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南懷瑾先生將屆古稀之年,他到臺灣已教化了近四十年之久,從學人數(shù)更已不在少數(shù),所以劉雨虹老師糾合學友們,各寫心得報告,集合成冊出版,今天來看,幸虧當時劉雨虹老師勉力促成這些記錄的出版,否則事過境遷,南懷瑾先生那個階段的教化足跡,就難以看到了。因此這是一份極其珍貴的資料。
1985年,南懷瑾先生將屆古稀之年,他到臺灣已教化了近四十年之久,從學人數(shù)更已不在少數(shù),所以劉雨虹老師糾合學友們,各寫心得報告,集合成冊出版。這本書于1987年在臺灣出版,至今已將近三十年,簡體字版是初次在大陸印行。
這是一本前無古人的書,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類本書的現(xiàn),亦非短期可見。
乍一看來,這不過是一本學生祝壽師長的集子,像這類的專集,自古至今,到處都有,為何說這一本是空前的呢?
是的,不論中外古今,有儒師、有道師、有哲學師、有禪師、有醫(yī)師、有功夫師等等;但是,集所有之師于一身者,教化四十年者,從學人士上至顯達,下至販夫走卒者,影響海內(nèi)外文化至深至廣至巨者,除了本書中的老師外,大概是前少古人了。
不僅如此,我們這位老師的教化,從形而上到形而下。他的教化,充滿了智仁勇的精神,豐沛著德智體的內(nèi)涵,洋溢著真善美的至高無上。
尤有勝者,老師與從學之間,并非僅限于智識的傳授,或普通的交往。老師與每個人之間,都存在有親切的感受,和友誼的情分。如此的時代,如此的老師,如此的教化,如說世上少有,應非虛言吧!
本集中的各篇,只是來自從學老師人中的少數(shù)。由于地區(qū)、工作、時間等,各種因素,使得篇幅未能更為廣泛和豐富,引為憾事。
在曾從學老師的人們中,有些現(xiàn)在隱世而修,有些是忙于文化的傳播;有些是無時間寫,有些是來不及寫,有些是不能寫,更有些是不敢寫;而本集的這些篇幅中,本來多數(shù)是心得報告,以祝賀老師七十壽辰的,后來才想到公諸于世,希望對其他從學者,提供一些可能的參考。
本集末后附錄的兩篇,是轉載中外書報雜志,對老師有關的評介。曾分別刊載于美國SAMUELWEISER公司一九八六年出版的GRASSMOUNTAIN一書,以及臺灣幼獅月刊。
本集的文字,猶如大海的泡沫,透過這些點點滴滴,讀者也許可約略窺測:像大海一樣的老師的片斷消息。
值此機緣,我們更恭祝老師,教化永恒無盡。
劉雨虹于臺北
劉雨虹,自60年代末追隨南懷瑾先生,協(xié)助南先生創(chuàng)辦刊物和老古出版社,整理南懷瑾先生著作二十余種。著有《禪門內(nèi)外——南懷瑾先生側記》《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主編《懷師——我們的南老師》、《云深不知處》等。
001 出版說明
001 序言
001 王啟宗平凡不平凡——我所知見的懷師和知遇的因緣
087 唐樹祥隨緣隨筆
103 劉雨虹不同的光陰
161 閆修篆經(jīng)師、人師——我所知道的南懷瑾先生
191 孫毓芹想當年
199 朱文光答客問
207 BAVOLIEVENS敬禮南懷瑾大師
222 文顥儒南老師
224 何風談談我的老師——南懷瑾先生
234 王海嵐我認識了南老師
238 袁行廉一條孽龍
242 蔡策杓水言海
261 李淑君追隨懷師的歲月
279 周勛男望向云深處
285 張尚德天下第一翁
352 陸健齡以管窺天話懷師
356 王徵士我的學佛因緣
379 陳行夫白骨禪觀
383 周次吉秋駕
396 吳云騰求學記
404 夏翎南老師充滿魅力
415 詹阿仁奇遇南師懷公有感隨筆
448 釋松巖三草二木
453 釋圓澄我的菩提路
467 釋圓觀合十
470 釋禪定浩浩煙云十三年
488 古國治感恩與懺悔
509 陳雍十年春雨
533 洪文亮空谷回音
540 劉雨虹編后記
附錄(一)
541 劉雨虹譯草山禪七序
附錄(二)
546 編輯室別裁《論語》的傳奇人物——南懷瑾先生
不同的光陰
劉雨虹
河南封邱人,一九二一年生。
南京金陵大學畢業(yè)。
曾任記者、美軍行政助理、翻譯,及雜志編輯等。
著有《禪、風水及其他》(老古文化公司出版)。
英譯《GRASSMOUNTAIN》(美國SAMUELWEISER公司出版)。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如果回想起來,都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或者好幾個人,對自己產(chǎn)生關鍵性的影響。
我自然也不例外。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共有三個人。
第一位是趙老師,當時他是我小學五年級的級任導師,在某次的偶發(fā)事件中,因為趙老師的判斷和教育,使我在與全班為敵的對立中,獲得勝利。自此以后,我的內(nèi)心才有了勇氣,在后來幾十年生活歲月中,遇到困難還能夠面對現(xiàn)實,堅持立場,回憶起來,這種性格的塑成,都是受到趙老師的鼓勵教育所致。夜深人靜,我的內(nèi)心,常常浮動著對趙老師的感激和懷念。
第二位是甘先生,我剛自大學畢業(yè),在他領導下作一名練習記者,在兩年的工作中,從甘先生那里得到很大的啟示。甘先生早年從事文字鼓吹革命,在美加各大華文報紙任主筆。在他的時代,其見聞及經(jīng)歷都非平常之輩可比。尤可貴者,他對后學極力指導協(xié)助,使我受益極多。當寫此文時,甘先生正臥病空軍醫(yī)院,虔誠祝愿他早日康復。
第三位就是南懷瑾老師了,在我的生命中,認識南師是一件極端不平凡的大事,因為南師所教的,是超凡入圣之學,是人人生命中終極偉大的學問和經(jīng)驗。十八年來,雖因自己慧力有限,本質平凡,以致既未超凡,更未入圣,但是,此生能夠有機緣近圣聞道,已算不虛度了。十年前,在南師六十壽誕的機緣,曾為之記述所學,呈交南師審閱并發(fā)表于《人文世界》,題曰:流水八年間。光陰匆匆,轉眼已屆南師七十壽誕。十年來追隨師長,所學點點滴滴,再加回顧,檢討自我,為文接述于流水八年間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