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專制制度考察》以作為一種政體的專制主義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羅馬帝國、中世紀西歐、俄羅斯和古代中國在君主權力、法律制度、財政稅收、軍事制度、工商業發展、社會階層等諸多方面的系統考察和比較,批駁了以古代西方為民主淵藪、以古代中國為專制統治的東方主義思維。全書從史實出發,以深厚的理論功底為武器,論述鞭辟入里,發人深省。
《古代專制制度考察》為著名歷史學家馬克垚關于中西方專制主義研究的新力作。
融貫中西,對東西方歷史的比較分析深入透徹。
序言
國內對專制主義的研究,近年來已經逐漸深入,有不少有價值的著作問世,也有許多不同看法。專制主義的研究有重大的學術意義,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為中國被認為是數千年來實行專制統治的國度,從政治學、歷史學等方面,值得對之進行總結和研究,建立完整的學科理論。而數千年之專制統治,也造成許多流毒,到現在還沒有肅清,有礙于我們的前進,需要進行清算。這些我都是十分贊成的。但我以為,對專制主義之研究,在中國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需要對“東方主義”也進行清算。這樣才可以在研究專制主義的過程中,避免走入歧途而不自覺。我寫這本小書的目的,就是想介紹一下擺脫東方主義的羈絆而認識到的專制主義。當然這只是個人的認識,也許并不為其他學者贊同,留待諸同好指正。
專制一詞現在已十分泛化,成為一個為人所習見的名詞,就如帝國、民主、封建等詞一樣,使人們很難厘清它是日常口語,還是學術定義。正如一個人思想保守,可以被稱為老封建一樣;一個人做事獨斷專行,也可以被稱為專制。從政治體制上描繪專制的詞也有許多,如獨裁、集權、極權,西文名詞如absolutism, despotism, autocracy, totalitarinism, tyranny 等,這些詞之間有什么細微差別,很難說清。本書的目的是要研究作為一種政體的專制,世界范圍內的專制政體可謂很多,學力有限,不可能全面研究,只是選取了古羅馬、西歐(特別是法國和英國)、俄國,還有中國,來做一些比較。中國的專制主義已有許多研究,這里介紹的就少一點,只是在比較的意義上說明之。
清除“東方主義”的影響,在專制主義的研究中很有必要。因為直到現在,人們還往往用西方的民主和東方的專制相對立。西方古代是民主的,有希臘的城邦和羅馬的共和,中世紀的城市也是民主的淵藪;有的人則雖然承認東、西方古代都專制,但認為西方的專制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而東方的專制就純粹是邪惡的統治了。有的人對我們受東方主義的影響不以為然,認為我們早已批判專制主義,專制主義的說法不是外面輸入的,而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怎么可能“自我東方化”呢。其實這個道理并不深奧。就拿歷史學來說,中國史學可謂源遠流長,號稱史學大國。但中國國學中的史學,是舊史學,是沒有科學化的史學。后來歐風東漸,中國人發現了自己的落后,于是急起向西方學習。梁啟超建立新史學,就是學習西方的史學理論,改造我們舊史學的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說都是學習西方的結果。西方史學有其科學的一面,它反映了歷史發展的一些客觀真理,但是它是從西方經驗做出的,是以歐洲為中心的;而且它又受到客觀上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方面是東方主義的。我們學習的結果,就是以人家的標準為標準,以人家的是非為是非。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學習早期必然會出現的現象。顧明棟指出我們的大師們的一些情況,可以參考。如顧頡剛的古史辨,其疑古之說并不符合后來的考古實際;王國維的紅樓夢研究,采用叔本華的哲學解釋其為悲劇之悲劇;朱光潛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哲學所以也沒有悲劇等。但是,到了現在,我們就應該努力擺脫早期學習的狀態,從東方主義的羈絆下解放出來,建立我們自己的史學理論和方法論。
