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四診技能訓練類:學習各種診法技能的正確操作。如望舌、切脈方法;接觸病人后如何詢問病史,如何歸納、分析、判斷病情,如何記錄病史等方法步驟。這些方法和技能必須跟隨教師到臨床去實踐、體會。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許多在校醫學院校學生,經過幾年的理論學習成績優秀,但在臨床上卻常常不知所措,原因在于醫學專業除了學好基礎知識,更需要大量實踐才能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因此在校學習過程中,掌握好臨床實驗課程的訓練非常重要,本書就是基于此,專門針對臨床實踐,配合圖片、視頻、真人模擬等手段的實訓類教材。中醫診斷客觀化研究一直是中醫的熱點,20世紀50年代起,國內外學者在四診規范化和客觀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脈圖的采集與分析,舌圖像的采集條件與方法等。這些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中醫診斷設備逐步應用于臨床和教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將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有機結合,培養中醫學生的四診技能和中醫綜合實驗能力,使中醫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從原先相對枯燥、難于理解和掌握,變得直觀、量化,更加易懂易學。將模型手、脈診儀、腹診儀、微循環儀等中醫科研中研制的儀器設備用于學生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動手,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加深同學對中醫四診特別是脈診和腹診等的客觀認識。本書即是上述課程的配套規范教材。
隨著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運用中醫思維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已成為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中醫診法臨床技能培訓在中醫傳統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醫診法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是中醫藥大專院校醫學生進一步學習臨床各科的基礎,是連接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與臨床技能的橋梁,是中醫臨床技能培訓的基礎。
中醫實訓教材是中醫藥高等學校的一項基本建設工作,是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上海中醫藥大學為了全面貫徹國家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精神,培養符合新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的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以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果為依托,通過立項形式進行實訓教材建設。2015年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務處統一規劃下,組織編寫了校級特色實踐技能教材《中醫診法基本技能實訓》。其宗旨是規范中醫學生的中醫診法操作能力,將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補充課堂教育的不足,拓展實踐教學視野,進而提高中醫人才診療水平。
《中醫診法基本技能實訓》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團隊組織有關專家編寫而成,旨在提高中醫學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規范中醫臨床診斷的過程與方法,突出創新意識,強化案例教育,以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對實訓目的、實訓內容、重點難點、實訓操作方法、實訓小結詳細分析說明,闡明各部分主要內容,通過相應的圖片及案例進行技能訓練,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辨證論治及實踐技能。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主審、副主編對全書進行認真的審閱修訂,謹在此表示感謝!感謝顧亦棣老師提供的部分望診圖片!
本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全程得到了上?茖W技術出版社的直接指導和大力支持,謹此致謝!
李福鳳
李福鳳,教授,醫學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副主任,F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醫診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中醫四診規范化、客觀化研究,已經負責或主要參加國家自然基金課題、973子課題、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及上海市科委、教委、衛生局課題等20項;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成果獎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獎等4項,申請專利12項,已授權6項。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篇次。主編、參編《中醫面診與計算機輔助診斷》《漢英對照中醫舌診圖譜》,國家“十五”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研究思想與方法》、《中醫診斷學》、《中醫診斷學》數字課程(網絡版)等。
上篇 中醫診法基本技能操作規范
第一章 望診基本技能訓練
實訓一 望神色形態
實訓二 望局部
實訓三 望排出物
實訓四 望舌的方法與內容
實訓五 望小兒指紋
第二章 聞診技能訓練
實 訓 聞診的內容與方法
第三章 問診基本技能訓練
實訓一 問診的方法
實訓二 問現在癥
第四章 脈診基本技能訓練
實訓一 切脈的方法
實訓二 脈診訓練
第五章 按診基本技能訓練
實 訓 按診的方法
下篇 中醫診法量化檢測技術的應用
第六章 望診實驗
實驗一 面診圖像采集與分析
實驗二 面部色診與光電血管容積圖的檢測分析
實驗三 舌圖像的采集與分析
實驗四 舌尖微循環觀察
實驗五 甲襞微循環觀察
實驗六 舌苔脫落細胞的檢測與分析
第七章 脈診實驗
實驗一 脈象模型手在切脈中的作用
實驗二 脈圖描記與分析
實驗三 智能化脈象儀的操作與應用
第八章 按診實驗
實驗一 七種腹診的診察方法及診斷標準
實驗二 腹診儀在腹力測定中的應用
第九章 其他診法實驗
實驗一 耳穴的探測與分析
實驗二 紅外熱圖像的檢測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