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有精美插圖240余幅,全彩印刷,圖文并茂,以較為扎實的史料和平實簡練的語言,從時代背景、經濟生活、物質文化、精神世界、社會風俗、中外交通幾個方面,為讀者全景展示了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諸層面。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博物館科研人員,作者熟悉傳世與出土文物,在講述社會生活故事的同時,展示了豐富的視覺材料,圖文并茂,使得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生活世界更為立體、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該書以較為扎實的史料和平實簡練的語言,從時代背景、經濟生活、物質文化、精神世界、社會風俗、中外交通幾個方面,為讀者全景展示了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諸層面。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博物館科研人員,作者熟悉傳世與出土文物,在講述社會生活故事的同時,展示了豐富的視覺材料,圖文并茂,使得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生活世界更為立體、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過去常把中國的三國兩晉南北朝與西歐的“中世紀”類比,視之為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當然,這種說法現已被擯棄。盡管戰爭連綿,政權更迭頻繁,但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文化上卻是一個輝煌的時代一一不論是物質世界的多姿還是精神世界的多彩。我們或許可以用“亂云飛渡仍從容”來概括中古中國“時勢”與“文化”的關系,離開了這層認識,就很難理解脫胎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隋唐盛大輝煌的氣象。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所以能夠在文化上取得耀眼的成就,得益于當時獨特的社會背景:一方面,士人的覺醒提升了社會的整體文化品格;另一方面,中外交通的繁榮促進了異質文化的碰撞。
我們都熟知魏晉風流、魏晉風度這樣的詞匯,也或多或少了解阮籍、嵇康等名士超然出世的故事。然而相對于強漢盛唐,特別是影視劇熱衷的清代,魏晉南北朝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時代。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我們出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咚春燕副研究員撰寫的這本《唯美時代一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古人生活剪影》。
該書以較為扎實的史料和平實簡練的語言,從時代背景、經濟生活、物質文化、精神世界、社會風俗、中外交通幾個方面,為讀者全景展示了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諸層面。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博物館科研人員,作者熟悉傳世與出土文物,在講述社會生活故事的同時,展示了豐富的視覺材料,圖文并茂,使得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生活世界更為立體、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佟春燕,女,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畢業。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一部從事中國古代史與中國佛教美術研究及國內外古代歷史展覽的策劃與內容設計工作。
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史(著重于三國兩晉南北朝階段)和中國佛教美術史(著重于佛教造像藝術),從事國內外古代歷史展覽的策劃。主要著作有:《佛造像藝術精粹》、《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的主要撰稿人;《中華文明》(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文物理的古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品中的100個故事》(文物出版社,2012年)三國兩晉南北朝部分的撰稿人;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收藏集粹》、《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費城卷)》、《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大英博物館卷)》等書籍中有關佛教造像內容的編寫工作。
出版說明
第一章四百年的分裂與融合
第一節戰亂不息
第二節時代印痕
第二章經濟新格局
第一節貨幣
第二節貿易
第三節手工業
第三章魏晉風度
第一節飲食
第二節服飾
第三節家居
第四節交通
第四章多元文化
第一節文學
第二節信仰
第三節藝術
第四節樂舞
第五章風俗變遷
第一節人生主題
第二節墓葬
第六章禮尚往來
第一節絲路傳情
第二節另辟新徑
主要參考書目
第五章風俗變遷
第一節 脫俗與長生
生老病死是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規律,更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它的意義深受到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倫理等因素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一個政局動蕩、戰火彌漫的時代,在這種的混亂的局面中,人們深感生命的短促與無常,人們更為珍愛個體生命,更為追求一種超越世俗、心境無累的生活。
教育
在戎馬倥傯的年代,人才十分重要。曹操統治期間,曾下過多次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創制九品中正制以選拔人才。曹操得益于這些制度,選拔了很多人才?梢姡趹饋y年代,教育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都會有渴望接受教育的要求。這一時期,儒學獨尊的局面被打破,學術思想領域又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象。教育也出現的新的格局,官學、私學和家學均有所發展,特別是私學和家學的興盛,為這一時期人才輩出提供了土壤,為學術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前提。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十分重視文化教育,曾先后建立太學。三體石經(圖5-1)是曹魏政權在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樹立儒家經典石刻,上面用戰國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體刻寫《尚書》和《春秋》三部儒家經典著作。西晉實行統一后,在太學之上又立國子學,實際上是貴族學校,是為了適應士族制度而產生的。東晉時期,太學幾經廢立。在東晉門閥制度下,貴族子弟才具有進入太學的資格,但他們完全可以不用治學就可以進入仕途,因此國學教育已變得不重要。南朝國學教育以國子學為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寒人也可以進入國子學治學。十六國時期前秦統治者苻堅對教育十分重視,他在建國初期就建立太學,將十六國北方教育推向一個高潮。由于北朝統治者漢化程度不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各個政權舉辦的國學時間長短不同,水平各有高低,其倡導的儒學教育對各自的統治政權的維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由于戰爭的干擾,官學時斷時續,總體處于衰落時期,這為私學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學始終具有一定的規模,這里擁有大批學識淵博的老師,學生可以不受出身、門第的限制跟隨老師治學,老師不計榮利,教學內容涉及到各個領域。家學是私學的一種特殊形式,這一時期形成自己的特點。兩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興起,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與利益,其家學特點表現為重視儒學教育、重視文學、琴棋書畫等高雅藝術教育、重視家世門風教育等。在文學史上,三國魏的曹氏父子也是同出一門,曹丕、曹植的文才應與父親曹操的督促與影響有關,也是重視家學的結果。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屬瑯琊王氏一族,王羲之是東晉司徒王導的侄兒。他幼學書法,其父王曠世他的啟蒙老師,后師從衛夫人學習書法。他曾游歷各地,不僅見到了蔡邕、張昶、鐘繇等人的書法作品,還汲取了各種碑刻書法精華,終成書法大家。他擅長篆、隸、草、行、楷各體書體,是書法的集大成者。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獻之都跟隨父親學習書法,以王獻之最為突出。王獻之的代表作有《鴨頭丸帖》(圖5-2)以行草書寫,結構、運筆呈現新意,體現了他個人的書法特點,有人認為他的書法不亞于父親,還有超過他父親的地方。父子二人被稱為二王,亦是書圣和小圣,其中家學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圍棋盛行,士族也鐘情于這種雅戲。在淝水之戰前夕,謝安和謝玄二人下圍棋;當接到淝水之戰勝利的消息之后,開始與客人下圍棋?梢,圍棋是當時士人培養個人才情的重要內容。江西南昌火車站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墓中出土的漆盤(圖5-3)內繪有貴族家居的生活場景,在左側位置繪有二人弈棋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