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籍集成:資治通鑒綱目考異》為元代古籍集成·史部·編年類之一,作者為元代經學家汪克寬。
《元代古籍集成:資治通鑒綱目考異》作者韓格平雖然是朱子后學,卻實事求是,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校勘學的手段,清除《綱目》中的傳錄訛誤,恢復其本來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匡正朱子的一些編纂之失,推動了考異之風在《綱目》研究中的興盛,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元代是我國古代文獻學持續繁榮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文獻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雖然沒有像宋代那樣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卸沿著前人開辟的道路穩步前進,將各方面的研究逐步推向深入,可以說是古代文獻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汪克寬《資治通監綱目考異》,即是在校勘學方面成就較大的一種,在文獻學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
一、《資治通監綱目考異》的成書與流傳
汪克寬(一三〇四-一三七二年),字德輔,一字仲裕,號環谷先生,新安祁門縣人。據相關史料記載,汪氏祖父汪華(號東山)為朱子再傳弟子饒魯之門人,汪氏年少的時候,其父便以東山問學于饒先生講授之書,及當時問答之言,與先生觀玩之一。汪氏成年之后,又曾問學于當時的著名學者昊迂,而昊氏亦為饒魯門人。因此,汪氏之學可謂直承饒魯而源出朱子,是朱子之學在元代的正統傳承者之一,也是元代后期新安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汪氏一生著述甚豐,所著者計有《周易程朱傳義音考》、《春秋胡傳附錄纂疏》、《詩集傳音義會通》、《經禮補逸》、《四書音證》、《資治通監綱目考異》等十余種。而其中的《資治通監綱目考異》,即是一部旨在對朱子的《通監綱目》進行校勘的著作。
《資治通監綱目考異》的成書時間,目前并無明文記載,僅可憑現存的資料作大致推斷。據記載,后至元三年(一三三七年),新安學者倪士毅自其友朱平仲處得到朱子《通監綱目凡例》一書,并轉贈汪氏。汪氏認為其“有益于后學”。D,于是在門人任原之父任用和的幫助下,將該書刻于任氏家塾。同時又以《凡例》校《綱目》之誤,成《綱目凡例考異》一卷,于至正三年(一三四三年)附于《凡例》刊行。隨后,汪氏可能即以《凡例考異》為基礎,又在弟子任原、任序及友人汪天應等人的協助下,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一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五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六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七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八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九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一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二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三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四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五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六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七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八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十九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一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二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三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四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五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六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七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八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二十九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一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二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三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四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五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六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七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八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三十九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一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二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三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四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五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六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七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八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四十九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卷五十
附錄一
傳記資料
環谷汪先生克寬行狀
汪克寬傳
《明史汪克寬傳》
附錄二
題跋著錄
《東里續集》一則
《續文獻通考》一則
《千頃堂書目》一則
附錄三
諸家評論
《管窺外篇》一則
《綱目考異辨疑》五則
《兩山墨談》一則
《井觀瑣言》一則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