通過接合套的移動即可實現(xiàn)不同傳動比的動力傳遞。
以掛3擋為例,3、4擋同步器接合套3右移,動力傳遞路線為:
第一軸1-3、4擋同步器接合套3一第一軸3擋齒輪4第二軸3擋齒輪14_第二軸15。
當掛倒擋時(圖1 2.1 8c),通過撥叉撥動倒擋軸上的惰輪,使其同時與輸入第二軸上的倒擋齒輪嚙合,其動力傳遞路線為:
第一軸一第一軸倒擋齒輪倒擋軸惰輪一第二軸倒擋齒輪1、2擋同步器接合套一花鍵轂一第二軸。
由于倒擋位的齒輪傳遞中多一個中間惰輪,因此,第二軸的旋轉方向與前進位時相反。
其余各擋的傳動路線請自己分析。
2000Gsi轎車用330型變速器各擋位的傳動比為:i=3.455,i=1.944,1.286,4=0.969,5=0.800,R=3.167,可以看出,該變速器1、2、3擋為減速傳動,4、5擋為增速傳動(即超速擋)。
3.變速器的潤滑
手動變速器一般采用飛濺潤滑,即依靠齒輪旋轉將潤滑油甩到各運動零件的工作表面。為了潤滑第二軸的前軸承和各個空套齒輪的襯套或軸承,有的齒輪鉆有徑向油孔,或在輪轂端面開有徑向油槽,以便使?jié)櫥瓦M入各襯套和軸承表面。一些重型汽車為了潤滑可靠也采用壓力潤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