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邏輯:中國對外開放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是作者近年的文章精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一部分是“對外開放的理性思考”,主要從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的歷史和現狀分析,當前新一輪開放的形勢和任務,改革開放的歷史成就,自貿區和絲綢之路的發展趨勢等等。第二部分是“對外貿易與順差問題”。主要從對外貿易的專業角度,分析中美之間的貿易現狀、中國進出口現狀,探索中國由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之路。第三部分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視野”。主要從中國國際關系、全球經貿規則、全球金融危機等角度,探索中國的全球化戰略。第四部分為作者國外內考察心得體會。作者通過對歐洲、印度、港臺的考察,得出國外在貿易發展以及國內經濟發展方面的看法,并思考中國商務發展道路。
楊正位,經濟學博士,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中心主任。曾任國家經貿委綜合司副處長、商務部政研室處長及副主任、青海商務廳副廳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對外開放和宏觀經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參加過國家哲社辦、商務部諸多重大課題研究,在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許多報告獲得中央領導批示,為國家決策所參考。
序言 邁向開放盛世
第一編 對外開放的理性思考
一、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就
二、中國特色的開放之路
三、對外開放的形勢與任務
四、對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思考
五、對外開放中的三對關系辯析
六、以開放胸襟看待“文化例外”
七、讓自由貿易試驗區“活”起來
八、絲綢之路的古與今
第二編 對外貿易與順差問題
一、我國貿易順差的國際對比與應對之策
二、看待美對華貿易逆差的新視角
三、擴大進口的國際比較和應對之策
四、國際經濟失衡是中國的責任嗎?
五、國際產業轉移與我國的對策
六、中國外貿的發展道路
第三編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視野
一、把握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主動權
二、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思考(之一~之七)
三、亞投行宜警惕五大挑戰
四、建立“共有、共治、共享”的全球伙伴關系
五、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思考(之一~之三)
六、百年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警示
七、美國量寬退出的歷史視角與當前對策
八、貧困標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九、世界基尼系數過高,均衡發展應為核心議題
十、G20主場宜打好四張牌
第四編 他山之石 經驗借鑒
一、前蘇東四國訪問觀感
二、印度軟件業的隱憂與啟示
三、丹麥的“高科技”養豬業
四、丹麥風力發電的成就與借鑒
五、“農有、農治、農享”的臺灣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