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學基礎教程》著重從普通文章如新聞、公文、應用文、科普文章等與文學作品的差異的角度去探究文章的本質、文章的基本理論、文章的審美、文章的社會性以及文章的文體等內容,既講理論。又涉及實際操作,對常用普通文章的寫作技法亦有具體、翔實的講解,對提高讀者普通文章的寫作技能將有直接的裨益和幫助。《文章學基礎教程》適宜于大學生、中學教師以及一切致力于提高寫作能力的社會人士。
這一篇書序,原本應由我的導師張壽康先生來寫的。如果他還健在的話+一定會為我欣然命筆的。然而不幸的是,他于1991年夏天,在主持完文章學的年會返京的當晚便猝然離開了人世。他在沒能把文章學完全推向社會,而我的羽翼也還未豐滿的時候,就這樣過早地、懷著滿腔的熱情與憧憬悄然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開創的文章學事業。作為他唯一的人室弟子,我從他離開我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要繼續他未盡的事業,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實現他的夙愿。
現在,我經過兩年,其實應該算是四年(從1991年導師仙逝算起)甚至是九年(從上研究生接觸文章學算起)時間的醞釀、積累,終于寫成了這部文章學專著。首先,我要把它奉獻給我的導師;其次,奉獻給所有的文章學研究者以及所有想提高自身普通文章寫作能力的普通人。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我曾經像一只孤雁,在遇到暴風雨的時候,必須耗盡全身的力氣去與暴風雨搏斗,以免迷航。我多么渴望時時有導師為我領航,為我指點迷津!但是命運卻偏偏要考驗我一下,逼我未到“而立”之年,就必須自己對未來做出抉擇。好在命運對我還不算特別殘酷。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懈探索,不懈追求,今天我終于可以欣慰地告慰我的導師了,我沒有辜負他的教誨之恩,我確實在他開辟的田野里不停地耕耘,而且還有收獲。我希望這本小書能夠對所有那些自強不息的人,所有想自立于社會的人,所有想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人有啟發、有教益。我銘記著我的導師的一句話,建立文章學就是要“為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做出貢獻”。我的這本小書就權作是一次嘗試吧。
第一版 自序
再版自序
緒論
第一章 文章的本質
第一節 文章本質辨析
第二節 文章本體探微
第二章 文章的原理
第一節 文章章法與技法
第二節 文章三律論
第三節 文章修飾論
第三章 文章文體概說
第一節 新聞類
第二節 禮儀類
第三節 公文類
第四節 經濟類
第五節 探索類
第四章 文章的審美
第一節 情感容量
第二節 美感容量
第三節 信息容量
第四節 娛樂容量
第五章 文章的社會性
第一節 文章功能說略
第二節 文章受體新說
第三節 文章傳播展望
第六章 文章簡史瀏覽
第一節 文章源流論
第二節 文章分類論
第七章 文章學與語文能力訓練
第一節 文章閱讀與閱讀能力訓練
第二節 文章寫作與寫作能力訓練
第三節 文章傳播學與說聽能力訓練
參考文獻
經濟類文章的寫作,與一般普通文章相比,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經濟類文章具有專業性。反映經濟生活的實用文章,必須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對于作者來說,不懂經濟之道,很難寫好經濟文章。另外,有些經濟應用文章,像合同書等,有相應的規格和模式,寫作者必須遵從。
第二,經濟類文章具有功利性。普通文章沒有嚴格的特定的讀者對象.文章寫出來發表后,讀者是否喜歡讀,完全由讀者主宰。而經濟類文章不同,它的讀者對象是特定的,而且有時是讀者迫不及待地等候文章的誕生,如市場調查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另外,這種經濟類的文章,有些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經濟效益掛鉤。寫得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如商品廣告。在普通文章里,經濟類文章的社會效益恐怕是最為直接的了。
第三,經濟類文章講求科學性。在寫作態度和文章風格上,經濟類文章的寫作都具有求實性。經濟類文章的好壞,不由讀者主觀評判,而是出自實踐去檢驗。普通文章的客觀實在性在經濟類文章里得到了集中體現。如“市場調查報告”的好壞,不看文字表達如何,而要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這類文章必須忠實于事實,不能摻雜半點作者的主觀臆想,更不要說“虛構”了。因為這樣的文章直接制約著產品的生產及銷售,起一種“指揮棒”的作用。它是商品活動中制定重要決策的依據。即使是商品廣告,雖要有創意,但也仍然不能脫離事實,否則讀者(觀眾)會因感覺上當受騙而失去對企業的信任,因而損害了企業的形象。
第四,經濟類文章的作者是多元的。寫經濟類文章與其他普通文章有一個突出的差異,就是其他普通文章的作者,一般都是一個,可以“閉門造車”,而經濟類的文章往往需要多個作者協同合作。比如“市場調查報告”.要搞到準確的經濟信息,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由多位作者共同圍繞一個論題去調查,撒下“天羅地網”,調查的面鋪得越大,調查的結果也就越準確。又如“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寫作,除了提供材料的人、具體撰寫的人之外,還要請有關的專家來審核、論證。廣告的寫作與制作也是一位作者所不能完成的。
以下就經濟類文章中應用頻率相對較高的幾種文體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