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大量案例研究介紹數據可視化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何利用數據創造出吸引人的、信息量大的、有說服力的故事,進而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何充分理解上下文,如何選擇合適的圖表,如何消除雜亂,如何聚焦受眾的視線,如何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以及如何用數據講故事。
數據分析專家、 前Google人力分析團隊經理撰寫
蓋茨基金會、摩根大通銀行等組織高管鼎力推薦
秋葉PPT創始人、知識大本營創始人秋葉作序推薦
《增長黑客》作者、圣騎咨詢創始人范冰作序推薦
Cole Nussbaumer Knaflic,數據分析專家,前Google人力分析團隊經理,曾任銀行和私募基金分析師,曾在馬里蘭藝術學院教授信息可視化課程。目前專門研究定量信息的有效展示,并撰寫熱門博客storytellingwithdata.com。她的數據分析研討會和演示深受世界各地受眾追捧。
第1章 上下文的重要性 1
1.1 探索性分析和解釋性分析 1
1.2 對象、內容和方式 2
1.3 對象 2
1.3.1 你的受眾 2
1.3.2 你自己 2
1.4 內容 3
1.4.1 行為 3
1.4.2 機制 3
1.4.3 語氣 5
1.5 方式 5
1.6 舉例說明對象、內容和方式 5
1.7 詢問上下文:實用問題 6
1.8 三分鐘故事和中心思想 7
1.8.1 三分鐘故事 7
1.8.2 中心思想 7
1.9 故事板 8
1.10 小結 9
第2章 選擇有效的圖表 10
2.1 簡單文本 12
2.2 表格 13
2.3 圖表 15
2.4 點圖 16
2.5 線圖 17
2.5.1 折線圖 17
2.5.2 斜率圖 18
2.6 條形圖 20
2.6.1 豎直條形圖/直方圖 23
2.6.2 堆疊豎直條形圖 23
2.6.3 瀑布圖 24
2.6.4 水平條形圖 25
2.6.5 堆疊水平條形圖 26
2.7 面積圖 27
2.8 其他圖表類型 27
2.9 需要避開的陷阱 28
2.9.1 邪惡的餅圖 28
2.9.2 永遠別用3D圖形 30
2.9.3 雙y軸:總之不是個好主意 31
2.10 小結 33
第3章 雜亂是你的敵人 34
3.1 認知負荷 34
3.2 雜亂 35
3.3 視覺認知的格式塔原則 35
3.3.1 臨近原則 35
3.3.2 相似原則 36
3.3.3 包圍原則 36
3.3.4 閉合原則 37
3.3.5 連續原則 38
3.3.6 連接原則 38
3.4 視覺無序 39
3.4.1 對齊 40
3.4.2 留白 41
3.5 對比的不正確使用 43
3.6 循序漸進地去除雜亂 45
3.6.1 去除圖形邊框 46
3.6.2 去除網格線 47
3.6.3 去除數據標記 48
3.6.4 清理坐標軸標簽 48
3.6.5 直接標記數據 49
3.6.6 保持顏色一致 49
3.7 小結 50
第4章 聚焦受眾的視線 51
4.1 用腦閱讀 51
4.2 記憶微解密 52
4.2.1 形象記憶 52
4.2.2 短期記憶 52
4.2.3 長期記憶 52
4.3 前注意屬性能夠引導視線 53
4.4 文字中的前注意屬性 55
4.5 圖表中的前注意屬性 56
4.6 大小 61
4.7 顏色 62
4.7.1 少量使用顏色 62
4.7.2 一致性 63
4.7.3 為色盲考慮 64
4.7.4 對色調深思熟慮 65
4.7.5 品牌顏色:用還是不用? 65
4.8 頁面位置 66
4.9 小結 67
第5章 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68
5.1 可供性 68
5.1.1 突出重要的內容 69
5.1.2 消除干擾 71
5.1.3 建立清晰的信息層次 74
5.2 無障礙 76
5.2.1 不要過于復雜 76
5.2.2 文字是你的朋友 77
5.3 美觀 80
5.4 接受度 83
5.5 小結 84
第6章 剖析樣例圖表 85
6.1 樣例圖表1:折線圖 85
6.2 樣例圖表2:注釋預測類折線圖 87
6.3 樣例圖表3:100%堆疊條形圖 88
6.4 樣例圖表4:利用正負堆疊條形圖 89
6.5 樣例圖表5:水平堆疊條形圖 91
6.6 小結 92
第7章 講故事的課程 93
7.1 故事的魔力 94
7.1.1 戲劇中的故事 94
7.1.2 故事與電影 94
7.1.3 故事與寫作 96
7.2 構建故事 96
7.2.1 開頭 97
7.2.2 中間 97
7.2.3 結尾 98
7.3 敘述結構 99
7.3.1 敘述流:故事的順序 99
7.3.2 口頭敘述和書面敘述 100
7.4 重復的力量 101
7.5 保證故事清晰的策略 102
7.5.1 水平邏輯關系 102
7.5.2 垂直邏輯關系 103
7.5.3 反向故事板 104
7.5.4 新視角 104
7.6 小結 105
第8章 綜合所有課程 106
8.1 第一節課:理解上下文 107
8.2 第二節課:選擇合適的圖表 107
8.3 第三節課:消除雜亂 110
8.4 第四節課:引導受眾的注意 111
8.5 第五節課: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113
8.6 第六節課:講故事 113
8.7 小結 118
第9章 案例研究 120
9.1 案例研究1:深色背景上的顏色選擇 120
9.2 案例研究2:在圖表中使用動畫效果 122
9.3 案例研究3:順序的邏輯 127
9.4 案例研究4:避免意大利面式圖表的策略 133
9.4.1 一次只強調一條線 135
9.4.2 空間隔離 136
9.4.3 混合方法 137
9.5 案例研究5:餅圖的替代方案 139
9.5.1 方案1:直接展示數字 140
9.5.2 方案2:簡單條形圖 140
9.5.3 方案3:100%水平堆疊條形圖 141
9.5.4 方案4:斜率圖 142
9.6 小結 143
第10章 最后的思考 144
10.1 下一步走向何方 144
10.1.1 建議1:學好使用工具 145
10.1.2 建議2:迭代并尋求反饋 146
10.1.3 建議3:投入充足的時間 146
10.1.4 建議4:從榜樣中獲得啟發 147
10.1.5 建議5:享受并尋找自己的風格 149
10.2 在團隊中培養用數據講故事的能力 149
10.2.1 提升每個人的技能 149
10.2.2 培養一兩個內部專家 150
10.2.3 外包 150
10.2.4 組合方法 150
10.3 快速回顧所學內容 151
10.4 小結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