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作為狹義的觀念形態,顯然無法單獨存在,而是需要借助實物制作、規章制度、風俗習慣,語言文字諸類文化載體,方能成為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廣義文化現實。其間以語言文字作為表現符號的文獻堪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而主要以書籍形式表現的古典文獻更是凝聚中華民族智慧與經驗的結晶。
董洪利,1948年生,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開設課程有“訓詁學”、“論語講讀”、“孟子研究”、“古籍注釋綜合研究”等,代表著作有《古籍的闡釋》、《孟子研究》、《亞圣的理想》(合著)、《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總序
第一章 總論——辨章學術
第一節 文獻與文獻學
一 文獻釋義
二 文獻學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 古典文獻學的知識架構
一 核心層面
二 一般層面
三 專題層面
第三節 古典文獻學的價值體現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學
第一節 古籍版本學的定義
一 “古籍”
二 “版本”
三 “古籍版本學”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總序
第一章 總論——辨章學術
第一節 文獻與文獻學
一 文獻釋義
二 文獻學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 古典文獻學的知識架構
一 核心層面
二 一般層面
三 專題層面
第三節 古典文獻學的價值體現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學
第一節 古籍版本學的定義
一 “古籍”
二 “版本”
三 “古籍版本學”
第二節 何謂“善本”
第三節 版本學有關名詞術語
一 單頁古書的版式結構
二 古書的外形結構
三 其他名稱
四 古書版本的類別
第四節 書冊制度
一 圖書簡史
二 紙的發明
三 紙書裝幀形式的演變
第五節 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
一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二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
第六節 歷代刻書狀況及特點
一 宋代刻書
二 遼、金、元刻書
三 明代刻書
四 清代刻書
第七節 古籍版本學基本技能
一 版本鑒定
二 版本考訂
三 版本鑒定與版本考訂的辯證關系
第三章 古籍目錄學
第四章 校勘學
第五章 訓祜學
第六章 輯佚與辯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