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第2版)》以單級齒輪和蝸桿減速器為例,針對課程設計的進程和需要,介紹了減速器的構造、設計指導書與指導規范、設計資料、參考圖例及設計題目數據。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第2版)》可作為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用書,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按照“機械設計基礎”最新的教學基本要求編寫,適應現代教改要求 內容相對獨立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可與各種版本教材配套使用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第2版)》采用的是截止到2009年底的國家和有關行業的最新標準 書中參考圖例均采用計算機繪圖 教材內容取材合理、適量,層次簡明,文字精煉,易教易學 著重培養學生的對減速器裝配圖的自審和互檢能力,適合學生自學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第2版)》編寫了時間進度表、錯誤辨析、答辯復習提綱,使教學的操作性強 提出了課程設計教學質量過程控制的理念和辦法,能幫助教師指導教學
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基礎工業。機械裝備為各類產品的物化提供平臺和載體,機械裝備的技術水平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志,機械科學、機械工程技術和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作用都至關重要。
目前,世界機械工業產值達到了總工業產值的1/3以上。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的比重高達40%,我國的財政收入一半也來自制造業。隨著我國加入WTO,經濟越來越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中,我國的制造業在世界制造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并正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至少在21世紀的前20年,制造業將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因此需要大批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機械類專業人才。
另外,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型教育階段進入了大眾型教育階段,實現了高等教育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對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此,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和科學出版社組織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教學名師以及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組成編委會,共同組織編寫了這套《中國科學院機械工程系列規劃教材》,以適應我國高等機械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好地實現機械工程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規模上、素質上更好地滿足我國機械科學技術和機械工業發展的需要,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
本套教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適應多層次的需要。本套教材依據教育部相關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最新專業規范和機械基礎課程最新的教學基本要求,同時吸取不同層次學校教師的意見,進行了教材內容的編排與優化,能夠滿足各類型高校學生的培養目標。
2.結構體系完備。各門課程的知識點之間相互銜接,以便學生完整掌握學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了解學科整體發展趨勢。本套教材除主教材外,還配套有輔導書、多媒體課件、習題集及網絡課程等。
3.作者經驗豐富。參加本套教材編寫的人員不少來自相關國家重點學科、國家機械教學基地的院校,有些還是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參加人,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負責人以及相關院校的骨干教師代表。
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
第1章 概述
1.1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目的
1.2 課程設計的內容和分量
1.3 課程設計的步驟和進度
1.4 課程設計的方法和要求
第2章 傳動裝置的總體設計
2.1 確定傳動方案
2.2 減速器類型簡介
2.3 選擇電動機
2.4 傳動比的分配
2.5 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計算
第3章 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3.1 減速器以外的傳動零件設計計算
3.2 減速器內的傳動零件設計計算
第4章 減速器的構造
4.1 齒輪、軸及軸承組合
4.2 箱體
4.3 減速器的附件
第5章 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
5.1 初繪減速器裝配草圖
5.2 軸的強度、軸承壽命和鍵連接強度的校核計算
5.3 完成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
5.4 單級圓錐齒輪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的特點和繪圖步驟
5.5 蝸桿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的特點與繪圖步驟
第6章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
6.1 按國家機械制圖標準規定畫法繪制各視圖
6.2 標注尺寸
6.3 減速器裝配工作圖的改錯練習
6.4 零件序號、標題欄和明細表
6.5 減速器的技術特性
6.6 編寫技術要求
6.7 檢查裝配工作圖
第7章 零件工作圖設計
7.1 零件工作圖的設計要求
7.2 軸零件工作圖設計
7.3 齒輪零件工作圖設計
第8章 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8.1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內容與要求
8.2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寫大綱
第9章 課程設計的總結與答辯
9.1 總結的目的
9.2 答辯形式
9.3 答辯題簽
第二篇 設計資料
第10章 機械制圖
10.1 一般規定
10.2 常用零件的規定畫法
第11章 常用資料與一般規范
第12章 連接和軸系零件的固定件
12.1 螺紋連接
12.2 平鍵和銷連接
12.3 彈性擋圈
第13章 滾動軸承
第14章 聯軸器
第15章 潤滑與密封
15.1 潤滑劑
15.2 油杯
15.3 密封裝置
第16章 減速器附件
16.1 檢查孔及檢查孔蓋
16.2 通氣器
16.3 軸承蓋
16.4 螺塞及油封墊
16.5 油面指示裝置
16.6 擋油盤
16.7 啟箱螺釘
16.8 起吊裝置
第17章 公差配合與表面粗糙度
17.1 公差名詞與代號說明
17.2 標準公差值,軸和孔的極限偏差值
17.3 形狀公差及位置公差
17.4 表面粗糙度及其標注方法
第18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錐齒輪、蝸輪和蝸桿精度
18.1 漸開級圓柱齒輪精度
18.2 錐齒輪精度
18.3 圓柱蝸桿、蝸輪精度
第19章 電動機
第20章 常用傳動零件的結構
20.1 圓柱齒輪的結構
20.2 圓錐齒輪的結構
20.3 蝸輪蝸桿的結構
20.4 V帶輪的結構
20.5 鏈輪的結構
第三篇 參考圖例
第21章 減速器裝配圖
21.1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I)
21.2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Ⅱ)
21.3 單級圓錐齒輪減速器
21.4 蝸桿減速器(蝸桿下置)
第22章 零件工作圖
22.1 軸
22.2 圓柱齒輪
22.3 圓柱齒輪軸
22.4 錐齒輪軸
22.5 錐齒輪
22.6 蝸桿
22.7 蝸輪
22.8 輪芯
22.9 輪緣
附錄課程設計題目
參考文獻
裝配圖是表達各零件相互關系、結構形狀及尺寸的圖樣,也是機器進行組裝、調試、維護等環節的技術依據。因此,設計一般總是從裝配圖的設計開始。而裝配草圖設計又是整個設計工作中的重要階段。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結構和尺寸都是在這個階段中決定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過程中,必須綜合地考慮零件的強度、剛度、制造工藝、裝配、調整和潤滑等各方面的要求。
裝配草圖設計最初目的是觀察最初確定的運動參數(主要是傳動比)、各傳動件的結構和尺寸是否協調和是否干涉,同時在繪圖過程中定出軸的結構、跨距和受力點的位置,以便驗算軸的強度和滾動軸承的壽命;裝配草圖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確定出所有部件和零件的結構和尺寸,為工作圖(零件工作圖、減速器裝配工作圖)設計打下基礎。
這個階段的設計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反復的修改才能得到較好的結構。因此,要敢于動手,又不可草率,必須逐步學會并掌握“三邊”設計方法。繪制草圖時,必須用繪圖儀器,按一定比例尺和指定的設計步驟繪制,不得用目測、徒手等不正確的方法繪制。
減速器裝配草圖設計可按初繪草圖和完成草圖兩個階段進行。