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紫外及紅外吸收光譜法、分子吸光和發光分析法、原子光譜分析法、動力學分析法、電導分析法、庫侖分析法、離子選擇性電極分析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計算及其應用。同時,注意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適當介紹了儀器分析的前沿理論和技術,如酶催化動力學分析、細胞生物電化學分析、生物質譜、原子熒光分析法、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毛細管電動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生物傳感器分析技術、流動注射分析技術以及微波壓力溶樣技術和分析質量控制及分析質量保證等內容。
《新編儀器分析(第3版)》是在長期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生產、科研實際而編寫的。《新編儀器分析(第3版)》主要介紹了紫外及紅外吸收光譜法、分子吸光和發光分析法、原子光譜分析法、動力學分析法、電導分析法、庫侖分析法、離子選擇性電極分析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計算及其應用。同時,注意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適當介紹了儀器分析的前沿理論和技術,如酶催化動力學分析、細胞生物電化學分析、生物質譜、原子熒光分析法、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毛細管電動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生物傳感器分析技術、流動注射分析技術以及微波壓力溶樣技術和分析質量控制及分析質量保證等內容。各章均安排有實驗技術或應用,章后有思考題和習題,書后有附錄。編寫過程中尤其注意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先進性、新穎性和實用性。
《新編儀器分析(第3版)》可作為高等院校農、林、牧、醫、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專業,以及環境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等專業儀器分析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化學、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分析測試工作者及相關人員閱讀和參考。
序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儀器分析的特點和任務
1.2 儀器分析方法簡介
1.2.1 光學分析法
1.2.2 電化學分析法
1.2.3 分離分析法
1.2.4 其他儀器分析方法和技術
1.3 分析儀器的組成
1.4 分析儀器的主要性能參數
1.4.1 精密度
1.4.2 靈敏度
1.4.3 線性范圍
1.4.4 檢出限
1.4.5 選擇性和準確度
1.5 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
1.6 分析質量控制和分析質量保證
1.6.1 分析質量控制
1.6.2 分析質量保證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分子吸光分析法
2.1 光譜分析法導論
2.1.1 分子能級
2.1.2 光的性質
2.2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2.2.1 紫外-可見吸收曲線
2.2.2 有機化合物分子的電子躍遷
2.2.3 一些基本概念
2.2.4 無機化合物分子的電子躍遷
2.3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2.3.1 儀器的基本組成
2.3.2 儀器的類型
2.4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2.4.1 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
2.5 紅外吸收光譜法
2.5.1 基本原理
2.5.2 紅外光譜定性和定量分析
2.5.3 紅外吸收光譜儀
2.6 實驗技術
2.6.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實驗技術
2.6.2 紅外吸收光譜法實驗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分子發光分析法
3.1 概述
3.2 分子熒光分析法
3.2.1 分子熒光和磷光的產生
3.2.2 分子熒光的性質
3.2.3 分子熒光的參數
3.2.4 熒光強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3.2.5 熒光定量分析方法
3.2.6 熒光分光光度計
3.3 分子磷光分析法
3.3.1 低溫磷光分析
3.3.2 室溫磷光分析
3.4 化學發光分析法
3.4.1 化學發光分析的基本理論
3.4.2 化學發光分析的主要類型
3.4.3 化學發光分析儀器
3.4.4 影響液相化學發光的主要因素
3.4.5 生物發光分析法
3.5 實驗技術
3.5.1 分子熒光、分子磷光分析實驗技術
3.5.2 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分析實驗技術
3.6 分子發光分析法應用簡介
3.6.1 分子熒光分析法的應用
3.6.2 分子磷光分析法的應用
3.6.3 化學發光分析法的應用實例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原子光譜分析法
4.1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
4.1.1 概述
4.1.2 原子發射光譜的產生
4.1.3 原子線和離子線
4.1.4 譜線強度與元素含量的關系
4.2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1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引論
4.2.2 一般分析過程
4.2.3 基態原子及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
4.2.4 基態原子與激發態原子的分配
4.2.5 譜線的輪廓及其變寬
4.3 原子吸收譜線的測量
4.3.1 積分吸收
4.3.2 峰值吸收
4.4 原子吸收光譜儀
4.4.1 基本裝置及其工作原理
4.4.2 光源
4.4.3 原子化系統
4.4.4 分光系統
4.4.5 檢測和顯示
4.5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4.5.1 標準曲線法
4.5.2 標準加入法
4.5.3 濃度直讀法
4.5.4 雙標準比較法
4.5.5 內標法
4.6 實驗技術
4.6.1 溶樣方法簡介
4.6.2 干擾及其抑制
4.6.3 測定條件的選擇
4.6.4 原子吸收分析中的萃取技術
4.7 靈敏度與檢出限
4.7.1 靈敏度與最佳測量范圍
4.7.2 檢出限與靈敏度間的關系
4.8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4.9 原子熒光分析法
4.9.1 概述
4.9.2 基本原理
4.9.3 原子熒光定量分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4.9.4 原子熒光光譜儀
4.9.5 原子熒光分析法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動力學分析法
第6章 電化學分析導論
第7章 離子選擇性電極分析法
第8章 色譜分析導論
第9章 氣相色譜法
第10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及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第11章 高效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動色譜分析法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分析法
第13章 生物傳感器分析技術
第14章 其他儀器分析方法與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第2章 分子吸光分析法
2.1 光譜分析法導論
基于物質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發射等現象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光學分析法稱為光譜分析法(spectral analysis)。
光譜是光的不同波長成分及其強度分布按波長或波數次序排列的記錄,它描述了物質吸收或發射光的特征,可以給出物質的組成、含量以及有關分子、原子聚集態結構的信息。由原子的吸收或發射所形成的光譜稱為原子光譜(atomic spec—trum),原子光譜是線光譜。由分子的吸光或發光所形成的光譜稱為分子光譜(molecular spectrum),分子光譜是帶狀光譜。光譜分析法的分類如表2.1所示。
本章主要介紹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和紅外吸收光譜法。
2.1.1 分子能級
分子具有不同的運動狀態,對應每一種狀態都有一定的能量值,這些能量值是量子化的稱為能級。每一種分子都有其特定的能級數目與能級值,并由此組成特定的能級結構。處于基態的分子受到光的能量激發時,可以選擇地吸收特征頻率的能量而躍遷到較高的能級,這種現象稱為光致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