本書第一章敘述西方的東方主義形成過程,然后指出中國人的西方觀,指出中國人的西方觀就是從西方人那里來的,以明確我們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家的影響,所以中國人的西方觀就是西方民主,中國專制;就是認為中國萬事不如人,不如西方;就是必須全盤西化。這一章是本書的出發點。第二章比較論述了古代西方的民主制和中國的民主制,西方以雅典為典型,中國則以春秋時期的城邦制為典型,這主要是為了說明古代民主并非西方所特有,也就是說,沒有西方民主、東方專制這樣的兩分。寫這一章的目的,是為第一章的立論進一步做說明。
本書分別論述羅馬、西歐、俄國和中國的專制制度。簡單說來,專制主義成立的條件是軍隊、官僚和稅收,統治者掌握軍隊以鎮壓內外反對者和統治人民,掌握官僚機器以進行和平時期的治理,供養軍隊和官僚靠的是充足的稅收,而保障稅收的是經濟,所以本書論述的專制制度的內容主要是各國的政治制度、軍隊和財政稅收。羅馬是一種掠奪專制主義,依靠羅馬軍團的不斷掠奪。建立了專制帝國,為保障供養軍隊、官僚和城邦公民,還得不斷掠奪,當小農破產使軍隊喪失戰斗力,掠奪難以再進行時,羅馬帝國遂告滅亡。西歐可以說是封建專制主義,封建主勢力強大,中央政權勢力弱小,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形態日益完善,表現為常備軍的建立,官僚機構的形成,正規稅收制度的開始等。這些被認為是西歐專制制度建立的標志。但西歐即使形成專制國家,中央集權也是相當薄弱的。俄國的專制可以稱為貴族專制主義,強大的貴族一直占據優勢,君主依靠軍隊打擊貴族,推動改革,但貴族得勢后又把改革倒退回去。直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方才穩定。中國的專制制度可以稱為精致的專制主義,用天命皇權來論證統治的合理、合法性,用天人感應說來限制皇帝的任意妄為,用君臣、父子等樹立統治秩序;有完善的中央集權的官僚機器,在各種權力之間實現多種制衡,有科舉制保證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有世界古代各國都沒有的監察制度保證官僚機關的運行;只是稅收總感不足,王朝末年尤其如此。各國的專制政體都是適應其具體社會情況的產物,不能比較其間的優劣,也不能說哪個國家的專制更開明,或更黑暗。
作為統治形式,古代專制有其進步的一面,它都是消除了割據、混亂,使社會較為安定、經濟可以發展,人民生活比較安穩,文化、教育也得以繁榮。當然,專制主義也都有其猙獰的一面,它是對人民的剝削與壓迫,統治者有時可以“任心而為”,憑個人好惡決定政策,給社會造成損害。
專制主義不是無限王權,而是有限王權,雖然它在各個國家受到的限制不同,但大致上都受到法律的限制、習俗的限制、官僚機構的限制、各種社會力量的限制,特別是人民反抗力量的限制。說西方的專制權力有限,東方的專制權力無限,是“東方專制主義”者長久以來的說辭,本書就此做了許多的批判。
查看全部↓
馬克垚,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著有《西歐封建經濟形態研究》《世界歷史·中古部分》《封建經濟政治概論》,主編《世界歷史·中古部分》《世界文明史》等著作。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東方主義與中國人的西方觀
一 西方人東方觀念之形成
二 中國人西方觀念的演變
第二章 古代的城邦國家
一 城邦問題
二 希臘城邦
三 中國的城邦
第三章 古代專制制度的理論
一 定義
二 各國專制主義的特點
第四章 羅馬帝國的專制皇權
一 帝國的由來
二 羅馬帝國的專制皇權
第五章 羅馬帝國的組織
一 政治組織
二 帝國的軍隊
三 城市
四 經濟、財政與稅收
五 社會情況
第六章 羅馬法與西歐中世紀法律
一 羅馬法的淵源
二 帝國時期的法律
三 羅馬法的司法系統
四 刑法與民法
五 中世紀西歐的法律
六 古代社會法律的特點
第七章 關于西方專制主義的考察
一 西歐封建國家
二 專制主義在西歐的形成與發展
三 專制王權的機構
第八章西歐專制王權時代的社會
一 法國
二 英國
第九章俄羅斯的專制主義
一 從基輔羅斯到沙皇俄國
二 專制統治的理論與實際
三 政府機關
四 軍事制度
五 財政和稅收
第十章 俄羅斯帝國的社會
一 貴族階級
二 教會
三 封建地產
四 農民
五 城市
六 工商業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專制皇權的考察
一 中國古代的專制皇權思想
二 貴族與官僚
三 中國古代財政與稅收
四 軍事制度
第十二章 專制皇(王)權小結
一 皇權
二 君主權力受限制的問題
三 財政與軍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